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白蠟禮讚

白蠟實在不是平凡的。

駕車行駛在河北省灤平縣的山區,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關外連綿起伏的山樑。

翻過幾道山樑,看到的是一片片剛收割完的玉米田,玉米田的黃和土地的黃幾乎融在一起,加之兩側土坡上的黃綠相間的秋色。

這一切都提示著這裡是中國北方,遠離了城市煩囂的小山村——平坊滿族鄉於營村

到這裡是為了尋找那七十多株白蠟樹。

剎那間,猛抬眼看見了路邊有幾排——不,已經是一片小樹林的規模,它們傲然聳立,像忠誠的伴侶一樣的樹木。


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即將完工的辦公室

穿過白蠟林,看到一株株橫放在地上的樹苗,旁邊是成排的已經挖好的樹坑。

這些白蠟都是從山東拉過來,被種植在此處。

白蠟,中國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地上的白色水龍頭連著統一鋪設的水管

小樹苗與大人生

穿著迷彩服的是齊玉賢,兩個孫女因罹患尿毒症先後過世,為了治病不僅花掉家裡所有儲蓄,還欠了不少錢。

在齊玉賢旁邊的是王桂蘭,她的丈夫年初胃穿孔動了手術,不久又因股骨頭壞死需要更換,拄著雙柺無法下地幹活,巨大的醫療支出讓家庭陷入困難。

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她們用鐵鍬在兩排樹苗間堆起一道十多公分高的土坎,再用鍬背將土拍實。

於營村的留守婦女大多在五六十歲左右,依靠種植玉米維持基本生活,體格較好的會上山採摘藥材、山棗。

年紀大了,只能留在於營村,城市裡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

然而白蠟改變了她們的生活。

年初,在當地各級政府引導下,村民流轉部分玉米地用於建設苗木基地。

很快,村裡組織村民接受碧桂園順茵苗木公司技術人員的培訓,學習如何種植、養護樹苗。

苗木基地招募了齊玉賢和王桂蘭等建檔立卡戶到農場上班

八月底,苗木基地開始建設,每天工作八小時,齊玉賢和王桂蘭一天能掙到80元,加班的話,一小時是10元,到了月底發工資,親手拿到工資2500元多,這比之前的1000元收入高出不少。

從事更粗重的體力活和技術活的男性工人,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資。

“不能向國家伸手要啊!”王桂蘭對我們說。

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剛運抵基地的白蠟樹苗

午後溫暖的陽光穿過新栽的白蠟林,灑在新翻的泥土上。 白蠟林裡迴盪著鐵鍬翻動石頭的聲音。

“生活還得繼續,不是嗎,靠自己勞動,還能掙倆錢。” 王桂蘭擦擦額頭上的汗。

不遠處的大型吊車正把山東運來的白蠟樹苗卸下車,大片的土地是成行挖好的樹坑,這些樹苗到了夏天成材後,就會移植到住宅小區裡,成為一道道美麗的綠色風景。

消費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採訪的最後一站是金溝屯鎮金溝屯村的金灤米業。

金溝屯是普通話語音採集地、普通話之鄉。在金灤米業的三層觀光塔上,“中國話”三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

來自金灤米業公司的李豔秋秘書長帶我們登上觀光塔,一副稻田畫出現在視野之中。該畫佔地60畝,靈感來自日本著名的稻田怪圈,採用五彩稻種。

“我們(金灤米業)是今年進駐金溝屯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我們的,每畝土地可以拿到1000元,貧困戶還可以到我們這裡來上班。”

不遠處,七八臺收割機正在搶收最後幾片稻田,機手嫻熟著操作著機器,“嘟嘟”駛入田間,隨著機器駛過,金黃的稻穀經過收割機敞開的“大口”後,不斷裝進預先準備好的編織袋內。

“我們這裡種植的是有機水稻,全程不使用農藥、化肥。到了夏天晚上,你可以在這裡’聽取蛙聲一片’。”

“我們今年的有機大米產量提高後,正在積極尋找銷售渠道,而碧桂園正好在做這個。”

碧桂園2018年開始打造扶貧自有品牌“碧鄉農業”,並依託社區生活服務品牌“鳳凰優選”,通過收購、代銷等形式,打造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銷售模式。

“碧鄉相當於專門成立的一個公司,把農產品收集上來後,再放到鳳凰優選進行銷售”。

正是這種為優質農產品找銷路的方式,架起了碧桂園和金灤米業之間的橋樑。

這一株白蠟,讓山裡人心裡有了乘涼處

金溝屯稻田畫(秋季)

事實上,通過消費推動城鄉資源良性互動是很好的一種扶貧模式,可以在城市與鄉村間,打造一條扶貧村優質農產品的產銷通道。

後記

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不僅每年減貧人數均在1000萬以上,而且首次實現了貧困縣數量的淨減少。按照國家制定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為了助力灤平縣早日脫貧,自今年5月起,碧桂園將灤平縣納入全國14縣結對幫扶縣之一,以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就業培訓為主,促進灤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灤平扶貧模式。

灤平只是碧桂園精準扶貧項目中的一個縮影。碧桂園成立26年來,累計公益投入超過42億元。

今年以來,碧桂園更是將扶貧上升到主業高度,確立地產是扶貧基石、扶貧優於地產的“雙主業”發展模式,組建數百人的專職扶貧隊伍,結對幫扶全國9省份14縣,承擔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確保在2020年,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

碧桂園遍佈全國各地的苗木基地裡,農場工人們正在希望的土地上養護著每一顆樹苗。

時間不會停止,生活還要繼續,世界依然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