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4月25日下午,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內燈光璀璨,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在這裡隆重舉行。淅川縣堅持“短中長”生態可持續脫貧模式,被評為“大國攻堅 聚力扶貧”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代表淅川縣光榮接受頒獎。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富君,人民網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中國扶貧雜誌社總編輯張麗榮等出席報告會並致辭。

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2019年是我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為激發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幹勁決心,持續宣揚有新時代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國先進扶貧案例,在人民日報社、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人民網、《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了“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報告會”。

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此次活動以“大國攻堅 聚力扶貧”為主題,彙集了來自扶貧一線的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通過案例展示和經驗分享,與會的社會組織、企業代表就推動扶貧事業“脫真貧、真脫貧”、合力樹立脫貧攻堅先進榜樣、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力量等相關話題展開深入研討。活動旨在以優秀案例示範,樹立脫貧攻堅先進榜樣,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凝聚勤勞致富的強大動力,不斷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力爭早日甩掉“窮帽子”,拔掉“窮根子”。活動中的案例從材料徵集到報告會發布歷時半年時間,組委會從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申報項目中甄選出了六大類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案例項目。

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區,同時也是河南省深度貧困縣。近年來,淅川縣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嚴格履行保護水源的國家使命,變生態壓力為轉型動力,以生態經濟為主線,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培育特色,形成集群,致力於打造“水源”“林海”“果鄉”“藥庫”“勝地”等特色生態品牌,初步探索出“短中長”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脫貧攻堅模式,即“短線”發展食用菌和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業集群,確保當年初見成效和當年脫貧;“中線”發展軟籽石榴和薄殼核桃等特色林果產業集群,確保三年大見成效和中期致富;“長線”發展生態旅遊等產業集群,確保五年持久見效和長期小康。該模式建立了阻斷返貧“防火牆”,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經濟發展雙贏目標。

淅川縣“短中長”扶貧模式被評為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淅川縣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年底的10.66%降至7.22%,連續兩年位居全省脫貧攻堅綜合評估前列,計劃2019年脫貧摘帽。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陶岔取水口水質達到Ⅰ類標準。該縣既保證了國家生態水源安全,又打造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恆業,收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微觀淅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