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網購200粒處方藥服後身亡,父母將藥店告上法庭……實測:報假身份證也能買到

你在網上買過藥品或處方藥嗎?

很多網友認為在互聯網上網購藥品

省時省力,方便很多

於是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

直接在網上下單買藥

去年起就有市民反映

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

不少處方藥竟然能夠

通過網絡直接購買到

甚至不需要提供任何醫生處方或憑證

有人質疑

處方藥的適應症通常更為嚴重而複雜

用法用量要比非處方藥嚴格得多

可能的不良反應也會更為嚴重

如果都能在網上隨意購買

是否會存在亂用藥的隱患呢?

去年底的這個案例引發熱議

少女網購200粒處方藥,服用後身亡

去年11月,上海22歲女孩馬曉曉(化名)從網上購買了一種名為秋水仙鹼的處方藥。11月21日下午,父母下班回家時發現,馬曉曉已經服下200粒秋水仙鹼造成中毒,於是馬上把她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搶救。最終因過量服用藥物,導致爆發性肝功能衰竭,馬曉曉於22日早上8點50分不幸去世。

為了搞清楚女兒從何處得到

這麼多可以致命的藥物

馬曉曉父母委託律師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還原了

馬曉曉在網上下單買藥的過程

2018年11月11日,馬曉曉登陸一家名為“藥房網商城”的第三方藥品交易服務平臺,分別在四個入駐平臺的藥店購買處方藥秋水仙鹼。這四家售藥公司分別是商洛市樂天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拜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瑞安市誠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江門市江海區康芝福大藥房。

從這四家網上藥店

馬曉曉一共購買了

18盒秋水仙鹼片劑

少女网购200粒处方药服后身亡,父母将药店告上法庭……实测:报假身份证也能买到

秋水仙鹼是一種用於痛風、腫瘤等疾病治療的處方藥,服用的劑量必須按照醫生處方要求,過量服用則具有劇烈的毒性,馬曉曉服用的劑量,就已經達到“無力迴天”的程度。

律師調查發現,馬曉曉在網上購買處方藥,四家藥店都沒有要求她提供處方,在這次悲劇中,馬曉曉就像平常上網買一件衣服一樣,毫無阻礙地買到了達到致命劑量的藥物。

女兒去世後,父母認為,四家網上藥店和第三方網絡平臺在馬曉曉的死亡上負有責任,他們決定通過法律手段向被告提出賠償要求。他們認為,第三方平臺公司作為專業銷售藥品平臺,未盡到相應的審查義務,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為何沒有醫生處方

就可以買到處方藥?

還可以超劑量買到藥?

記者調查發現

並不是個例

網售處方藥,買起來竟如此簡單

在網絡上搜索可見,網絡售藥App有不少,其中有的商家展示的銷售記錄顯示,處方藥月售超過4000多筆。這些平臺上處方藥頁面中雖然都明確要求買家憑處方購買處方藥,但這個規定在多數網上藥店形同虛設,在沒有提供處方的情況下,也多次通過網上藥店成功購買到處方藥。

少女网购200粒处方药服后身亡,父母将药店告上法庭……实测:报假身份证也能买到

不少網絡藥店可跳過“提供處方”這一步驟

隸屬於廣東壹號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的“1藥網”,是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許可證》的合法網上藥店。

新民網記者在平臺上搜索到了處方藥秋水仙鹼片,有限購兩盒的規定,藥品下方作了處方藥相關提示。選定藥品後,點擊“諮詢醫生開藥”按鈕,平臺跳轉到了“免費問診”的頁面,記者使用了虛構的個人信息,在回答了諸如不良反應、藥物過敏等情況的詢問後,一位來自“西南互聯網醫院”的住院醫師為記者進行了診斷並給出了用藥建議。隨即平臺顯示記者已經擁有該藥的處方,處方上寫有醫師、審核藥師和核對三個人的名字,兩天後,記者收到了來自“1藥網”寄出的兩盒秋水仙鹼。

看看新聞網記者體驗,在不少網絡藥店上,在結算頁面儘管軟件提示需要出具處方,但是卻可以跳過該步驟直接付款,並顯示交易成功。兩天後,記者就收到了快遞來的6盒總計120片該處方藥物,商家也沒有再要求記者上傳處方。對此,記者聯繫商家時,對方是這樣解釋稱,這是為了方便顧客回購。

少女网购200粒处方药服后身亡,父母将药店告上法庭……实测:报假身份证也能买到

即便需要提供處方,但用假身份信息也能通過

互聯網藥品交易平臺“健客”,是一家實體藥店結合網絡藥店的B2C大型醫藥網站。記者在平臺上檢索處方藥頭孢克肟分散片,發現頁面上處方藥的風險提示被放置在了商品詳情頁面最下方,不仔細下拉根本找不到。在提交購買後,商家雖然要求上傳處方籤和身份證信息,但實際上,記者隨便用了一個虛假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沒有處方也通過了平臺審核,成功購買了頭孢克肟分散片。

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平臺上,記者搜索了一款用於治療高血壓的替米沙坦膠囊,頁面上明確顯示該藥為處方藥,並表示提交需求後藥師將與我進行電話聯繫。由於記者沒有處方,因此提交需求後,一位阿里健康網絡醫院的全科主治醫師為記者提供了醫藥諮詢服務,該醫師要求記者出具查驗化驗報告、診斷證明、病歷或處方,在記者表示無法出具後,該醫師詳細詢問了記者的病史,最終給出了用藥建議,隨後平臺顯示,我的電子處方已備齊,可直接提交預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健康購買處方藥的過程,已經是記者在多家網絡購藥平臺上看到的最嚴謹的流程,但偽造了身份的記者還是能夠成功買到處方藥。

少女网购200粒处方药服后身亡,父母将药店告上法庭……实测:报假身份证也能买到

那麼,處方藥到底能不能在網上售賣?

2007年施行的《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而2018年2月最新一版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規定,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的網站不得通過網絡發佈處方藥信息。不過,這份徵求意見稿至今沒有正式出臺,打擦邊球網售處方藥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翻看幾家網上藥店的評論可以發現,通過網上藥店購買處方藥的人不在少數,像頭孢等一些較常用的處方消炎藥物,更是熱銷。然而,根據國家2016和2017年發佈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報顯示,頭孢菌素類藥品在抗感染藥不良反應報告數量上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濫用頭孢類抗生素,風險顯而易見。

網友意見不一,網售藥品該禁止嗎?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表示處方藥還是要去醫院配,“身體不舒服直接去醫院,不要盲目自行購買藥品,是藥三分毒,何況萬一買到不明假藥。”

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網購藥物只要監管到位,藥品正規,還是帶來了很多方便。

網購達人“小凱”就向小觀表示,她在京東上也體驗過網購藥物服務,她是為高血壓的母親購買常用降壓藥,而當時家附近藥店正好缺貨,她便在京東平臺上搜索降壓藥,由於沒有處方憑證,她花了幾角錢接受在線問診,講述自己的病例後,就獲得購買處方藥的電子憑證,隨後順利購買到藥物。

小凱對小觀表示,雖然知道網購藥物的風險,但確實在醫院排隊長,而附近藥店又缺貨的情況下,網購藥物是最便捷的選擇,“也希望監管部門可以加強監管,規範網購處方藥的途徑。”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售處方藥禁而不絕,也反映出這一領域的監管亟待加強。要想整治這一亂象,或許需要藥監、工商、網信等多部門的配合,才能保障消費者的用藥安全。

處方藥之所以為處方藥,正是因為其安全劑量要求嚴格,用量不妥或不對症,很有可能就會造成不良反應。而那些打著擦邊球的網售處方藥,或許可以為患者提供一定便利,但卻無法對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切實保障。醫療藥品關乎著每個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希望相關部門切實加強監管,保障消費者的用藥安全。

你怎麼看?

本文綜合自新民週刊、看看新聞網、上觀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