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山東可以劃分為五個地理區域:魯中地域、膠濰地域、登萊地域、魯西北地域和魯西南地域。

山東的人口分別由冀魯、登遼、中原民系的一部分組成。在山東的五大地理區域中,魯中、魯西北、膠濰(與河北中南部人口同)屬於冀魯民系,約佔山東總人口60%;登萊(與遼東半島人口同)屬於登遼民系,約佔山東人口10%,魯西南(與河南大部、江蘇徐州、安徽北部同)屬於中原民系,約佔山東人口30%。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漢族民系大致分類

自古以來我國行政區域的劃分都是遵循山川行便犬牙交錯的原則,山川形便的意思就是以天然山川作為行政區劃的邊界,使行政區劃與自然地理區劃相一致。山川形便的原則是最自然最直觀的原則,所謂“州郡有時而更,山川千古不易”,正是表明了山川對於政區的重要標誌作用。尤其在高山大川兩邊的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貌、氣候和土壤,形成不同類型的農業區,也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古人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禮記·王制》中說:“廣谷大川易制,民生其間者易俗。”也就是說山川形便造就了民系。而山川形變劃分行政區域的最大缺點是擁有類似方言、習俗、信仰的人群容易形成集團割據的態勢,從而對中央集權國家造成危害;因此引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劃分行政區域的原則:犬牙交錯。根據圖1可以見得,基本沒有所謂山川行便的省份,而

全是犬牙交錯形成的省份了。所以一個省份存在多個民系,一個民系被分在多個省份都成了普遍現象。

本文將從以上原則出發,主要介紹山東省的民系及其所在地域情況。以求為更多人闡明山東省的人文情況,消除理解上不必要的麻煩。

山東的地理地形條件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山東地形圖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

境內地貌複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臺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平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65.56%,主要分佈在魯西北地區和魯西南局部地區。臺地面積佔全省面積4.46%,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丘陵面積佔全省面積15.39%,主要分佈在東部、魯西南局部地區。山地面積佔全省面積14.59%,主要分佈在魯中地區和魯西南局部地區。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佈在魯中南山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區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崗片麻岩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岩組成。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大澤山等。

依據上述地理地形條件,可以將山東劃分為五個地理區域:魯中地域、膠濰地域、登萊地域、魯西北地域和魯西南地域。

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五個地理區域的範圍以及分界。

(1)登萊地域

登萊地域以大澤山-小沽河一線與膠濰地域為界,行政區劃上大致相當於現在煙臺威海地區行政區劃一致。由於地處唐宋時期登州府萊州府所轄範圍大部,故稱之為登萊地域。大致包括煙臺市、威海市、蓬萊市、榮成市、乳山市、文登市(區)、龍口市、棲霞市、海陽市、招遠市、萊陽市、萊西市、萊州市(部分)。

(2)膠濰地域

膠濰地域以大澤山-小沽河一線與登萊地域為界,以魯中丘陵東部邊緣與魯中地域魯西南地域為界。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現在青島地區濰坊地區大部,日照一部。由於地處民國時期膠州、濰州轄範圍大部,故稱之為膠濰地域。大致包括青島市、濰坊市、日照市(部分)、即墨市(區)、諸城市、高密市、平度市、膠州市、壽光市、青州市、昌邑市、安丘市、昌樂縣、臨朐縣、沂水縣、萊州市(部分)、廣饒縣(部分)

(3)魯中地域

魯中地域以山東丘陵東部邊緣與膠濰地域為界,以牛山-砠徠山-蒙山-孟良崮-五蓮山一線與魯西南地域為界,以黃河與魯西北地域為界。區劃上大致包括現在濟南地區淄博地區萊蕪地區大部東營地區中南部泰安地區北部,日照一部。由於地處山東中部,故稱為魯中地域。大致包括:濟南市、淄博市、東營市(東營區、墾利區)、泰安市(部分)、萊蕪市、章丘市(區)、鄒平縣、桓臺縣、高青縣、沂源縣、博興縣、蒙陰縣、廣饒縣(部分)。

(4)魯西北地域

魯西北地域以黃河與魯中地域為界。區劃上大致包括聊城地區、德州地區全部,濱州地區大部、東營地區北部、濟南地區北部。大致包括: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臨清市、禹城市、樂陵市、東營市(河口區)、利津縣、沾化縣(區)、惠民縣、濟陽縣、商河縣、陽信縣、寧津縣、武城縣、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高唐縣、齊河縣、茌平縣、東阿縣(部分)、莘縣(部分)、陽穀縣(部分)。因地處山東西北部,故稱魯西北地域。

(5)魯西南地域

魯西南地域以黃河與魯西北地域為界,以牛山-砠徠山-蒙山-孟良崮-五蓮山一線與魯中地域為界,以五蓮山與膠濰地域為界。主要包括臨沂市、濟寧市、棗莊市、菏澤市、泰安市(部分)、日照市(部分)、兗州市(區)、滕州市、新泰市、肥城市、鄒城市、曲阜市、郯城縣、莒縣、莒南縣、沂南縣、平邑縣、費縣、蒼山縣、臨沭縣、微山縣、泗水縣、寧陽縣、平陰縣、東平縣、汶上縣、梁山縣、魚臺縣、金鄉縣、嘉祥縣、鄆城縣、鉅野縣、單縣、鄄城縣、定陶縣(區)、東明縣、曹縣、成武縣、陽穀縣(部分)、莘縣(部分)、東阿縣(部分)。因地處山東西南部,故稱魯西南地域。應當注意的是,河南省範縣、臺前縣之前屬於山東省的魯西南地區,建國後因黃河洩洪需要劃歸河南省管轄,由濮陽市代管。

應當注意的是,相鄰地理區域的界線並非都是具有同等的阻隔能力。比如將魯西南地域和省內其他地域阻隔的

牛山-砠徠山-蒙山-孟良崮-五蓮山一線,大片丘陵地形阻隔能力就比較強;類似的還有將膠濰地域和登萊地域區別大澤山-小沽河一線由於地處膠東丘陵西沿(翻過山去還是山),其阻隔能力也比較強。而魯西北與魯中地域的界限-黃河,相對來說阻隔能力就不是那麼強;這就是因為黃河山東段水量較小,流速不急,兩岸可以有相當程度的交流,根本無法與長江那樣的天塹相比較。而魯中、膠濰地域的北部甚至就乾脆不存在地理界線,萊州灣沿海沖積平原給了魯中-膠濰地域溝通的能力,又加上從古(官道)至今(膠濟鐵路),魯中膠濰地域都有強有力的官方交通渠道相連,更加造成了,這兩個區域聯繫緊密的情況;在下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魯中-膠濰地域的”分界“附近產生了方言的強烈糾纏、交錯現象,這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山東的民系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山東民系大致分佈

如前文所述,山川是造就民系的主要因素,山東的不同地理區域也造就了不同的風土人情。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有關山東的三個民系的分佈範圍: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涉及山東的三個民系分佈

1.冀魯民系:冀魯民系是由西到太行,東到膠東丘陵西沿,南到黃河-山東丘陵一線,北到蒙古高原南沿的地理阻隔區域形成的。

2.登遼民系:登遼民系是由膠東丘陵西沿,北到千山山脈南沿的地理阻隔區域形成;膠遼民系發源於膠東半島,在清末闖關東逐漸分佈到膠(勘誤:“膠“應為”遼“)東半島,並佔據多數。

3.中原民系:中原民系的分佈是北到黃河,西到黃土高原東沿,南到秦嶺-淮河一線,東到大海的地理阻隔區域形成的。

從本文的引言中可見,山東的人口分別由冀魯、登遼、中原民系的一部分組成。在山東的五大地理區域中,魯中、魯西北、膠濰地域人口(與河北中南部人口)由於地理限制條件不強,人口流動較易,同屬於冀魯民系,約佔山東總人口60%;魯西南地域人口由於山東丘陵阻隔作用較強,故(與河南大部、江蘇徐州、安徽北部同)屬於中原民系,約佔山東人口30%;登萊地域人口由於膠東丘陵阻隔較強,與魯中、膠濰、魯西北隔閡較大,故(與遼東半島人口同)屬於登遼民系

,約佔山東人口10%。可以見得山東以冀魯民系佔主要最主流,也是全國人民心目中最具山東代表性的。

山東的民系、地域劃分大體上是沒有爭議的但還是有些細節問題存在模糊的地方,本文前述以本人的觀點為介紹標準,下面我們僅討論這些有爭議的地方,並闡述為何本人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1)為何在某些資料上膠濰地域的方言官話青州片屬於“膠遼官話”?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某些資料中錯誤的山東及附近地區方言分佈

如前所述,主流方言的劃分方法是根據語調劃分的,即古入聲(清入、全濁、次濁)的派入來劃分的,而不是根據語音來進行劃分的,這就造成了方言劃分的模糊。膠濰所用的官話青州片實際上是唐宋齊音向現代冀魯官話過渡中演化不完全的結果。那麼為什麼錯誤地把膠濰地區所用的官話青州片劃分為膠遼官話呢?青州片在整體調式聽感上與冀魯官話更接近(比如青島市區方言與煙臺市區方言無法互通,反而與濟南市區、淄博市區方言可以互通,甚至青島市區方言與近在咫尺的萊西方言相比與三百公里外的濟南方言更為接近)。由於古漢語是有入聲存在的,冀魯官話在金朝元朝時期形成,並開始入聲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入聲漸漸消失。而膠濰地域方言由於地處古代非要害地域,受遊牧民族影響較小,故保留了一部分入聲。濰坊、東營、濱州、日照部分地區都是官話青州片與官話石濟片之間交錯、拉鋸的區域。

登連片官話發音與其他北方官話相比較為奇特。一說可能是起源於古齊東野語,即萊夷(萊子國)所用語言。另一說是來源於明朝初年川滇填膠東,由於元代統治者昏庸無道,造成山東半島人煙稀少,同時四川由於是元末起義的紅巾軍控制的,在朱元璋擊敗紅巾軍之後,調集紅巾軍殘部前往膠東戍邊以穩定四川局勢。蜀籍教授陳世松權威揭秘:四川也曾“填”山東。故曰:洪武五年三月置“膠州守衛千戶所”。六年以於顯為總兵官,出海巡倭寇,倭寇萊、登。七年正月命總兵吳禎巡海捕倭。在這種背景下,被集中收編起來的大夏降卒,被部署到倭患嚴重的膠東半島前線,讓其在防禦海寇的戰事中效命。此舉不僅有助於增加維護海疆邊防、強化膠東衛所建設的力量,同時還能對明玉珍殘餘勢力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從而有利於消弭反側勢力隱患、穩定四川的社會秩序和政治局勢。又加之明朝初期,膠東地域受倭寇侵襲,故明帝調安徽北部鳳陽(朱元璋籍貫地)附近兵士和守衛海疆(著名學者馬未都先生家族就是明朝初年由安徽淮河流域遷徙至榮成)。

這就造成了登萊地域“自金元兵燹後,土著者少……餘多成都人”“人來四川者十有八九,惟我呂氏系東萊故家”。由於官兵對膠東地方有絕對優勢性的影響,造成了官話登連片的整體語音聽感成為了中古時期四川貴州方言與安徽淮地方言(可能還有古“齊東野語”)的混合體,與冀魯官話區別明顯,從青島市區往東過了膠濰-登萊地域分界線(大澤山-小沽河一線)口音可以發現明顯的不同。

巧合的是,官話登連片也存在古漢語的特徵--入聲,但要注意登連片的入聲則是由川滇移民的入聲方言造成的。也就是說,雖然膠濰、登萊地域都存在入聲,但他們並非出自同門,一個是冀魯官話遺音,另一個是移民所致。但是,依據官話方言的劃分標準,即古入聲(清入、全濁、次濁)的派入來劃分的。青州片登連片符合《中原音韻》的入派三聲規則,所以歸為一類膠遼官話。個人認為這樣的劃分是不合理的,因為官話登連片與青州片並非同源,不應當同屬於所謂“膠遼官話”。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山東省民系變化示意圖

到現在,我們可以整體梳理一下山東民系的形成過程。從隋唐中國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一直到北宋,山東出魯西南外大部分地域應當均為當時的“冀魯民系”佔據範圍,語音也應當是"齊音",其中登萊地域可能有“齊東野語”的特徵殘留。而從北宋到金元由於收到遊牧民族戕害,山東特別是山東東部人口數量劇減,故進行了

川滇填山東山東東部的登萊地域成為登遼民系佔據範圍現在的登遼官話就是中古時期四川貴州方言與安徽淮地方言(可能還有古“齊東野語”)的混合體。到了明清時代,結合山東方言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出無入聲的冀魯官話石濟片對有入聲的青州片呈現出顯著的入侵態勢,即冀魯官話沿古代較為重要的官道和近代膠濟鐵路形成突出部(濟南淄博),但在一些邊緣地區形成強烈糾纏拉鋸(東營濱州日照),以益都為治所的青州府則成功保留了入聲。

所以說,從調式分析來看官話青州片屬於冀魯官話,從語音聽感這一標準方法來劃分,官話青州片則應當更加接近冀魯官話。

同時,方言只是劃分民系的依據之一,膠濰地域的生活習慣、文化風俗方面與冀魯民系更為統一,而與登萊地域稍顯疏遠。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紅燒雜魚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魯菜中一名菜--紅燒雜魚,紅燒雜魚本屬於魯菜派系之一的博山菜,但卻在青島的每個菜館裡都有這道美味佳餚。另一個更加出名的例子就是蛤蜊:青島方言中將蛤蜊唸作gála,這與冀魯官話方言中的讀音一致,而登萊地區則稱之為單音節的gǎ。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2)膠東到底包括哪些地區?

主要爭議就是青島地區的問題。從地理上講膠東一詞一般是指明清時期“膠州”(注意,不是現在的膠州市)以東,青島市老城區無疑是地處“膠州”的,而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則也是處於膠州轄地,所以從地理上青島市是位於“膠中”的。參考圖10我們可以看到“膠東”指的就是我省地理區域中“登萊地域”的部分,也就是現在煙臺威海地區(除萊州)以及萊西市。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山東省聯繫網絡圖

但是從文化上來講,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是剛才講的青島地區本地土著族群屬於冀魯民系,但受登遼民系影響。再加之青島市是一個移民城市,在德國佔領青島並修建膠濟鐵路之後更加加強了與冀魯民系腹地的聯繫,故在普通青島市民的心理認同中,更能接受半島這個詞,而不是膠東(青島到底算不算膠東?膠東究竟包括哪些地方?)也就是說無論在地理上還是文化上青島市區都是不屬於“膠東”的,但是郊縣(如即墨平度等)卻受到了膠東的影響。所以通常來說,青島市並不屬於膠東。

山東省的地域與民系簡介

清代膠州地圖

總而言之,膠東從地理上講一般是指膠萊河以東;從文化上則是指登萊地域也就是現在的煙臺地區所轄縣市區(萊州市為過渡)、威海地區所轄縣市區和萊西市。

本文轉載自知乎用戶:立早夕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