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在中國,高考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人改變命運最關鍵的一次考試,每一次改革都牽動著萬千學子和家長的心,所以改革過程需要慎之又慎,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經歷了5年的時間,終於找了一個相對科學的改革方式。

日前,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個省市發佈了高考改革方案,將會採用“3+1+2”模式,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面對新的高考方式,家長和學子們應該如何應對?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1、“3+1+2”代表什麼?

“3”即是高考中必考的三門科目:語文、數學、外語,“1”則是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2”即在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中選擇2門。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其他科目滿分各100分,總分共計750分。

2、高考如何計分?

對於家長和學子而言,還必須要清楚的知道改革之後的計分規則,對於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歷史都是按照卷面分來計入最終的總成績,而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則是按照等級賦分的方式進行最終的計分,目的是為了確保不同科目之間的分數可比。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叫做等級賦分呢?簡單的說,就是依據考生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然後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所在的排名等級區間,賦予相應的等級分數。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如果小明選擇了地理學科,考試卷面成績為96分,全省排名中在前1%,那麼最終的賦分結果就有可能是100分,化學學科卷面成績是80分,全省排名18%,那麼最終賦分成績就有可能是71分。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學科之間試題的差異導致最終的高考成績不公平,此前我們的高考是文理分科的,分別計算成績,但是現在不分文理的,可不同學科之間的試題差異還是存在的,就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即等級賦分。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3、家長和學生如何應對?

改革之後,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將來需要參加高考的學子們,在這種新的形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瞭解招錄方式。

目前來看,除湖南省採用分段填報志願、分段錄取方式外,其餘省份從2021年起,一本、二本合併;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分為本科、高職兩個批次。招生錄取按“兩依據、一參考”機制、考生志願按“院校專業組”填報,實行平行志願、分類投檔錄取。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解釋一下,兩依據一參考是指,這8個省份的高校招生,需要依據高考統一考試的三門科目成績,同時也需要依據自選的三門科目成績,還需要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將其作為是否錄取的重要參考標準。

院校專業組則是考生填報志願由“專業(類)+院校”組成,採取一所院校加一個專業(類)為一個志願組,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統一錄取的模式,這是區別於改革前的志願組內容的,以前是以一所學校為一個志願組,而且改革後,而且改革後,將每一個志願細化到了專業或者專業類,不是以前的每個學校可以選擇若干專業並是否服從調劑了。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其次,關注學校招錄要求。

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專業對於高考的科目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學生最好能先去了解一下理想中的學校、專業的要求,例如,某高校的某專業要求考生必須選擇歷史科目,那麼自選的三個科目中只要包含歷史即可報考。或者某高校的某專業要求考生既要選擇歷史科目,又要同時選擇化學科目,那麼考生的自選3個科目中就必須同時包括歷史和化學方可報考。

最後,瞭解錄取分數線。

以前的高考中,我們都知道是按照文理分科來發布錄取分數線的,而新高考改革之後,則是按照“1”的這個科目來分類的,即按照物理和歷史的選擇,分別劃線、投檔、錄取。


新高考改革:應對3+1+2模式和等級賦分,你做好準備了嗎?

至此,我有一個疑問,雖說現在沒有大文理分科了,但是要求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個,並且分別劃線,這是不是又會造成另一種形式的文理分科呢?比如說學生如果擅長文科,完全可以選擇政史地三個科目參加高考。不過,3+1+2模式畢竟要比3+3模式減少了很多科目組合,也會避免學習過程中,稍難科目不被人選擇的尷尬。

2018年入學高一的學生們下半年就要高二了,也就是其實還有2年的時間就要參加高考,希望各位學子能根據政策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向,爭取在高考中尋求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