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的背後,真的是年齡小不懂事嗎?

何心蕊


孩子哭鬧,是孩子年齡小不懂事的表達方式,其背後動機卻跟不懂事沒半點關係。

一、哭鬧

哭鬧只是一種行為表現方式,可以說是兒童必備。為什麼孩子常常可以隨地打滾,而成人們卻極少會流眼淚?

這僅僅是因為,成人們擁有更多的行為表現方式。簡單的做了個表格作例,可以一目樂然:

受限於自己年齡小,所見所得少,不懂得為他人考慮等等因素,所以孩子他能懂的,能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哭鬧。

二、哭鬧背後的動機

哭鬧背後的動機大體有兩種:

1. 展示自己的狀態並通知對方;

例如,嬰兒餓了、尿溼了、肚子疼等等,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來發出“警告”,以獲得及時的幫助。餓了就想吃,這不是不懂事的表現,反而是懂事的表現。

如果一個嬰兒,餓了都不會哭,那家長需要更加擔心--連唯一獲取孩子狀況的信號都沒有了;

2. 迫使對方滿足自己的願望;

另一種哭鬧,更多的是試探和威脅。

例如,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在超市裡看到玩具不買的時候,孩子就會撒潑哭鬧不止。

一開始,孩子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以此試探這種方式是否能讓父母妥協;一旦父母妥協,孩子就會認為這種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那麼下一次,孩子還會用這個招數來威脅家長:看!你不給我買,我就哭!

再往下發展,孩子遇到什麼不順的,就會用哭鬧來解決--每一次,孩子都會有一個試探的過程,只要結果讓他滿足,那麼哭鬧就會成為他的殺手鐧。


熊孩子專治


每天晚上回復後臺的留言,都會收到類似“孩子無理取鬧該怎麼辦”的留言,確實,孩子亂耍脾氣,家長煩躁起來簡直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裡。



昨晚,我回家前買了幾塊蛋糕。

小寶剛好吃完晚飯,於是給他一塊自己拿著吃,一邊我再給他喂點肉湯和青菜。

過了不久,大寶睡醒了,睡眼惺忪地爬上餐椅,如同可愛小貓咪般柔順地依偎著我的後背。我也摸了摸他,親了親。

我繼續喂小寶喝湯,奶奶遞給大寶溫開水,他喝了一口說,要吃蛋糕。

我下意識地否定,得先喝水、再吃飯、最後才能吃蛋糕。

他立馬不高興起來,拒絕喝水。

奶奶逼他喝,他把奶奶手一推,碗差點被打掉,水灑了出來,奶奶大聲驚叫。

緊張情緒會傳染,他開始大聲嚷嚷要吃蛋糕。

我們呵斥他,講規矩講道理,他開始哭鬧。

張牙舞爪像一隻咆哮的小獅子。

(很少買外面的蛋糕,這個問題,還沒做過約定,可當下明顯不是制定約定的時機。)

通常這種情況,家庭裡會出現堅定派、驕縱派和忽視派之一,或兩三種都有。

堅定派會弄得雞飛狗跳,不行就是不行。家長暴跳如雷,孩子哭鬧尖叫;

驕縱派會說隨你便吧,好吧好吧,那這次吃蛋糕當飯,我們下不為例啊;

忽視派會說,坐那邊哭去,你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哭夠了自己過來吃飯。

家長可能會簡單粗暴地把蛋糕扔了,斷絕孩子的念想。

也可能搖擺,先堅定,然後被孩子鬧的沒辦法,繼而驕縱;

或是先驕縱,孩子得寸進尺,家長又堅定起來。

長期來看,這樣做孩子既沒有規矩界限,又沒安全感。

一個家庭裡三種都有的,會升級成家庭戰爭,夫妻、婆媳矛盾…

那孩子無理取鬧,到底要怎麼辦?我只用了三個步驟,就皆大歡喜。

<strong>


一、和善堅定的態度

我請奶奶先去忙自己的事,我自己閉上嘴巴,抱了抱大寶,等他安靜下來。

過一會兒,我笑著問大寶可以坐上來吃飯了嗎?

他說可以呀,馬上爬上桌,表示要吃蛋糕。

你看,奶奶做了你愛吃的肋排…

不要!

強調吃飯前不吃零食,糕點不能當飯。

他開始蹬著腿鬧,又伸手搶。

摟住他的肩膀

說,你起床後還沒喝水,一定很渴,媽媽暫停喂小寶,先給你喂水好嗎?

他說好。

小寶在繼續自己啃蛋糕,我給大寶餵了半碗水,我們靜靜地待了一會兒。

小寶吃飽了,被奶奶抱去玩,於是我可以專注于大寶的情緒。

☞ tips:堅定是針對某一件事情的底線,和善是當孩子不乖時仍然能感受到愛,而不是硬碰硬。

所以這時家長反而可以提供一些合理的服務,來恢復和孩子的連接。

連接是糾正的前提。

孩子雖然達不到目的,但安全感會讓情緒會得到緩和,就不會升級行動。

如果當著面把蛋糕扔了,連接就斷了,孩子當下或之後都有可能情緒大爆發。

傳統的家長認為,堅定就必須樹立威嚴,唱黑臉,孩子才會“怕”。

這樣雖然有短期效果,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手段必須不斷升級才能壓制得住孩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青春期全面爆發。


二、瞭解行為背後的信念

因為喂水的順利,我發現原來他的情緒裡不單是需求沒得到滿足,還有和小寶的比較。

大寶冷靜了一些,但依舊堅持吃蛋糕。

我說,有兩個選擇,直接吃飯還是過一會兒再吃飯?你來決定。

他強硬地說,要吃蛋糕,就要吃蛋糕。

吃蛋糕不是選項,看來你還沒準備好吃飯,先下來吧,媽媽抱你…

他推開我,不肯下桌。

他行為背後的信念,我猜測如下。

一是挺久沒吃蛋糕了,剛睡醒不想吃飯;

二是求關注要公平,小寶能吃他怎麼不能?

三是權利之爭,為什麼媽媽說的才算?

想想大人也是,想吃吃不到真痛苦,幹嘛苛責孩子呢。

我建議,那我們掰一小塊,手指大小的嚐嚐味道,然後吃飯。

他同意了。

可遞到面前,他搶過蛋糕,要大塊的。

(事實證明臨時做的約定都是無效的,孩子們都會權宜之計,先拿到手再說。)

我馬上收回來,塞了一小塊到他嘴裡。

我:你先嚐嘗吧,好吃嗎?

大寶:好吃,還要!(笑了)

我:現在你也吃到蛋糕了,剩下的會在那裡等你喲,飯後吃。

他心情好,也退了一步,要蛋糕配飯。

我說不可以。

☞ tips:規矩是可以用來破壞的。不要以為規矩是說一不二,得看規矩背後,你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我不讓孩子飯前吃零食是怕他不正常吃正餐,太多的孩子這樣了。

但是吃一小口,顯然不會影響正餐,又可以讓孩子得到小小滿足、覺得公平,何樂不為呢?

可是,蛋糕配飯,我不能接受,影響了正餐的營養均衡。

擔心得寸進尺?別急,還有第三步。


三、共情,說出孩子心聲

觀察到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之後,知己知彼,就有底氣多了。

這時需要幫助孩子把感受說出來,不管對不對,去求證就是了,孩子很簡單的,都會直接反饋。

我撫著他的肩膀說,你很生氣對不對?因為小寶有吃,你沒有吃?

他說嗯!

所以媽媽給你吃了一小口,小寶也是吃了飯才開始吃蛋糕的呀,你剛才在睡覺沒看見。

他兩眼汪汪地看著我,就想吃蛋糕。

我說,大寶好想吃多多的蛋糕,最好全部都吃掉。(配合很誇張的手勢)

大寶很用力地點頭,是啊!要最多。(雙手比劃最大的圈)他喜歡用最多來表示比很多還要多很多的意思。

可以呀,那我們快快吃完飯,然後你想吃多少蛋糕就多少!

他要求再吃3口蛋糕就吃飯。

(又是他的權宜之計,嘻嘻)

千萬別戳破他的“詭計”,要是說“你不就是得寸進尺嗎?你不就想3口3口又3口嗎?”這就又回到權利之爭和辯論賽。

而我給他看還有好幾塊蛋糕呢,順著他的話說:3口哪裡吃得完,30口能不能吃完?等下我們一起數一數!

他笑了,要100口!全部都是大寶的!

沒問題!

於是開始吃飯,一開始他還做作地這不吃那不吃,餵了幾口,奶奶做的紅菇肉湯實在太美味了,就自己動手,肋排都快被他吃光了。

愉快地吃完飯,給他塊蛋糕,他只吃了一半,不吃了,好撐……

挺著圓圓的小肚皮,咪咪笑著,小貓咪又回來了。

今天早上,看到蛋糕,他又想吃。

其實我可以接受早餐吃蛋糕,不過還是想堅定原則。一說飯後吃,他就同意了。

☞ tips:咆哮的獅子得順毛捋,說出孩子的願望可以誇大,讓他覺得父母特別理解他,是統一戰線而不是對立的,他的願望被看到,就很容易與家長合作。

但不要擔心他真的會這樣…

比如孩子去商場要買超出預期的玩具,家長不同意,孩子賴著不走。

家長可以這麼說:你覺得不開心,你好希望想買啥就買啥,最好全部玩具都買回家對不對?

孩子會覺得被理解,然後家長仍然提醒和堅持事前的約定,每次只買一個,並保證下週再來買一個,孩子會比較容易遵守約定。

當然,涉及的約定技巧問題,又是另外一個重要話題了。

無論如何,先連接、再共情,最後糾正,將更容易讓孩子和我們合作。

而用和善並堅定的態度貫穿始終,孩子將收穫愛和規矩,安全感和自律。


文中提到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我覺得關鍵難的地方在於,你願不願意為了愛孩子,而去付出那個耐心。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方法,真正有用的,是大人去深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看到他的需求。去俯下身來,認真地感受和傾聽。


丹媽讀童書


哈哈,如果孩子會說話,她(他)肯定會說:爸爸媽媽,這“黑鍋”我不背。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我的故事。

我是一名新手媽媽,寶寶現在4個多月,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我一個人帶的。(除了月子裡20來天的部分時間,婆婆幫著照看一下)我當時生孩子的時候,醫院床位緊張,好不容易被安排到一個三人間的房間,三個產婦,三個新生兒,再加上至少三床陪護,陪護之間閒暇之時相互閒聊,嬰兒不同時間段哭鬧,給人的感覺就是吵,壓抑!沒辦法,只能忍忍,還好我是順產,只需要住三天就可以出院,當時小孩最鬧了。我兒子一哭,婆婆就緊張的湊過來,是不是餓了,快給他喝奶,搞得我也跟著緊張,趕緊抱起來喂,

喝過一陣不哭了,在手上睡著了,剛想放下睡,沒一會就被嚇醒了,然後……哇哇哇哇哇,一個寶寶哭,另外兩個寶寶也陸續,哇...哇..哇.三個寶寶之間白天,晚上相互影響,😂能想象那個場景嗎?

當時沒經驗啊,我發現兒子除了吃,拉要哭鬧,還有睡著的時候,有一點點聲響都會被嚇醒,嚇得自己一跳一跳的,然後就狂哭。我就跟人家說這個現象,也有問值班的醫生。他們說:“這是正常現象,新生兒剛離開媽媽的肚子來到陌生的環境,缺乏安全感,會觸動驚跳反射,你可以用襁褓包裹緊一點,增強安全感,等大一點會自己好的。”這時我才明白,噢,原來是這樣。

三天後出院回到自己家,寶寶也是異常哭鬧,雖說是冬天,但房間開著空調,溫度跟醫院差不多,睡眠環境可比醫院好多了,怎麼還一個勁的哭呢?怎麼哄都哄不好,抱著不離手。婆婆一聽到寶寶哭,就說餓的,給餵奶。我說餵過了,尿布也換了,就是一直哭。😫“肯定是沒餵飽,小孩都是這樣,差一口都不行,再給他吃奶。”我就再給他吸奶,可他拗著頭不肯吃,越哭越兇,小臉還憋的通紅,發躁。新生兒很嬌弱,身體又是軟的,他這樣煩躁哭鬧,掙扎,搞得我這個新手媽媽六神無主,也很疲憊,換婆婆抱著哄也不行。後來我嫂子打電話來問候我時,我跟她說了寶寶的狀態,她說,小孩剛到一個新環境會這樣的,先好好安撫他的情緒,穩定下來,過些時間會好的,以前你小侄子也是這樣過來的。我按她說的做,第二天寶寶就好多了,吃了就睡,一睡還能睡幾個小時,這樣我也有時間休息了。

這樣的吃睡模式大約持續了20來天,我當時還暗自高興,我寶寶還真體貼媽媽,能讓媽媽在月子裡好好睡覺。😄😘但好景不長,寶寶又開始莫名的哭鬧,喝奶一直想喝,還邊喝邊拉,喝完還是哭,要一直抱著,就算睡也是睡不到一小時,要抱著睡,放下睡不了幾分鐘就醒。晚上更是鬧,每天要到晚上2點多以後才消停會,那時候婆婆又有事回了老家,換老公在家照顧的我,老公又啥也不懂,他只會問,怎麼又哭了,怎麼還不睡呢?又不懂的抱小孩,也不敢抱,幫我哄的少,只能靠自己。我沒辦法,我就問我在醫院裡加的寶媽交流群,裡面的群主聽我描述的寶寶狀態,她說寶寶可能是肚子脹氣了,給他飛機抱,做做排氣操,平時餵奶注意姿勢,不要讓寶寶吸入太多空氣,可以減少脹氣!於是我就去找排氣操和飛機抱的視頻來學,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就先哄哄,換姿勢,做排氣操,飛機抱等動作都嘗試一遍,結果你猜怎麼著?很多次飛機抱的時候,寶寶都趴在我胳膊上睡著了,見了真是好氣又好笑😂

平時除了這些,醫生叮囑的什麼時間段補充維D,大一點注意多曬曬太陽等,我都會做。寶寶差不多快白天以後到現在已經慢慢有自己的吃奶,睡覺時間,只要及時捕捉到他要吃奶,要睡覺的信號,寶寶還是很乖的,很少哭鬧,現在寶寶除了吃、睡,還能自己躺著玩。“啊、哦,哦,的想說話”,你去回應他,跟他聊天,他好像聽的懂,會噢……噢……噢的更歡,還會衝你笑,每每看到這,心裡美極了,再累都值了。

每個寶寶都是天使,即使鬧脾氣的時候,那也是有原因的,他不會說話,需要我們大人多點耐心去發現。


我心依舊51532021


我反而發覺現在的小孩真的越來越懂事,很多小孩從小都很獨立!

有一次去參加同學會,一同學帶著兒子來的!小孩當時大約三歲左右,感覺是個小大人。

父親跟同學聊天,他就自己一邊玩,自有樂趣,不哭不鬧不調皮,不撒嬌!

吃飯也是自己和大人坐一起吃,飯菜均自己動手,偶有想吃的無法夠手,就讓父親或身邊叔叔阿姨把你自己一下,非常獨立!

這應該就是平常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導得好,不驕縱,多鼓勵!孩子有自信,可以從小完成他自己可以完成的很多事,而不是將小孩一直看成小孩,這不讓那不讓!孩子摔一跤,驚得比小孩自己還厲害,這樣當然小孩難以成長,又哭又鬧就難以避免了!

不是因為小孩長不大,而是因為父母害怕他長大!

所以愛護他,更要相信他,估計他!

你把他當大人,他就不會是小孩!

請聯繫刪圖





小民雜談


就我的經驗來說,孩子基本上無理取鬧的情況很少,不論大小,哭鬧都是有原因的,很多表面看起來的無理取鬧都有深層次的原因,很多原因並不是能夠容易想到或者呈現的吃喝拉撒等生理性原因,而是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因素。比如我就碰到過很大的孩子了還哭著吵著要抱,抱一會兒抱不動了還是不依不饒的,道理都講不通,後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是父母最近老是念叨他都是個大孩子了長高了長重了要抱不動了,他怕自己越長越大,父母更不會抱了,所以逮著機會就求抱。其他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想要引起關注的各種搗亂等,小孩子的思維跟大人的差異很大,他們有自己的邏輯和道理。


牆上的梔子花


當然不是!孩子哭鬧,是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認真傾聽和觀察孩子,讓TA來告訴你,到底為什麼哭鬧,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