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中國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和丈夫錢鍾書一生作品眾多,楊絳的譯作《唐·吉訶德》、長篇小說《洗澡》和錢鍾書的小說《圍城》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然而,在自傳《我們仨》中,楊絳卻直言:女兒錢瑗才是她和丈夫此生的唯一傑作。言外之意是,相比女兒,他們的所有作品都相形見絀,屬於次等品。

一次採訪中,提到女兒錢瑗,一向低調的楊絳竟高調誇讚道:

“阿瑗是我生平傑作,鍾書認為的‘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

錢鍾書眼中的“可造之材”、楊絳口中的“傑作”錢瑗,確實是足以讓天下父母驕傲的存在。

錢瑗1937年5月生於英國牛津,是錢鍾書與楊絳此生唯一的孩子。錢瑗先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

24歲這年,因為成績優異,從小立志教書育人的她被留在了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後來,精通英語、俄語的她還成了該校第一批外語系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

在大眾眼裡,她的名氣並不比父母大。也正因此,大眾對錢瑗並未有過多的瞭解。很多人熟悉錢瑗,乃是因為楊絳晚年的自傳《我們仨》(楊絳、錢鍾書與錢瑗)。

然而,在學界,她的名氣和影響力卻相當驚人。

錢瑗在校任教期間,一直嚴謹治學,她還開創了英語“文體學”。今天,那本被英語專業本科生奉若經典的參考教材《實用英語文體學》,正是出自她之手。

錢瑗的理想是和父親一樣做一名優秀的教書匠,她也將這一理想踐行到了最後。在校任教期間,她對學生關懷備至,因著這層緣故,錢瑗辭世8年後,即2005年,曾受過她恩施的學生還回北師大捐款了一百萬港幣,設立了“錢瑗教育基金”。

今天,距離錢瑗離世已經20多年了,但緬懷她的文章卻從未停歇。這些被髮表在《香港文學》等刊物上的緬懷文章,均出自錢瑗的同事、好友、學生和繼子女之手。

相比這些成就,錢瑗更讓普羅大眾感動的,是她的為人和在磨難面前的永不屈服。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很多現世的教育學家都普遍認為,真正檢驗一個人能力強弱的,從來不是他取得的成就大小,而是他在跌入谷底時的反彈力。

有人形象地將這種反彈力叫做“逆商”,也就是面對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堅忍力和對抗磨難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一生命途多舛的錢瑗無疑是成功的。錢瑗雖出生書香世家,卻曾多次因體弱多病而休學,成年後還曾在工作上遭受過不公,特殊年月裡她還遭受了丈夫含冤自殺的厄運.....

但在種種磨難面前,她終將一手爛牌打出了驚世俗的漂亮。

相比現今隨處可見的“高分低能兒”和“一受挫就要死要活”的孩子,能在層層磨難中取得成功錢瑗,贏在了錢鍾書和楊絳給她的家教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放在任何年代都成立。錢瑗比其他人幸運的是,她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本身就是教育界的翹楚,自然,他們比尋常父母更懂得如何育人。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錢鍾書和楊絳卻並未像多數父母那樣給女兒制定種種家規。錢家從來是沒有家規的,相比用各種條套框框“管束”女兒,錢鍾書和楊絳更傾向於“身教”。

在書裡,談及教育子女的種種時,楊絳只談了六個字:“身教大於言傳”。

這六個字,也是始終貫穿錢鍾書與楊絳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

錢瑗喜歡看書,但她的這一愛好卻並非遺傳,而是錢鍾書和楊絳刻意“身教”的結果。

楊絳和錢鍾書愛讀書,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楊絳曾在描述她與錢鍾書留學法國時的讀書生活時說:

“他(錢鍾書)每日讀中文、英文,隔日讀法文、德文,後來又加上意大利文,這是愛書如命的鍾書恣意讀書的一年”。

此間,楊絳自己也是在牛津旁聽之餘為自己定下課程一本一本地從頭到尾細讀。

有了女兒錢瑗以後,楊絳和錢鍾書依舊狂熱地保留著愛讀書的習慣。為了“影響”女兒,他們總是在女兒面前捧書本。幾個月大時,錢瑗便開始對父母手裡長期捧著的書本產生了興趣,為此,她經常動手去抓父母手裡的書。

眼看著女兒的興趣被調得差不多以後,錢鍾書和楊絳特地為女兒買來了高凳和一大本《丁尼生全集》。這以後,錢瑗便開始坐在高凳上、攤開書本、手抓鉛筆有模有樣地學著父母的樣子亂畫一氣。

楊絳在談起這段過往時,饒有興致地回憶說:

“我們看書,她安安靜靜自己一個人畫書玩”。

慢慢地,錢瑗便開始真正地愛上了看書。十一週歲時,錢瑗便已讀過《西遊記》、《水滸》等小說,她還在爸爸的“引誘”、媽媽的教導下開始讀文言的林譯小說。

也正是在父母的身教下, 錢瑗很小的時候便在父母的影響下學會了觀察,而觀察從來是“格物致知”的開始。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錢、楊兩人去動物園能“格物致知”動物吃花生,“豬類動物吃花生,連皮帶殼;熊吐出殼兒帶皮吃;猴子剝了殼還捻去皮”,圓圓從父親那裡學到了“格物致知”的技能。

三歲那年,小小的圓圓便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細節。她能認出五號裡的少奶奶就是‘精赤人人’.....

楊絳在《我們仨》裡提到,每次一家三口下館子看戲時,能和錢鍾書在館子裡等上菜時,依據吃客的穿著和言語,剖析出背後的故事來。

原本,每個孩子都有精細的觀察力,只是,很多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耳濡目染而慢慢遺失了。錢瑗,恰恰只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被保留了這種細緻觀察力罷了。

有位教育界專家曾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包含了很多的人生智慧。它也與楊絳和錢鍾書那句“言傳大於身教”巧妙契合了。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停地說,遠不如直接做給孩子看。

楊絳和錢鍾書一直想讓錢瑗成為一個有理想、有目標、且品性端正的知識分子,這些,錢瑗都在父母身上親眼看到了,她也真正做到了。

錢瑗在講述父親錢鍾書時,提到過一件小事。

錢鍾書在江蘇省高等審判廳任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了上海。該軍閥到上海後,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錢鍾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了歡迎者的名單。

這下,錢鍾書怒了。怒了的錢鍾書做出了一件讓天下讀書人聞之喪膽卻又分外欽佩的事,他不僅公開說“名與器不可假人”,還在報紙上登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

上海淪陷期間,錢鍾書在路上遇到當了漢奸的有權勢的熟人從來都“視而不見”。

所謂“潤物細無聲”,錢鍾書“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形象也因此深深刻在了女兒錢瑗的心裡。成年後的錢瑗經常說: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

也正因此,錢瑗在校任教期間,所有人對她的最大印象竟也是“身正”。任何時候,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錢瑗都始終恪守著父親“身教”於她的優良品性。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錢鍾書和楊絳喜歡定目標定計劃,讀書是如此,教學更是如此。他們的這一套,全部被錢瑗看在了眼裡。早在錢瑗還是個孩子時,她便開始學著父母為自己制定讀書計劃,上學後,她還立下了要和父親一樣去傳道受業的宏志。

偶爾,跟著父親上課歸來後的錢瑗還會煞有介事地學著父親“上課”。

真正的做學問,從來容不得半點虛假。只有踏踏實實的苦學,方能真正求得學問。這點,錢瑗也在耳濡目染中從父母處懂得了。

和許多的孩子一樣,錢瑗的求學路並非一帆風順。因為從小體弱多病的緣故,她經常被迫休學。因為病痛的折磨,錢瑗的中學只勉強上了三個學期。

在這種情況下,要升學自然極其困難。

但在父母的陪伴下,錢瑗用自學的方式完成了代數的學習,在俄語落後好幾個學期的情況下,她用四個月的補習順利考取了第一名。

錢瑗去英國進修的兩年,學習非常刻苦。為了讀懂導師指定的某一詩歌作品,錢瑗不惜找許多同時期其他詩歌作品來讀,進而研究詩歌的韻律。

直至躺在病床上時,她也依舊可勁兒學習。她的這種嚴謹治學和肯吃苦的精神,無疑是父母有意培養的結果。

一位陳姓教授在談到1996年去錢家探望的經歷時說:

“閒談中,錢瑗捧出一本很厚的辭書——《韋氏英語大辭典》,翻開一看,幾千頁全是密密麻麻手寫的蠅頭小字。”

不用說,這些,全是錢瑗父親錢鍾書學習時的批註。

榜樣的力量從來是無窮的,看到父親的治學態度,錢瑗自然會深受影響。但作為孩子,偶爾也會有想懈怠的時候,每每此時,錢鍾書的處理方式都足以讓人歎服。

楊絳在講述一段他們仨時說,有一次,錢瑗有一個單詞不會來求教錢鍾書,可他卻怎麼也不肯告訴女兒,只說讓她自己去字典上找。後來,女兒在翻閱了五本字典後才找到這個單詞的出處和相關。

而平日裡,一旦錢瑗想要試圖找捷徑而不是踏實苦學,錢鍾書和楊絳便會想辦法扭轉她的這一想法。有一段時間,錢瑗見父親的評論寫得特別好,於是便纏著他教訣竅,甚至想借父親的稿子來看。

錢鍾書發現後,便開始藏稿子,一面藏一面告訴女兒:哪有什麼訣竅,就是多讀書罷了。

說來,錢瑗最終能在相對枯燥的“文體學”上有如此大的作為,絕離不開她從父母那學來的“苦學、嚴謹”。

相比以上的所有,錢瑗身上有一個巨大的優點,正是這個特質,讓她在多舛的人生裡成就了美好。錢瑗的這一特質是“懂愛”,無疑,這也是錢鍾書和楊絳身教的結果。

錢鍾書和楊絳的恩愛在文化界人所共知,他們用一生將愛情演繹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傳奇。他和她,勢均力敵,志趣相同,最緊要的是,他們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代表。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錢鍾書對自己的妻子從來不吝嗇表達愛,他曾公開誇讚妻子說:“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言辭間,滿滿的愛意和驕傲。

這樣的一對,被稱作20世紀最完美婚戀典範當不為過。

人說,有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比原生缺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更懂愛,這話,在心理學上一次次被佐證了。

楊絳和錢鍾書彼此相愛,自然,他們也深深愛著自己的結晶錢瑗。

在那個流行多子多福的年代,錢瑗之所以成為他們夫妻兩的“唯一”,是因為錢鍾書覺得:

“如果再有一個孩子,會分走我們對圓圓(錢瑗暱稱)的愛!”

為此,錢鍾書和楊絳在私下對話時還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圓呢”。

以“怕分走女兒的愛”為由拒生二胎的,錢鍾書和楊絳大約是鼻祖了。顯然,他們之所以有這種驚世駭俗觀念,全是因為他們對女兒太過疼愛了。

從來,世間從來只聽說過對愛情專一,為了對子女專一而只生一孩的,在那個年代,大約只有錢鍾書、楊絳一家了。

在滿滿愛的浸潤下長大的錢瑗,其愛的能力自然比原生缺愛家庭的孩子更強大。

而愛的能力,是任何個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擁有更強愛的能力的人,其個人成就、對社會的貢獻和抗挫能力明顯會強於一般人。

錢鍾書和楊絳在家裡很少有爭執,他們的家從來先講愛再講道理。這意味著,楊絳或者錢鍾書犯錯時,等待對方的從來不是責備而是寬慰。

錢瑗剛剛出生時,楊絳尚在住院,期間,錢鍾書不得不往來家裡和醫院並擔負起照顧母女的重任。但料理家事從來不是錢鍾書的長項,於是,每次來醫院,錢鍾書幾乎都會帶來“壞消息”。

“熱水瓶被我打壞了!”錢鍾書不安地對著尚在坐月子的楊絳說。楊絳看著他趕忙安慰說:

“沒關係,我會修!”

“我把墨水弄到了床單上!”錢鍾書再次帶來“壞消息”。楊絳看向錢鍾書道:

“沒關係。”

錢鍾書依舊有些不安:“是墨水啊”!

楊絳握著他的手寬慰到:

“沒關係,我會洗乾淨!”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平常的生活裡,楊絳與錢鍾書總是極盡可能地為對方考慮,一次楊絳出了鼻血,錢鍾書和阿瑗焦急地拿來紙巾,楊絳卻以紙巾不夠為由避開他們去了別處清理。原因很簡單,不想讓他們為她擔心。

在那段特殊的年月裡,楊絳被人欺負時,手無縛雞之力的錢鍾書竟為了保護妻子舉起木板“動粗”。

現實裡和楊絳筆下的“他們仨”,從來愛意滿滿。在愛的氛圍裡,錢瑗耳濡目染,也學會了愛人。

大學任教期間,錢瑗將滿滿的愛撒播給了自己的學生。

錢瑗的住所和學校有一段距離,每次講完課晚上回家,她都得擠車,半路還得倒車,到家該是很累了。

但通常,回到家後,她還要處理學生的課業,晚飯後還經常要接待帶著困惑來找她的學生。

一次和友人聊天時,錢瑗不無操心地說:

“我班上的研究生問題最多,沒結婚的要結婚,結了婚的要離婚。婚姻問題對學習影響很大,我得認真對待。

大約是因著這種操心,凡是學生找她談的一切問題,她都會耐心而又細緻地一一解答,從不厭倦。

錢瑗還經常把其他老師認為的“分外之事”攬上身,有一次,錢瑗發現外語系資料室翁某平時勤奮自學,並抽時間旁聽大學課程,她便主動為他批改作業,指導他讀書。

這樣的指導,一堅持,就是連續幾年,錢瑗從未間斷過。終於,在她和這位有志青年的共同努力下,翁某最終以同等學力考上了民族大學的研究生。像這樣的事例,在錢瑗身上還有很多。

也正是父母身教給錢瑗的愛的能力,讓她在喪夫後重新站了起來。

說來,錢瑗的第二段姻緣,還真真是因她的愛心而來。

那段特殊的年月裡,錢瑗因幫助了一位被“罰”掃街的老太太唐雲,而結下了一段良緣。

被錢瑗善心和愛心感動的老太太在瞭解到錢瑗是喪夫狀態後,竭力撮合她和自己的兒子楊偉成,希望他們組成新的家庭。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錢瑗沒想到的是,唐雲的丈夫楊寬麟先生還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土木界奇才,今天的王府井大樓、和平賓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及北京軍事博物館等等著名建築,均是他設計而成。

唐雲和楊寬麟的兒子楊偉成,也是人中龍鳳,他知名的建築設備專家,還是後來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在唐雲的戳和下,錢瑗與楊偉成走進了二婚。兩人結婚時,楊偉成的兒子楊宏建已經18歲了。在錢瑗的愛的經營下,這個組合家庭滿是歡聲笑語。

錢瑗繼女楊敏和繼子楊宏建在《我們的錢瑗》中,深情地回憶了他們與母親錢瑗在一起度過的二十多年的幸福生活。

在敘述中,他們說,每到週六,母親都會從北師大到燈市口一路買好吃的東西給他們吃,除了涼麵、上好牛肉、大塊羊肉串、牛肉餡餅等傳統小吃。

他們還不無甜蜜地回憶:母親錢瑗與他們一起看電視時,提前偷看電視報不說竟還給他們劇透,為此,他們還經常假裝嗔怪她“干擾”他們探索劇情。

錢瑗的繼子、繼女眼裡,錢瑗和他們的交往“像大朋友似的”,“不是親孃勝似親孃”。

對子女滿滿愛,對於養育自己的父母,錢瑗也是如此。

特殊年月裡,錢鍾書和楊絳被批判時,一路支撐他們走過陰霾的正是錢瑗。錢鍾書和楊絳被剃成陰陽頭以示侮辱時,錢瑗拿出自己剪下來的頭髮給他們做成假髮戴上。

她還偷偷將錢鍾書愛吃的夾心糖裝進瓶裡帶給父親,一來看望父母,她便忙裡忙外,有時她一針一線地給他們縫睡衣,有時,她給他們做好吃的,有時,她依偎在父母身邊給他們慰藉......

相比《圍城》等鉅著,她為何才是錢鍾書、楊絳奉若經典的唯一傑作

愛,能抵禦災禍,愛,能創造奇蹟。這一家子,終闖過種種難關,走到了太平盛世。

楊絳和錢鍾書一次次堅強闖過難關的種種,說來,也是給女兒錢瑗的身教,在挫敗乃至最後的病痛面前,父母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

這樣的錢瑗,怎不讓錢鍾書和楊絳驕傲!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楊絳和錢鍾書用六個字給出了答案:身教大於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