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買股票時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股票一買就跌、一賣就漲,這種情況幾乎所有人都遇到過,而遇到之後的處理方式決定了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

如果你在買股票時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買入下跌出現,大多數非專業投資者選擇所謂的止損,而少部分專業投資者採取了分批買入動態建倉、盤中做差價等方式降低成本,在股票下跌過程中持股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很多人不認可這種方式,喜歡所謂的止損,那麼請問,止損之後你能保證重新買入的股票不會再出現一買就跌的情況嗎?

任何人就算技術再高,也會出現一買就套的局面,尤其在T+1的制度下,如何最大限度的讓買入成功率提高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這裡可以從大盤與行業板塊進行更深層次研究。

首先說大盤,股票市場的特性就是同漲齊跌,大多數股票都是這種狀態,如果你只看個股本身,忽略大盤的波動,買入股票成功率就會大幅下降,比如股災和熔斷,忽略大盤只注重個股,將會損失慘重,輕指數重個股不可取,尤其在熊市。

再就是行業板塊指數,你買入股票所屬哪個行業,你就要密切關注該行業板塊的動態,比如最近崩盤的醫藥板塊,如果你買入的股票屬於醫藥行業,那買入成功率將很低。

如果你在買股票時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最後再說說不同大盤指數所代表的股票,上證指數是大家每天在關注的大盤指數,目前上證指數已經成功某隊的大本營,觀察上證指數進行操作的投資者,最好選擇大盤權重股,比如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股票,而要操作題材股與概念股,就要多關注創業板指數與中小板綜指,注意,這裡說的是中小板綜指,不是中小板指數,雖然兩個指數看起來沒什麼差別,但實際上差別卻是非常大的,中小板指數走勢嚴重失真,沒有可參考性,不想看中小板或者創業板的投資者,可以直接看深圳綜指進行分析,深圳綜指包含了深圳市場上所有股票,能真正反應中小創的綜合走勢,做大盤股看上證指數,做題材股與概念股就看深圳綜指,這樣兩個指數配合才能提高我們買入的成功率。

如果你在買股票時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不過,我現在已經有了自己成熟的交易系統,所以,如果買股票時一買就跌,但是,如果沒有跌破我自己設定的止損位置,我會等待。如果,跌破了,我就止損。如果跌到支撐位出現反彈,並出現突刺的形態,我會加倉。

總之,做股票交易,我是偏向短線投機,所以,不會一次性全倉買入。剛開始會先試倉,看看盤面的反應,如果跟自己猜想的吻合,就會加倉;如果跟自己猜想的不同,就等待。跌破止損位就止損。反彈突破阻力位就再重新買入。

建倉時,一買就跌了,因為不知道會跌到什麼位置,所以,跌破止損位就先賣了。

等到機會再次出現時,再重新買入。只要整體是盈利的,就可以了。

如果你在買股票時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股票一買就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跌就賣"!

股票的漲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波動速度快,有的波動幅度大。之所以一買就跌,大概率是因為投資者"看圖買入"!莊家給投資者畫出"看起來安全"的圖形,使其買入,一般後續調整幅度不會太小,或者如果調整幅度小,調整時間不會短。不管出現哪種情況,對於投資者都是不利的。有人會說,調整幅度小。只會輸時間不輸錢,這種說法有邏輯上的錯誤。因為願意輸時間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已經輸了錢!所以,看到股票賠錢,第一步應該做的是止損,而不是分析。分析固然有用,但需要"客觀"!一般持有股票的時候是無法做到"客觀分析"的。

其次,從交易習慣角度出發。不是說有的股票都適合特定的單個投資者!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是由自身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邏輯思維和前期在市場中遇到的情況綜合進化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每個投資者對市場的"認知"都是有邊界的,且人是一個需要先適應新環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物種。所以新的市場形勢波動有可能會讓人產生"不適應感"。影響其心態,進而影響判斷以及造成不良的投資結果。我們一般稱這種情況為"此票與你無緣"!

股票操作是一個很漫長的修行。需要長時間的磨鍊和自我反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在於修行的慢還是快,而是保證自己可以有足夠的子彈和信心繼續"修行"!儘快止損,保住本金就是保持實力的"不二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