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從美國運回黃金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幾十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把自己的黃金存在美國。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去年土耳其從美國金庫運回了自己的黃金儲備,德國和荷蘭也這樣做了。現在意大利也打算效仿它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4月24日報道,各國央行積累越來越多的“黃金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貨幣固有風險的金融資產。現在地緣政治風險已經大幅上升,不少經濟學家預測美元的未來不明朗,並認為全球經濟存在衰退風險,各國自身儲備黃金的必要性逐步提升。

報道介紹,10年前還有數十個國家把黃金存在美國,這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以防不測,例如,軍事衝突。此外,這也有利於出售資產。畢竟紐約商品交易所與黃金進行著大規模交易。黃金存放在交易大廳附近,可以節省運費。而對貴重金屬來說,運輸保險非常昂貴。

美國財政部宣稱,在美國諾克斯堡和其他存儲設施中儲藏著大量黃金。但最後一次審計已經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了。所有再次啟動審計的嘗試都被美國國會阻止。因此有人猜測,美國人不過是使用別人的黃金在為自己謀利:他們把黃金租賃給銀行,而銀行在市場上操縱它們,以控制貴金屬的價格。這裡產生一個問題:華盛頓做好隨時放棄不屬於自己的黃金的準備了嗎?為了不冒險,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儲存在美國的金條運回家。

報道稱,黃金的“回家”浪潮多年前就已開始。委內瑞拉、荷蘭央行、德意志聯邦銀行都曾將金條運回本國。而在去年,土耳其完成了把黃金儲備從美國撤離的任務。

報道認為,撤離放在美國的黃金的行動實際上一直沒有中斷。原因顯而易見:美聯儲利率的增長、歐元和其他貨幣面臨的壓力、地緣政治風險的增加以及華盛頓對整個世界的貿易戰。

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黃金成了免遭危機和金融動盪的可靠手段。同時,美國正在消耗國家信譽。誰也保證不了,越來越經常訴諸金融壓力的華盛頓不會凍結“自己不喜歡的”國家的資產。

【延伸閱讀】俄媒盤點黃金儲備最多國家,第一名竟是——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4月7日刊載題為《世界上黃金儲備最多的五個國家》的報道稱。五千年來,事實證明了黃金的終極儲值手段地位。在市場幾乎毫無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如今的投資者爭相購買這種貴金屬。過去十年裡,全球各國央行加入了黃金搶購熱潮。

世界黃金協會(WGC)今年早些時候發佈報告稱,2018年,各國央行購買了651.5噸黃金,同比增長74%,淨買入量達到了1971年後的新高。

報道稱,以下幾個國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持有國。

第五名.俄羅斯

過去六年裡,俄羅斯央行一直非常熱衷於購買黃金。去年,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買家,淨購買量達到274噸。今年2月,俄羅斯央行給外匯儲備增加了31.1噸黃金,將黃金持有量提高到2149噸。

拋售美國國債而購買黃金是得到政府批准的政策,旨在使俄羅斯經濟去美元化。

第四名.法國

據報道,巴黎持有2518噸黃金,佔全部外匯儲備的60%左右。法國政治家、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多次呼籲凍結出售該國的黃金,並主張將外國持有的法國金條全部調撥回國。

第三名.意大利

意大利的黃金儲備為2534噸,位居第三。這個數量佔該國外匯儲備的將近70%。根據意大利銀行奉行的政策,黃金是經濟動盪時期最安全穩妥的投資,也是防範美元匯率波動的保障。

第二名.德國

德意志聯邦銀行目前擁有3483噸黃金,佔德國外匯儲備的70%以上。該監管機構一直在設法將保存在法蘭西銀行和美聯儲的約674噸黃金調撥回國。該國黃金調撥回國工作預計將到2020年完成。

第一名.美國

據報道,華盛頓的黃金儲備位居世界第一,總共8407噸。這佔國家外匯儲備的75%以上。為防止美元貶值,美聯儲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積極買入黃金。

【延伸閱讀】黃金現“謎之微笑”:利好因素堆積 價格不漲反跌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4月7日刊載題為《弱勢黃金之謎》的報道稱,目前的世界對黃金而言其實是理想的,它正是典型的黃金投資者所期待的樣子。多年來,債券和股票投資的追隨者對黃金投資者嗤之以鼻,因為後者將財富投資了既不能帶來利息、又拋棄了可預計利潤的金屬。但是,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多家央行正在讓人們做好準備:利率將長期保持在非常低的位置。

報道稱,同時,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正在變得黯淡。在德國,多家經濟研究機構認為本輪繁榮暫時結束了。而在美國,人們最近能看到所謂的收益率曲線倒掛,即短期有價證券的利息忽然高於長期有價證券。這也被認為是令人不安的經濟信號。

報道介紹,多家銀行曾預言,10年期德國聯邦公債或相應的美國國債等相對安全的投資品的收益率今年將大幅上漲,結果卻大幅下跌。德國聯邦公債的收益率在零點上下浮動,最近甚至再次跌為負值。至少在扣除通貨膨脹後,投資者購買這些更加安全的投資品反而虧損了。

報道認為,所有這些原本都對黃金有利——但即便如此,黃金價格最近也幾乎沒有增長。3月初,金價略低於每盎司130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現在仍然如此,而在1月就已經是這個價格。在此期間,金價也曾上漲,但收益很快就耗盡了。另一方面,黃金投資專家曾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金價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上漲。高盛銀行曾發佈的年度預測是金價漲至每盎司1450美元,但現在距離這個數字還差150多美元。甚至連德國商業銀行更加謹慎的專家也曾預言,金價到年末將達1400美元。

報道稱,在過去的類似情況下,陰謀論者喜歡宣稱,這是美聯儲等央行與大型銀行人為地共同壓制金價所致。不論這種觀點的真相如何,目前人們觀察到的卻恰好相反:多家央行最近大量回購黃金。去年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達到上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世界貨幣體系終結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從趨勢上說原本也會支持金價。

報道稱,目前人們從許多黃金投資專家那裡得到的解釋是:股市的強勁發展導致了黃金在這個實際沒有利息的世界中無法更有力地增值。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全部都達到或接近6個月內的最高點。德國DAX指數同樣漲勢良好,剛剛突破了12000點大關。

報道援引德國貴金屬公司賀利氏集團銷售代表亞歷山大·聰普費的話說,現在,股市上的好消息被誇大了,但壞消息卻被隱藏了。這與愈發堅挺的美元一樣損害了黃金。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弗蘭克·沙倫貝格爾預測,只有進一步惡化的經濟前景在股市上得到體現以後,金價才能從中受益。

【延伸閱讀】中國黃金儲備持續上升 或成全球第二大買家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道美媒稱,中國連續第四個月擴大了黃金儲備,令市場對全球央行將繼續增加黃金儲備的樂觀情緒進一步加強。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7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日公佈,中國今年3月底黃金儲備達到6062萬盎司,2月底為6026萬盎司。

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表明,該國已重拾穩定增加黃金儲備的做法,就像2015年年中至2016年10月那樣,當時中國幾乎每個月都在增加黃金儲備。如果中國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持黃金,它可能在今年年底時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最大買家,後者2018年增加了274噸的黃金儲備。

據世界黃金協會稱,全球各國政府2018年增持黃金651.5噸,增持量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高。俄羅斯總統普京試圖讓該國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十年間俄羅斯將其黃金儲備增加了三倍,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2月黃金儲備增加了100萬盎司,增幅為去年11月以來之最。

報道指出,即使在美聯儲暗示將暫停加息導致股市大漲之後,3月現貨黃金價格仍連續第二個月下跌。高盛集團稱,長期前景更為光明,因為央行的需求應該有助於支撐價格,流入的黃金量將與去年一樣多。高盛集團預計金價未來12個月內將反彈至每盎司145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8日交貨的現貨黃金報每盎司1292.25美元。

【延伸閱讀】不約而同!這些國家都在“爆買”黃金——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道日媒稱,黃金調查機構世界黃金協會(WGC,總部位於倫敦)的調查顯示,全球中央銀行的黃金買入量(減掉賣出量後的淨值)2018年達到651噸,創出1971年尼克松衝擊以後的最高紀錄。儘管外匯市場保持美元升值趨勢,但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正迅速擴大黃金儲備。

《日本經濟新聞》4月8日報道,上一次全球中央銀行的黃金買入量超過651噸,可以追溯至1967年,買入了1404噸。當時處於英鎊危機期間,貨幣危機隨後還波及美元。美國總統尼克松1971年8月停止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也失去了黃金的支撐。黃金價格轉向浮動制。

報道指出,現在的市場環境和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貨幣危機時代形成對照。在特朗普政權上臺以後,甚至可以看做美國一枝獨秀,國際清算銀行(BIS)根據61個國家的貿易量計算的美元實際有效匯率2018年創出33年來的新高。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國家的趨勢也很突出。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大量買入黃金,總買入量創出半個世紀以來最高水平。

據報道,世界黃金協會還統計了2001年至2018年9月期間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居第一位的是俄羅斯,截至2018年連續13年增持黃金,這一期間把黃金儲備增加至2000噸以上。截至最近的2019年2月,俄羅斯的黃金儲備達到2113噸,是世界第五大黃金持有國。

另一方面,在迅速擴大黃金儲備的同時,俄羅斯對於美國國債的持有額銳減到不足高峰時(2010年)的1/10。俄羅斯央行解釋稱這是分散資產,但行動非常迅速。市場上多數觀點認為,此舉意在對抗美國的經濟制裁。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美元升值趨勢或許看起來也是“賣出(美國國債的)良機”。

工銀標準銀行的東京分行行長池水雄一指出,“俄羅斯央行的黃金購買對象多為國內的產金企業”。俄羅斯是每年產出約250噸黃金的世界第三大產金國。池水錶示,“沒有造成各國在市場上大量購買黃金的尼克松衝擊時的影響”。

但報道同時指出,俄羅斯對國際市場的黃金供給量應該正在減少,有可能在外界注意到的時候、黃金的國際供求已出現緊張。全球央行整體在2000年到2010年的中期每年出售500噸~600噸黃金,但過去8年轉為購買400噸~600噸,變化巨大。

報道稱,在增加國內產量方面,世界最大黃金產出國中國也如出一轍。中國成為全球第六大黃金持有國。中國方面認為,如果增加黃金持有量、提升人民幣信譽,將有助於貨幣的國際化。

據報道,世界黃金協會向各國央行調查了增持黃金的理由。結果(22個央行回答)顯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因為是安全資產”,排第二位的是“為了分散持有資產”。森田隆大顧問表示,印度也“自去年3月起,出於儲備資產多樣化的目的積極買入黃金”。此外,也有很多央行回答為了“對沖政治風險”。工銀標準銀行的池水雄一指出,“在特朗普政權推進本國優先主義的背景下,與美元資產相比更偏愛黃金的傾向加強”。

此外,報道認為,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徘徊在超低位,或許使得黃金不產生利息的缺點容易被忽視。在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中,回答“風險報酬的提高”、“有望在各種市場環境下獲得收益”的聲音也很多。

據報道,石油等地下資源豐富的哈薩克斯坦進入21世紀後增加外匯儲備,積累了超過270噸黃金儲備。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也躋身買入量排行榜前列。

歐洲等發達國家幾乎看不到買入黃金的趨勢。相反,歐洲各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一直在國際市場出售大量黃金。隨著英國以歷史性低價出售黃金,很多聲音質疑出現了多少虧損。德國受到應在國內保存重要的黃金這一輿論的推動,德意志聯邦銀行(央行)2013年宣佈,計劃把674噸(約合人民幣2021.5億元)保存在海外的黃金於2020年底之前轉移至位於法蘭克福的總部,把國內保管比例提高至50%。德意志聯邦銀行在官網上公佈了在金庫中保管黃金的情形。

報道稱,雖然與尼克松衝擊時相比,市場環境看起來明顯不同,但目前仍充滿推動以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為中心買入黃金的風險因素。黃金的國際行情在2018年8月跌至1161美元(紐約期貨交易所的近期合約,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到2019年2月一度恢復至超過1344美元。

【延伸閱讀】中印推升全球“黃金熱”?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道外媒稱,4月1日公佈的行業報告預測,2019年全球黃金需求將上升至四年最高。

路透社4月1日報道,諮詢公司金屬焦點公司稱,今年全球將消費4370噸黃金,較2018年的4364噸略有上升,並將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紀錄。

報道稱,金屬焦點公司2019年報告還預測,今年現貨金均價為每盎司131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較2018年的1268美元有所上漲,且為2013年以來最高。

金屬焦點公司稱,今年珠寶業對黃金的需求將增加3%至2351噸,這主要是因為印度與中國的需求有所增加。

報道稱,今年黃金現貨投資需求料較上年大體持平,為1082噸。

金屬焦點公司還表示,由於金礦增產、回收增加以及一些生產商進行對沖,黃金供應將增加1%達到4707噸。

報道介紹,黃金素來被當作在不確定時期進行投資的避險工具。金屬焦點公司認為,美聯儲暫時結束升息,再加上全球的政治經濟不確定性,都助長了金價的上漲,但強勢美元將限制其漲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