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為什麼要在刺刀上懸掛太陽旗?

第一軍情


在很多影視作品裡,我們都會看到一些日軍的刺刀上面都配掛著一面小小的膏藥旗。

為什麼會配掛這些旗呢?

為了好看?還是為了宣言日本天皇的偉大?

這些都不是,日軍的刺刀戰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掛上旗子之後可能會阻礙近距離拼殺,但他們寧肯多此一舉,因為它也有既定的戰術意義。

影視神劇中,你往往會看見許多日軍的三八大蓋上都有膏藥旗,看似沒有規律可循。其實這一現象是錯誤的,並非所有的日軍都有資格繫上膏藥旗,一般是7到8人中只會有1人系。


這其實是日軍的一種戰術。

能繫上膏藥旗的日兵一般都是從日軍中精挑細選的,以老士官為主,能者居上,選中的人都是具備極強的臨陣指揮能力。而他們的職位多半是伍長,其地位和班長比較類似。

其實在冷兵器時代就有類似綁旗的習慣,每當發生大規模混戰的時候,所有的頭目身上的背旗就成了團隊集合的標記,士兵只要看到背旗就會迅速靠攏,儘可能的形成一個小團體,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場面,以最少的傷亡贏得最大的戰果。這一戰術最早出現於早期的中國,只不過被後來的日本人學了過去,並且發揚光大,也算是偷師成功吧。這一點不得不誇獎日本的學習精神。

在二戰期間,日本可謂是將這項技術用得徹徹底底,因為中國武器裝備的落後,日軍又為了節省彈藥,大規模的白刃戰時有發生,因為不熟悉日軍的作戰風格,在開始的白刃戰中中國軍隊吃了很大的虧。

就算你單兵作戰能力再強,那也單挑不過一群日本兵,這個時候伍長的能力就體現出來了,他通過觀察現場局勢,指揮士兵該往何處進攻,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

起初,中國軍隊沒有太過在意拿旗的日軍導致損失慘重,後期漸漸有了防備,並且有了針對日軍這種打法的攻略。

有的時候優勢就是劣勢,你只要換種思維就能看見其中的不足。


既然你抗膏藥旗的日軍指揮能力強,那我就先幹掉他,讓你們變成無頭蒼蠅,看你們怎麼打。

但是呢,伍長也不是那麼好擊殺的,只要稍微發生戰鬥,伍長級別的存在都會往後撤,開什麼玩笑,畢竟誰也不想那麼快去見天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保留精銳力量。

這時候就該狙擊手發威了,他們往往首先擊斃的就是伍長,事實證明是對的,每當失去伍長之後的小團隊就是一盤散沙,會產生短暫混亂,不能形成有效進攻,往往會被中國軍隊抓住機會。

再後來的日軍與美軍交戰的時候,他們也發現了日軍這種“核心”的戰術,那行,你玩刀,我玩槍。我用財力壓死你,隨著美軍新式火焰器的全面配備,對著日軍配旗小核心的襲擊就是一頓噴射,這配旗也就被烤成了小豬佩奇。


蘇軍也是如此,也和日軍幹過白刃戰,本想靠著自己身高優勢贏得白刃戰應該不難,看著日軍的三八大蓋比他們腦袋還高,蘇軍就一頓嘲笑,就他們這群小矮子能打贏我們?結果卻狠狠打臉。

因為他們體型矮小,很容易刺到比自己體型高大的敵人身上,再加上伍長的現場指揮,配合三八大蓋的超級長度,蘇軍就是一個移動的目標。

隨著後期蘇軍武器配備的改善,速射武器的全面普及,蘇軍不再給對手上刺刀的機會。這時候,配旗的老兵結局就更加悲催了,白色旗幟,紅色圓心,無論怎麼看,都像一個純天然的靶子。


歷來現實


告訴敵人,我是老兵,快來打我。

日本的膏藥旗,第一,難看,第二,噁心,第三,兇惡。日軍是非常看重膏藥旗的,日軍的槍上,很多都掛著膏藥旗,這並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我沒看出來哪裡好看),而是有目的進行的。膏藥旗,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信號旗。

其實日軍步槍上的膏藥旗,既礙眼又礙事,它不像電視劇中那樣是很小的一面,電視劇中的旗子是非常小的,而現實中的旗子很大。能拿著膏藥旗的,都是日本步兵中的精銳,都是非常強悍的老兵。在等級森嚴的日軍部隊中,這些人在基層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步槍上面,能不能綁上旗子,是看士兵個人的資歷和能力的,不是誰都能綁,也不是想綁就綁的。這些綁著旗子的,都是日軍的老士官,資歷深,能力強,在部隊中有絕對的指揮能力和領導能力。新兵想要綁旗,就必須多立功,早日升官。

綁著膏藥旗的士兵,在戰鬥中需要指揮身邊的士兵作戰,這是日軍中的老士官。混亂的戰場上,綁著旗就非常好辨認了,辨認出來了,士兵之間的配合聯絡就更加方便了。以綁旗的伍長為核心,由他們做出判斷,指揮串聯軍隊配合突擊拼刺格鬥。


其實這種旗子也是蠻坑的,有經驗的機槍手都是先瞄著伍長射擊,子彈失去了這個核心,那麼整個日軍的行動都會隨著變得混亂。並且,綁著旗子的步槍,刺刀是拆不下來的。


軍武文齋


在大多數二戰時期的戰爭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部分日軍在刺刀上懸掛著太陽旗,難道他們是為了顯示愛國精神?還是為了好看?其實都不是,日軍在刺刀上掛太陽旗完全是一種戰術應用。

眾所周知,日軍高層強調用遠距離精準射擊的方式消滅敵人,而不是用密集的火力戰勝對方,而三八式步槍剛好符合這一理念,它不僅能做到遠距離精準射殺目標,驚人的長度在打近戰時也佔據優勢,所以日軍歷來注重白刃戰,一個入伍的新兵要經過一個多月的拼刺訓練。在與敵人大規模拼刺時,場面非常混亂,士兵們往往各自為戰,部分日軍掛上太陽旗,在拼刺時其他沒有掛旗的士兵就會主動向其靠攏,從而形成一個小團體,形成局部多打少的局面。

但並不是所有的日軍都有資格懸掛太陽旗,綁太陽旗的,必須是伍長,伍長其實就是下士,比上等兵高一級,他們通常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而且作戰經驗豐富,作為日軍普通士兵中的精銳,由他們掛旗指揮白刃戰是非常合適的。

早在日俄戰爭中,日軍在白刃戰中就用這種方式擊敗過沙俄,到了抗戰初期在與中國軍隊展開白刃戰時也佔據優勢,不過這種戰術到二戰時已經算落後的了,儘管這種戰術有聚集力量的作用,但是也太容易暴露,而且隨著先進武器的使用,戰場上敵人根本就不會給你拼刺刀的機會。


兵說


這不得不說起日本陸軍很注重的一個戰術,那就是拼刺戰術。由於資源問題和歷史問題日本陸軍一直很注重拼刺戰術。


日軍拼刺戰術一般由兩人小組組成,一人掩護,一人突擊。在中國戰場上面對營養不良裝備和訓練水平極差的的中國人,日本的這一戰術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兩軍進行白刃戰到時候場面都是十分混亂的。如果在戰場上能找到自己的人並跟他一起衝擊進攻,那麼在混亂的場面上往往能達到重要的作用。於是就需要一個參照物,那就是槍支上面有旗幟的人。

在陸軍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意在槍支上掛旗幟的。只有作戰豐富的老兵才有資格在槍支上面掛旗幟,因為在白刃戰中老兵的生存能力往往強於新兵,能夠帶領新兵繼續衝擊。而且掛旗幟的槍也是特殊加工過的,在平常的槍支刺刀是可以拆卸的,但是掛旗子的槍支是直接焊死的,不能拆卸的。



所以在戰場上,看見拿著掛有旗子,槍支的日本兵先打他準沒錯。因為他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軍喜歡白刃戰,這個我相信大家也都瞭解一二。在二戰時,由於當時日軍裝備的落後,同期的強國軍隊已經進入速射武器時,日軍仍舊使用仿造德國1898年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三八大蓋步槍。在美蘇強國面前,這種老舊的武器沒有太大的優勢,因此日軍一直在強調白刃戰,藉此來彌補裝備上的差距。

日軍的白刃戰水平相當不錯,新兵入伍後第一件事就是嚴格訓練白刃戰的拼刺技巧。這種白刃戰,也是有章法有戰術的。而通常手持刺刀綁著太陽旗的士兵,就是指揮白刃戰的臨時戰術核心。

在日本軍隊的軍銜中,除了將官、佐官和尉官之外,還會有曹長、軍曹和伍長等軍銜,這些軍銜並不是軍官,而是高等士官,通常都是久經沙場,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這白刃戰中,這些老兵們就起到了一個臨時指揮幾個人進行拼刺配合的作用。

在白刃戰過程之中,通常都是依靠這些老兵刺刀上的日本軍旗來傳遞信息,在近距離戰鬥中,日軍利用旗幟可以實現快速的收攏部隊,進而指揮士兵以多打少。除此之外,在白刃戰之中,有些日本士兵是不退子彈的,隨時都準備在後面打黑槍。

到了二戰的後期,各國軍隊逐漸的摸清了日軍戰術規律,知道此道上綁著國旗的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因此在戰鬥過程中,先打掉這些老兵。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我們經常在抗戰電視劇中看到這麼一幕,日軍總是在刺刀上懸掛膏藥旗,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一支飛揚跋扈,無惡不作的部隊一樣,那麼懸掛膏藥旗有什麼作用呢?其實這一行為根本不利於近距離搏鬥,純屬多此一舉。

當然電視劇也並非杜撰出來的,實際上有一部分日軍會在刺刀上懸掛膏藥旗,但不是所有日軍都會這樣做,一般情況下七到八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懸掛膏藥旗,這體現了日軍的一種戰術。

首先在近距離搏殺中,需要有人指揮作戰。用一面小小的旗子來指揮戰鬥在我國明朝軍隊中就很普遍,尤其是戚繼光的軍隊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旗語,多次重創了倭寇。除此之外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日軍也不例外,在日軍隊伍中懸掛膏藥旗的一般都是伍長,相當於班長的作用。在近距離的搏殺中,日軍很講究群體配合,在關鍵的時候就可利用伍長的旗幟達到快速收攏部隊的目的。

其次,懸掛膏藥旗是日軍的一項軍規。日軍規定,一旦雙方進入拼刺環節後,所屬部隊要立即向伍長靠攏,進而指揮士兵以多打少。在二戰初期,盟軍都不解其意,損失不少。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拼刺刀只是相對於東方軍隊而言,對於具有裝備優勢的西方軍隊來說根本不屑一顧,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就使用火焰噴射槍專門壓制日軍的刺刀戰術,而且美軍看到一個懸掛膏藥旗的日軍出現,就會使用火焰噴射槍重點照顧。(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第一軍情開通抖音賬號啦,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第一軍情


一般說是僅次於指揮官的存在,一個小隊有一個,屬於戰術小隊裡面最強的,尤其在白刃戰,相當於小隊裡面的士官長,鬼子白刃戰很厲害的,別被電視劇誤導,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有具體介紹,當時小鬼子小隊火力配置自己戰術安排,勝利不易,緬懷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