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用了大腦的10%嗎

我們只用了大腦的10%嗎

關於大腦,有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我們只用了大腦的10%”。這個說法相當有吸引力,因為這暗示著我們具有變得聰明、成功或者富有創造性的巨大潛力,因為你可以對剩下的90%進行再開發。很多老師還常常引用此說法來激勵學生。

沒錯,或許這會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進行嘗試,但遺憾的是,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並不代表這個提法是正確的。

無理無據

我們很有必要先問下這是什麼的10%?如果指的是大腦區域的10%,那麼這可最容易被推翻了。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神經學家可以看到人在思考時大腦活躍的區域。從圖像上看,一個簡單的動作—握手或鬆開你的手,再或蹦幾個字出來,都需要多於10%的大腦部分參與活動,更別說一個人進行深度思考的時候了。即使在你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的時候,你的大腦也在不停運作,比你想像得要活躍得多——呼吸、心跳或者在不自覺地回憶,都會讓你的大腦部位活躍起來。

也許10%指的是腦細胞的數量呢?這種說法同樣行不通。大腦神經細胞被“晾到一邊”不活動時,一般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退化,要麼就“死翹翹”。我們根本沒辦法讓腦細胞就那樣簡單地“袖手旁觀”。這樣做太浪費了。事實上,我們大腦消耗巨大,據研究,僅僅為了保證腦細胞不死就需要消耗掉我們吸氧量的20%。

儘管自然進化有時會弄出一些古怪的設計,但進化出9分“光吃飯不幹活”細胞和1分“幹活細胞”的大腦顯然是奇怪的,也是不可能的,巨大的、無用的腦消耗對我們的生存將是個嚴重的“拖累”。

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都固守“我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這種看法。老師用這個激勵學生,急救員用這個安慰病人。一位神經學家就曾見過急救員安慰他的病患:腦部有損傷不要太擔心,因為我們只用了大腦1/10而已。可是,這次他錯的不僅僅是認為大腦只用了1/10,而且他也沒理解什麼是腦部受損。其實,就算一個小的傷害,也能對一個人的腦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腦外傷、中風都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使人喪失行動、語言或者思考能力。

10%從何而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腦只被使用了10%是不可能的。那為什麼這樣一個沒任何根據的說法得到了如此廣泛的傳播?現在已經很難去追查其最原始的來源,不過我們仍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曾在1908年提出:“我們只用了可用的精神和物質資源的一小部分。”他對人類有更大潛能表現得很樂觀,可他沒提到大腦容量或腦細胞數量,也沒給出具體的百分比。1936年,卡耐基最佳暢銷書《人類的弱點》,出現了10%這個數字。有些人認為這個數字來源於愛因斯坦,可是即使那些工作在愛因斯坦檔案室的人也沒發現與此相關的記錄,因此,或許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傳聞。

“大腦只被使用了10%”的誤傳可能來自於我們對大腦神經細胞的誤解。我們大腦脊髓的內部結構由灰質和白質組成,灰質位於中央,由各種神經細胞組成,灰質雖然只佔腦細胞的10%,卻是大腦運行的核心;白質位於灰質的四周,由縱行的傳導神經纖維組成,它佔了腦細胞的90%,但主要任務是支持大腦中央神經細胞運作,為10%的中央神經細胞提供物理和營養方面的幫助,但自身並不能轉變為神經細胞。因此,這90%的腦細胞(白質)是不可能開發出額外腦能量的。

有一些病人具有罕見的腦現象。1980年,英國兒醫曾發現了一些人雖然幾乎沒有任何中央神經系統(灰質),他們是嚴重的腦積水患者,但他們卻仍然具有正常的腦功能,因為他們是讓腦部的傳導神經纖維(白質)發揮了額外的補充作用,這些人已經適應了非常罕見的腦環境。可是,他們能做到,不表明其他人也能做到。

現在,我們知道了“人類只用了大腦的10%”的說法是錯的,或許大多數人都非常失望。但不必過於沮喪,如果我們認真學習,我們的確可以學到新的東西,而且還有新的神經可塑性證據表明,學習還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在神經細胞間建立新的聯繫,將不需要的舊聯接丟掉,以此更新我們的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