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旺小:勤勞走出致富路

編者按:寧武縣聚焦深度貧困持續發力,細化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目標引領,注重分類指導,拿出更多硬招實招,確保工作不留死角,進一步把好“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加快補齊精神短板,改進幫扶方式,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湧現出一批自主創業、自主脫貧的先進典型。現開設專欄,旨在通過脫貧典型榜樣的力量,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主動脫貧的意識,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高質量脫貧。

勤勞走出致富路

——記寧武縣鳳凰鎮柳溝村脫貧標兵孫旺小

孙旺小:勤劳走出致富路

一個76歲的老人該怎樣脫貧?又如何帶領鄉親們脫貧?……這些在普通人心中有些大又有些空談的問題,在76歲的孫旺小的眼裡卻再清晰不過。“不等不靠、勤勞致富。”這不僅是孫旺小脫貧的自白,也是鄉親們對他的評價。

在群山環抱,道路蜿蜒的鳳凰鎮柳溝村,初見孫旺小,這位身材瘦小的老人,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經過親切交談,留給人的印象是堅強、睿智、激情……他就是那個農民群眾信賴的“引路人”。

走進孫旺小的豬舍,記者看到,一頭頭長得膘肥體壯的農家土豬正在歡快的吃著豬食。每天清晨六點,孫旺小就在自家的豬圈裡忙著拌豬料、餵豬食、鏟豬屎、清理豬圈……這已經成為了近三年孫旺小每天的生活常態。哼哼唧唧的豬叫聲在他耳朵裡,就像一首首動聽的音樂。

今年76歲的孫旺小,年輕時當過民辦教師,下過煤礦,開過小四輪,當過村主任,用他自己的話說,也曾風光過。成家後,先後有了三個兒子,他與老伴趙金娥相濡以沫、勤儉節約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雖然很辛苦,但是日子仍過得緊巴巴的。二兒媳婦因為家庭貧困和兒子離了婚,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三兒子今年33歲還未成家,孫旺小也曾經患過腦溢血,留有輕度的後遺症,一家人生活過得十分拮据。2014年,孫旺小被識別為村裡的精準貧困戶。

如何脫離貧困,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幫扶幹部思考的難題,2016年,豬肉的市場行情看漲,通過入戶走訪,得知孫旺小有養豬脫貧的想法後,幫扶幹部立即幫他建設豬舍,聯繫豬仔,在眾人的幫助下,很快建成了50餘平米的豬舍,買回10頭豬仔。由於沒有飼養經驗,10頭豬仔死了3頭,幫扶幹部得知情況後,聯繫了縣裡畜牧中心的技術人員,經檢查,原來是小豬水土不服,倒也不是豬瘟之類的傳染病。以後的日子裡,他一邊自己摸索著經驗,一邊請教縣裡畜牧中心的技術人員,學會了不少養豬知識。夫妻倆每天起早貪黑,天矇矇亮的時候就出地割豬草、種莊稼,回家給豬餵食,細心照料。

2017年春節前,豬出欄了,每頭淨重300多斤。由於孫旺小家的豬是農家土豬,喂的是玉米、土豆和野菜,喝的是山泉水,肉質細膩滑嫩,口感清新甜美,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他以每斤14元的價格出售,純利潤達兩萬多元,夫妻倆心裡樂開了花,這給他們帶來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極大信心。

嚐到了甜頭的孫旺小,開始動員左鄰右舍,讓大家養豬脫貧致富。2018年春,他又買了12頭豬仔飼養,村裡的一些貧困戶就坐不住了,孫拴仁、趙二虎、李秀林、孫醜小等四戶跟著他也買回豬仔飼養。因為他有養豬經驗,就給剛開始養豬的貧困戶當起了老師,什麼時候該接種了,什麼時候該做絕育手術了,該注意什麼飼料及飼養方式……他都詳細的告訴他們。就這樣,在他的帶領下,貧困戶養豬脫了貧,他也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今年,在孫旺小的鼓勵下,大兒子籌資19萬元,從遼寧買回16頭西門塔爾牛飼養,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現在,提起孫旺小,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說他是一面脫貧致富的旗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榜樣。柳溝村村委主任趙虎虎說:“孫旺小這個大叔不簡單,不光勤勞還有頭腦,別看年紀大,創新意識一點不比年輕人差,他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脫貧致富,給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樹了榜樣,我們都要向他學習。”

談到成功脫貧的經驗,他莞爾一笑:“勤勞能致富!好日子,是幹出來的”。(佀應生 梁國榮)

孙旺小:勤劳走出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