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把脈高質量發展 院士專家團走進湖南湘江新區

“最強大腦”把脈高質量發展

院士專家團走進湖南湘江新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6日訊(記者 王晗 通訊員 劉武)4月24日至27日,“院士專家長沙行”暨中國工程院“互聯網+”行動計劃(2035)項目中期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昨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率隊的第四調研組走進湖南湘江新區,圍繞“互聯網”+智能交通開展調研,為產業轉型創新發展把脈開方。

一天時間,在長沙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高山的陪同下,調研組一行參觀了通號軌道車輛有限公司、納雷科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等“互聯網”+智能交通的相關企業,並與相關企業開展熱烈地座談討論。

劉經南院士對長沙的智慧交通發展讚不絕口。“目前長沙市的互聯網+智能交通已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體現了湖南人敢為人先的思維境界。”他表示,未來,互聯網+智慧交通的發展可以綜合多種的傳感器來感知場景的變化,讓駕駛變成了一種享受,更方便老百姓出行。

根據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預測,全球自動駕駛產業規模2020年將達到6140億,其中中國市場將達到2000億。面對這一巨大“風口”,長沙突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中智能網聯汽車這一個發展最快、前景最大的關鍵領域,著力抓好平臺打造、場景應用、完整產業鏈構建及高端人才培養等,形成了明顯的先發優勢。

2016年起,長沙開始規劃建設智能系統測試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已於2018年6月12日建成開園,獲工信部授牌。測試區建有228個常規性智能無人測試場景,測試道路里程達12公里,是目前國內模擬場景類型最多、綜合性能領先、測試服務配套最優、5G覆蓋範圍最廣的測試區。現已有一汽解放、阿里巴巴、三一集團、百度等知名企業開展測試700多場。

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目前,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初步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全市共有基礎層(AI芯片、大數據、傳感器等)、技術層(感知、識別技術、電控等)、應用層(整車及零部件、智慧交通、車聯網)等關聯企業347家。去年來,共引進落地碧桂園、桑德新能源汽車、通達電磁能、中國長城、大陸、博世、舍費勒、京東、百度等33個產業鏈項目。

近年來,長沙市把握“互聯網+”的機遇,著力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正加速打造全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第五城,同時著力構建“互聯網+”的基礎優勢和產業生態,以“互聯網+ ”為引擎的“三智一自主”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在“互聯網+ ”智能製造、互聯網+ ”智能交通、互聯網+ ”現代農業等部分重點領域進行了有效探索和突破,具有“互聯網+”率先發展的較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