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產業:消費市場供需失衡待解

摘要:養老產業看似夕陽產業,但在我國卻真正屬於朝陽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道

养老产业:消费市场供需失衡待解

“疏通解痛”,養老產業再次迎來政策“大禮包”。

“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的19年間,中國老年人口淨增1.18億,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這是中國老齡協會在近日舉行相關研討會時所公佈的一項數據。

“養老產業看似夕陽產業,但在我國卻真正屬於朝陽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著名養老金融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繼曄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全國保費約3.66萬億元,躋身世界第二位,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為應對我國老齡化的諸多問題,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加大養老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興建各類養老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

胡繼曄說,從社會服務的角度考慮,一方面,可以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緩解社會養老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從金融的角度來看,養老服務市場可以助推金融機構拓展傳統業務空間,由虛擬經濟向社體經濟轉型,延伸產業鏈,改善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實現養老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养老产业:消费市场供需失衡待解

“銀髮經濟”上升空間巨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億人,佔總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根據中國老齡協會發布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顯示,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國老齡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79萬億元,無論是老齡用品市場還是養老服務市場都有較大剛需。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老年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的提升,廣大老年人對老齡用品及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擴大,我國老齡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上升空間。

有調研顯示,2017年微信月活躍用戶中,55歲至70歲的中老年用戶達到5000萬人。隨著老年人收入提高,越來越多老年人在娛樂文化、健康養老等方面的支出持續增長,對晚年生活品質性、享受性要求不斷提高。

另外,在老年人消費市場方面,有數據顯示,老年消費出現結構性變化,消費市場規模可期。2010-2014年間,我國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48.23%;農村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91.35%。同時期,我國城鎮老年人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11.88%,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75.88%。老年消費能力普遍提升,呈現出農村老年消費支出增速明顯高於城鎮的新趨勢。目前,老年人的消費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費為主,但傳統消費熱點已呈現出緩慢下降趨勢,老齡產業有望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業內觀察者認為,雖然目前老年人的消費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費為主,但傳統消費熱點已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將逐步推動老齡用品和養老服務領域消費穩步增長。

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隨著老齡人口的增長、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不斷提升,中國老齡產業發展顯示出極大的市場潛力和上升空間。

养老产业:消费市场供需失衡待解

“銀髮”群體消費不平衡

不過,據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當前,在老年人消費市場方面,有效地供給存在著明顯不足。

“之所以存在問題,與老年人收入水平、消費能力不、消費意識不強有關。”曾海偉說,老年人亟須的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等因素影響,造成老年人消費市場發展不平衡。

“養老產業與養老消費為什麼叫好不叫座,一個核心的問題在於目前有大部分老年人的購買能力有限,這部分老年人在消費方面存在著減少消費與不消費,這是最大的問題。”胡繼曄認為,一方面,由於部分老年人存在消費能力有限,那麼,為老年人服務的產業就賺不到錢,這就形成了老年人口很多,但是賺老人錢很難,但騙老年人錢的人卻很多,比如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養生床墊等;另一方面,有另外一些老年人他們有消費能力,但是他們也不消費,因此,在老年市場,產品要更具吸引力,給老年人創造有價值的產品。這種現實中的問題也造成老年人消費市場不平衡問題之一。

有數據顯示,國際市場上老年用品達到6萬多種,但我國僅有2000多種。在金磚國家中,俄羅斯、巴西、印度和中國健康服務業產出佔總產出的比重分別為3.5%、3.5%、1.2%、1.7%,發達國家日本和美國的這一比例則分別為5.9%、6.7%。

而事實上,我國在適合老年人用品方面不僅數量少,且存在質量水平低的問題也並不少見。

前不久,中消協公佈了2018年7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以年齡劃分消費人群,在從“40後”到“00後”的7個代際中,滿意度得分最低的為“40後”。他們對“消費供給”和“消費維權”兩方面最不滿意,顯示出老年人消費市場的供給不足,以及老年消費市場的維權困難。

“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面對巨大的社會養老需求明顯滯後。”胡繼曄說,2016年我國的養老產業規模約為5萬億元左右,佔GDP的6.7%,而美國養老服務消費佔佔GDP的比例為22.3%,歐洲養老產業佔GDP的比例達到了28.5%,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預計達到22萬億元。之所以滯後,一方面,養老產品供給不足、金融衍生品種類較少;另一方面,養老基礎設施落後,差別化養老服務選擇較少,雖然存在巨大的市場規模,蘊含著無限商機,但作為金融市場的投資方向,養老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著金融市場不斷進行產業內部調整,以適應養老產業的發展及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曾海偉看來,解決老齡消費市場不平衡的問題,首先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其次,發揮政府作用,培育和壯大老年消費市場;其三,引入社會資本,建設老年人需求設施及服務;最後,積極引導老年人健康消費觀念,促進市場發展。

而事實上,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的問題,近些年來,國家監管部門也一直直指養老問題的“痛點”。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擴大養老服務消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等6個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政策措施。例如完善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規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等。這一政策的提出,將進一步“疏通痛點”,加速醫養結合等養老模式。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