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在美國的博物館裡,中國的明式傢俱往往被放在顯著的地位。紐約市57街的古玩商店櫥窗中,也陳列中國傢俱,它對觀眾的吸引力最大,時常可以聽到有人在旁嘖嘖稱讚。

一般美國人是買不起這種傢俱的,有錢的人則以沒有一兩件中國古代傢俱為恥。

連新設計的傢俱也受中國明式傢俱的影響,商人想盡方法,吸取中國的風格,以求得到推銷。歐洲的某些國家也同樣重視中國傢俱,收藏家或古玩店的拍賣圖錄中往往印著中國傢俱的圖片。 --王世襄《錦灰堆》

直至今天,大部分中國人還以為明清紅木傢俱只是中國人在收藏,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中國人對明清紅木傢俱價值的認識遠遠晚於西方。

若說什麼器物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在國際收藏市場上被公認的,除了陶瓷,非紅木傢俱莫屬。

前者意義重大,讓外國人直接賦予中國China之名。而後者則使得中國傳統木藝文化和藝術一舉走向全世界,乃至於到了今天,仍對現代傢俱及木藝建築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以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之一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波士頓工藝美術博物館藏中國古典傢俱之一——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倫敦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之一——黃花梨頂箱櫃

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在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發現中國古典傢俱的美學價值後,大為驚歎,悄悄購買後運回歐洲,用以收藏或家用。這是中國古典傢俱第一次規模進入歐洲。

當時有個英國傢俱設計師齊彭代爾,以明式傢俱為藍本,為英國皇宮打造了一套宮廷傢俱,轟動整個歐洲。從那時起,中國明式傢俱與從14世紀傳入歐洲的中國瓷器一樣,在國際市場有了極高的地位。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費城博物館收藏的部分中國古典傢俱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打開了紫禁城和圓明園的大門,皇宮和頤和園裡的各種藝術品遭到了哄搶。當時,中國的紫檀、花梨等傢俱在西方已成為上流社會的高端物品,士兵們哄搶中國傢俱,爭相運往自己的國家。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的黃花梨頂箱櫃

上世紀30年代。一位叫艾克的德國人編了一部書:《中國花梨傢俱圖考》。此書問世後,更多的西方人看到了中國傢俱,也出現了搶購風,明式傢俱大量出口。

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寫了一本大書叫《中國傢俱》,有著豐富的圖片和他對中國傢俱的見解,再一次在美國掀起了中國傢俱的熱潮。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底特律藝術中心中國古典傢俱收藏之一--黃花梨架子床

上世紀80年代。王世襄出版了兩本書,一本叫《明式傢俱研究》,一本叫《明式傢俱珍賞》。

這兩本書出版以後,港臺收藏家開始湧入內地,像梳頭髮一樣,從南到北將全國梳了一遍,大量收購黃花梨、紫檀木器。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中國古典傢俱收藏品之一

1985年正值國門開放之時,古舊傢俱轟轟烈烈地搶先外流,用“瘋狂”兩字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各地的木器商們紛紛加入販運,形成了一個網絡,彙集後再運往廣東,然後再流向海外。

以地上文物極為豐富的山西省為例,除了喬家大院等幾處列為國家保護的地方,整個省的明清傢俱精品幾乎被搶淘一空。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泰國邦芭茵夏宮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之一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德國柏林東亞藝術館藏清代紫檀寶座及屏風

西方收藏和研究中國古典傢俱已有數百年,幾乎全世界的歷史博物館都收藏著中國古代傢俱。

美國和英國的博物館收藏中國的紫檀傢俱最多,存有大量精美的中國明代和清代早期的硬木傢俱,其儲存量超過中國的故宮(故宮的古典傢俱約1萬件)。

美國還成立了中國古典傢俱研究所,出版中國古典傢俱研究專業雜誌,其精彩的程度甚至使得我們中國人汗顏。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

丹麥國家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明萬曆年間黃花梨寶座,造型簡潔大方,品質上乘,其靠背的中央鑲嵌著一個雕刻的五爪龍。據載,這是萬曆皇帝的寶座,是從丹麥一個收藏家手裡買到的。據收藏家保存的資料顯示,這個寶座是他於1930年前後在歐洲的一個拍賣會上得到的。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英國阿爾伯特及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之一

比利時人菲利普·德巴克爾上世紀90年代在英國倫敦居住期間,收藏了1000多件(有案可查的400件)中國的明代傢俱,並答應借給法國吉梅博物館展覽4個月。2006年4月28日,故宮博物館永壽宮舉辦明朝黃花梨木古典傢俱展,為期2個月。

這些傢俱的收藏者就是這位比利時人,他一直堅持收藏古典明式傢俱。目前,他已成為中國以外擁有明代黃花梨古典傢俱數量最多的收藏家,這些展品共100多件,全部由他提供。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華盛頓大學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之一

1996年,佳士得公司在紐約拍過專場的一場中國傢俱,那一場是107件,有37件是小件,只有70個傢俱大一點,剩下的都是小件,平均下來,拍了一個多億。在1996年,連大帶小,平均下來100萬一件!此事當時對中國傢俱界的所有人都是一個震撼,我們從都沒想過我們急著淘汰掉的東西居然這麼大的價值。

事實上,這是一個文化的積累,起源於明代,傳承至今已有六百餘年,在這六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澱洗禮,中國明清紅木傢俱早已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

可惜的是,經過清未的國恥,我們摒棄了自己的傢俱文化,以至於今天大部分中國家庭用的傢俱都是西式的。

殊不知,在國際上最受推崇的、最受西方傢俱界膜拜的典範,恰恰就是我們中國人所摒棄的明清傢俱。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檀香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典黃花梨傢俱之一

明中後期,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硬氣、最有骨氣的明代文人,在政治腐敗、仕途受阻後,改為積極參與生活方式的經營,追求清韻和脫俗的閒淡生活。

董其昌、李漁、文震亨等明代文化大家為此寫下了《骨董十三說》、《閒情偶寄》、《長物志》等傳世著作。

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明代文人,以其硬氣、骨氣和家國情懷,造就了當時傢俱的形態和氣質,賦予明代傢俱卓絕的情懷和深厚的文化,並最終形成了世界傢俱”無法超越的巔峰“--明式。

十八世紀英國傢俱大師Thomas Chippendale在《傢俱指南》一書中指出:在世界的範圍內,可以以“式”相稱的傢俱類型僅有三類,即:明式、哥特式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傢俱,其中,中國的明式傢俱位居首位。

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知道中國傢俱在國際上的地位。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也根本看不懂明式傢俱中的文人風骨和家國情懷。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庭院--"明軒"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美國費城博物館成系列地收藏了不少中國古典傢俱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除了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美國西部在100年前挖了很多山洞,他們把近上萬件的中國古典傢俱儲存在這些恆溫的山洞裡,以便留於後世。

講到這,或許有人會說,如今的中國如此強大,為什麼不追討回來呢?

若說追討,其實不太現實,打個簡單的比方:丹麥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有中國明代萬曆皇帝的黃花梨寶座,是丹麥收藏家於1930年前後在歐洲的一個拍賣會上買的。

那麼問題來了:人家花錢買的,我們要怎麼追討?難道也要買回來?可要按什麼價格買呢?是按現在估價還是按當時拍賣成交價?等等如此一系列的現實問題讓追討寸步難行。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典傢俱

這應該是我們有必要思考的問題,大量的紅木傢俱流失國外,是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漠視,還是相關部門的不作為?

就如2015年3月20日,在河南鞏義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遺址上,一對青年男女坐在石像上拍照。因缺乏保護,這座皇帝陵墓只留下一些石像石雕散落在麥田裡,被人遺忘。

或許我們應該痛定思痛,在謹記歷史的同時更應認清自己,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保護好越來越少的古典紅木傢俱才是當務之急。別再等歷史重演,一切將為時已晚。

汗顏!全世界博物館都在搜求明清紅木傢俱,而大部分中國人還看不懂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的中國古代客廳書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