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1942年年底,二戰的態勢正逐步朝著有利於反法西斯國家的方向發展。在北非、歐洲戰場,盟軍一舉扭轉處處捱打的局面,開始由守轉攻了。在太平洋地區,美軍也取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以下簡稱“瓜島”)勝利,也開始了戰略反攻。

從菲律賓虎口餘生的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日子並不好過,尼米茲是一連串的勝利,而他卻是接連二三的敗退。不服氣的“麥帥”也最終取得了巴布亞半島戰役勝利。然而,這次勝利有一大半要歸功於尼米茲,這是怎麼回事呢?美軍是如何在新幾內亞一線反制日軍的進攻?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莫爾茲比港的爭奪。

日本實施的“南進”政策,橫掃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相繼淪陷,堅持在菲律賓作戰的“麥帥”也沒能阻擋住對手的攻勢,最後丟下部隊“撤離”到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

這種“撤離”對於一位職業軍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初到澳大利亞的“麥帥”心裡一直想要打回菲律賓一雪前恥,未曾想,日軍對這裡的攻勢也依然凌厲,打得美澳聯軍滿地找牙。巧合的是,日美雙方都把關注點放在了莫爾茲比港。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從地圖上看,該城的戰略位置極其特殊。它是澳洲北部的第一戰略要點,盟軍可利用其地理優勢,威脅拉包爾的日軍基地;一旦日方佔有,可依託港口和機場建立有效的海空防禦體系,並切斷該方向的海上交通。因此,他們對其早已覬覦已久。

但是,珊瑚海海戰的失利,運載陸軍的運輸船隊被迫返航,從海上進攻的計劃流產了。不甘心失敗的日軍決定從陸路進攻,號稱陸軍精銳的第17集團軍南海支隊,翻越了所有人都認為高不可攀的海拔高達4000米的斯坦利山,硬是把麥克阿瑟指揮的美澳聯軍打得一路敗退。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眼看著還差50公里就能拿下莫爾茲比港了,可後勤出了問題。原來,負責南海支隊後勤保障的海軍,因為瓜島前線吃緊,全部都去支援瓜島了,對南海支隊的支援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彈藥糧草,這仗沒法打,只得撤退。

不能不說是,日方在戰略上犯下了一個大失誤。而擔任盟軍司令的麥克阿瑟,從“撤離”菲律賓後就沒有打過一場勝仗,鬱悶之情可想而知。現在南海支隊的被迫撤退,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臺階和報仇機會。於是,不顧計劃安排,提前發起了反攻,取得巴布亞半島的勝利。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這一仗成功遏制了日方向莫爾茨比港的進攻勢頭,並將其趕回了巴布亞半島的東北部。同時,也創造了首次在陸地上打敗日軍的記錄。這其中,尼米茲在瓜島的牽制功不可沒,“麥帥”的“軍功章”裡有一大半屬於他。

新幾內亞戰役。

首次獲得的勝利,讓“麥帥”興奮不已,愛出風頭的他自然不甘心防禦,提出一個直搗拉包爾的反攻計劃。但是,在“先歐後亞”的戰略指導下,美軍在太平洋方向只是做有限的反攻。於是,找到了剛剛取得瓜島勝利的,“無事可做”的尼米茲。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雖然兩人平日裡,誰看誰都不服氣,明裡暗裡冷嘲熱諷的事情常有。現在又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從職責上來說彼此互不干涉。但是,尼米茲在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中,拉包爾也是他必先攻取的地方。因此,兩人決定摒棄前嫌,團結合作,開始了對拉包爾的作戰準備。

隨著日軍從瓜島撤離後,在太平洋戰場上,日美雙方都在面臨新的抉擇。可笑的是,日本軍方為了安撫民心,把戰敗撤退說成是戰略轉進。那“轉進”去哪兒呢?答案是新幾內亞。當然,他們這麼說,也不全是託詞,因為新幾內亞的確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如果該島丟失,“可怕”的美國工兵會在三天內把整個島變成一個大機場,只需要陸基轟炸,就能把拉包爾基地炸到海底去。整個南洋都將暴露在美軍的打擊範圍內,到那個時候,別說馬來亞和新加坡了,恐怕連其本土也將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新幾內亞萬萬不能丟失。

現實是,守島靠陸軍,陸軍的後勤補充又得靠海軍。瓜島的慘敗讓他們開始意識到,美國這個對手太不一般了。大敵當前,應該放下成見,彼此攜手對抗外敵。於是,從來就是“死對頭”的日本陸、海軍這一次也破天荒地達成了共識,力保新幾內亞。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俾斯麥海海戰。

此時,島上的日軍被美澳聯軍打的節節敗退,急需增援兵力和物資。於是,陸軍第18軍的7000人準備前往增援。問題是,運輸這麼多的兵力,如何通過由美軍掌握制空權的水路,成為日本海軍的關鍵任務。最終,新幾內亞戰役的轉折點——俾斯麥海海戰開始了。

這一天,在8艘驅逐艦的護衛下,由8艘商船滿載著7000陸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浩浩蕩蕩地開往新幾內亞西部的萊城。結果,中途遭到美陸軍航空兵的襲擊,商船全部被擊沉,護航的驅逐艦被擊沉了一半。3600名陸軍葬身海底,而美軍僅損失5架飛機。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此戰被稱為陸基航空兵對海作戰的一個典型戰例。尤其是第5航空隊發明了“跳彈攻擊”的對艦攻擊戰術,更是將“笨重的”轟炸機變成攻擊戰艦的利器,大大提高對艦攻擊的命中率,具體戰法是:

B-25轟炸機超低空接近目標,用改裝後的10挺機槍同時向前開火,消滅軍艦上的防空炮手,然後投放延時引信炸彈;炸彈在水面依靠慣性不停地向前彈跳,直到扎進艦船內部後爆炸。由於使用的是延時引信,轟炸機可以順利飛離危險區。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反觀日軍,他們犯了許多致命的錯誤。首先,他們嚴重低估了陸基航空兵的實力,沒有發動對盟軍機場的空襲;其次,沒有為船隊提供足夠的空中掩護;更為嚴重的錯誤是,在遭遇最初的空襲後沒有全速駛向萊城,而是滯留在海面上,“等著”挨炸。

俾斯麥海海戰損失慘重,以至於東京大本營命令,所有該地區的陸軍士兵必須學會游泳。此戰過後,日方不再使用大規模運輸船隊運送補給,改用潛艇、驅逐艦等小型交通工具,但依然成為陸基航空兵的獵物,為南下的日軍敲響了最後的喪鐘。

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的首次勝利歸功於尼米茲,日本陸軍為何學游泳

如果麥克阿瑟沒有取得巴布亞半島的勝利,再一次“撤離”,會去哪裡呢?還能當司令嗎?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