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爛的食堂,吃肥了誰?

糟爛的食堂,吃肥了誰?

糟爛的食堂,吃肥了誰?

四川話很柔軟,用四川話說“娃兒”時那種憐愛感格外強,彷彿這樣的娃兒不會有人忍心傷害他。

可惜我們這些小知識分子往往太幼稚。這兩天,不少四川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娃兒揪心。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是當地一所著名的合建民辦學校,一年學費要四五萬。在消費不高的成都,這可能相當於普通人近一年的收入了。但家長們發現,支付昂貴學費後,孩子的健康卻每況愈下,一些孩子長期腹瀉,甚至出現便血。

於是,和所有類似故事中那些被逼得一身本領的家長一樣,他們通過臥底、堵截等方式,發現學校後廚令人不堪的一幕:長滿黴點的凍肉、發出臭味的排骨、以及各種發黴的水果蔬菜和骯髒的操作間。我這麼熱愛食物的人,看了一會照片,都吃不下晚飯,何況那些孩子還在醫院的家長呢。

不到半年之前,上海的一家“貴族學校”上海中芯國際學校剛剛爆出了學生食堂安全事件。但和成都這起相比,中芯國際學校的惡劣程度輕太多了,他們只是部分蔬菜發黴,以及半成品食物生產日期做假。從事發之初“問題學校”的第一反應不難看出,兩個學校的動機完全不同。中芯學校更像是管理疏忽問題,家長最初質疑時校長還信誓旦旦地請大家去後廚檢查,這才把問題暴露了出來。

而七中實驗這次是家長開始質疑後,學校趕忙夜裡偷偷往外運食材,被家長抓了個正著。很顯然,管理者心裡有鬼,對後廚的糟爛狀況一清二楚。

和中芯學校一樣,成都七中實驗的食堂也是外包出去的,據說這是目前學校食堂普遍的運營方式。這家名為德羽後勤的外包公司成立僅僅四年,就已經拿下了四川20多所中學名校的供餐業務。說起來團餐這一行業門檻並不甚高,為何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能迅速攻城略地,拿下這麼多業務,難免引人遐想。

人們很快發現,德羽公司的老闆吳春雷可謂長袖善舞。德羽公司與四川省中學校長協會互動頻繁,不但承辦過這個協會的年會,還冠名過這個協會的廚王賽。協會的秘書處也設在德羽公司,該協會還在德羽後勤的贊助下成立了“校長之家”,為會員學校校長到成都期間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這些曖昧小動作的涵義,我想大家都能明白。這個時候,享受過“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的校長協會,是不是也應該出來說點什麼呢?

這幾年校園食品安全事件頻出,絕大部分都與餐飲外包有關。外包本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但在法治環境還不完善的時候,這種盈利慾望強烈的模式到底是否適合公益性質的學校,現在看來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問題頻出,說明這種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普遍的制度漏洞,最大的問題就是准入門檻不清晰、運行過程不透明。一個誰也不知道底細的老闆、一家誰也不知道什麼來路的公司,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把十萬學生的飯碗承包了。出了事才發現,人們根本不知道學校平時是怎麼對這些外包公司的質量進行把控的。食堂的櫥窗要陽光透明,在櫥窗背後舞刀弄鏟的人是怎麼進來的,更應該透明。現在看來德羽公司很怕透明,他們正忙著刪微博,據說集團總部的招牌都剷掉了。

出事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是成都七中與一家名為冠城集團的公司合建的。按照我國法律,該校應該是非營利性質的教育機構。但媒體調查就發現,七中實驗年利潤近億,而且一些資本方曾通過複雜的資本運作,試圖讓該校於2021年在香港掛牌上市,最終因為七中方面的反對而暫停。以一家擬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七中實驗,食堂正是其實現好看財務報表的高利潤版塊。

產業化不是一個壞東西,藉助資本的力量,成都七中這樣的名校以共建的方式,不斷擴大規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較高水平的教育。

但在轉型期法治還不彰明的時候,在產業化與公益性的邊界還不清晰的時候,教育這種特殊性公益事業在與資本擁抱之前,應該保持一定的剋制。食堂外包看上去節省了成本,一個眼錯不見,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要求全面排查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隱患,成都市也派出了工作組表示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在一個父母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上,用一種刺眼的方法處理顯然是不適合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這句話值得反覆體會。“不講政治”四個字的份量,我想不用我說你也明白。

糟爛的食堂,吃肥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