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大學教授上課只是讀PPT而不感覺尷尬,他們心裡是對學生的失望還是對工作的懈怠?

姚振博


大學老師上課敷衍了事,狀態不佳大體出於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基於資歷的倚老賣老。辛辛苦苦,謹小慎微一輩子,臨到退休,前已無職業上的進路可能(晉級提升),後無被學生投訴導致降級或丟職的隱憂,“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任性一把。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我行我素,墨守成規,對一切可以提高課堂效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技巧棄之如履。只可以讓學生儘量適應我,不可以讓我與時俱進,去適應俯就學生。



第二,職業倦怠感。一種工作做久了,人很容易會被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磨蝕掉大部分的熱情。教師也如此,試想一下,一門課連續講幾十年,最後可能都把自己講到了“要吐”的狀態是什麼感覺?

第三,有效教學激勵機制的匱乏與對學生的失望。常有人說“老師是個良心活”,50分鐘的課堂,念PPT照本宣科教科書工作量是50分鐘,殫精竭慮累心累神以教學效果為導向工作量也是50分鐘,為何我要選擇第二種方式?更何況,像第二種那樣自我較勁,自我折磨的老師,最後遭遇的結局可能跟第一種大同小異: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普及,教師即使使盡渾身解數最後可能還是敵不過互聯網世界的吸引力,手機低頭一族成為課堂的常態。

第四,高校重科研輕教學導向下的產物。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一個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任勞任怨,恪盡職守,深受學生愛戴和歡迎的的老師的價值,可能都抵不過別的老師的一篇科研論文和科研項目的價值。如此情形,讓普通老師怎麼擁有教學的積極性?



第五,職業責任心的缺失。這涉及到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低下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投機取巧,敷衍了事,應付差事等。比如有的老師,老師工作只是他的一個副業,他的生活重心,更多停留在他的諸多主業比如公司,顧問,律師等更賺錢的“主業”方面。“一心不能二用”,這自然會影響他們的教學工作。



第六,教學能力的缺失。有些老師,有很強的責任心,有職業道德底線,也想把課上好,但實在力有不逮,能力有限,口才有限,知識有限,最後只好就是照本宣科。

由上述教師百態可知,課堂上教師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有很多種原因,並非一兩種原因所能涵蓋。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可能都有吧!

我的大學時代,有一些老師上課也是照著PPT上課。一方面是因為老師上課其實都是按照教學組的教學大綱來的,課本內容並不會全部都教,很多老師甚至都不帶課本來給學生上課的,所以只有照著PPT上課了。內容跟課本是沒有什麼出入的,照著PPT上課,也無傷大雅,所以並不會尷尬

一個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好有差,老師自然也是悲喜交加,不會特別失望也不會特別期待人人都是高材生。因為任教多年,什麼情況,他們基本都懂!

當然,也有個別老師確實是工作懈怠的,上課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學校安排到的任務而已,他們看重的可能是自己現在正在做的科研項目或者近期有沒有發表的科研成果和論文,能不能給自己的職稱加分,以後能不能評選更高的職稱或者崗位,教學自然就會變得懈怠了。之前還有過報道,有學校的老師給學生上課都是敷衍了事,個個都是忙著爭科研,發表論文,不把教育當回事!說到底就是自私

當然,我遇到的很多老師教授上課都是很負責的,特別是專業課老師,上課還很嚴格。


我是悅等工學徒,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交流!


有更多想法或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



悅等工學徒


PPT講課曾被認為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先進作法!那時候,誰要是講課用個PPT跟當年有人拿個大哥大一樣風光。但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上課用PPT好像已經不時髦了,彷彿竟成了偷懶的靶子,一點也不受人待見。



有一個朋友,十分敬業,別人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上課的時候,他就開始用PPT上課,當時大家都笑話他,說他搞幻燈片放映,是小兒科教學。眾人都不以為然,認為他瞎掰不務正業,但學生很歡迎。後來,大氛圍興起,PPT成為前衛時尚的潮流,他也成為引領風尚的標杆。一時間,到處請他去講示範課,學校的各種榮譽紛至沓來,他儼然成了大師巨匠,紅得發紫。



後來,PPT授課就成為時尚,彷彿不會PPT的就是不稱職的老師,上課也必須PPT。漸漸,PPT就爛街了,網上可以下載,同事間可以拷貝,得來全不費功夫。有的老師上課時,把優盤一插,激光筆一揮,輕鬆自在,不僅比過去抄教案、讀教案鬆快了一大截,還被看成是好學上進的典型。那時,課件是學校最熱的概念,是老師基本工具。 可惜好景不長,PPT氾濫之後,大家漸漸發現這成了少數人自我放鬆的漏洞。有的上課根本不走心,全堂PPT,所有的工作都是複製拷貝的,老師成了放影員,課堂成了電教課。一時間,滿堂PPT又成了反面案例。談P不屑也成了一個熱門問題。



就在PPT最紅火的時候,那個朋友悄悄的又恢復了一支粉筆一本教案的作法。他又像從前那樣把板書寫得那麼認真,把教案弄得那麼仔細。於是,他又成了學校的典型,成為嚴謹執教的標杆。

至於究竟這是為什麼?問他,他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究竟這是為什麼。


摩心譽處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批評某些教授不負責任吧,但就我的現狀來說,我們大學從講師到教授幾乎都從來不拿課本,一般都是按ppt講,但實際原因是我們的老師都嫌棄課本上的知識太老舊,太古板,乾脆課本讓我們自己看,上課的時候瘋狂拓展,講前沿知識。我們有很多老師都是參與教材編寫的,生氣了連自己參與編寫的教材都罵(因為編者很多)。

長遠來看他們這麼做確實是非常好,但是很難習慣,內容高深不說,部分老師而且是很大一部分老師直接全英教學,ppt也是英文,一句漢語沒有,那醫學專業詞彙滿篇都是根本看不懂,有的時候老師要求太高也讓我們很難受,畢竟我們是本科生,和他們的差距太大了,每個老師自我介紹時都是我博士畢業於康奈爾,要麼就是在牛津做過博士後,要麼就是北大協和本碩博連讀,我們實驗老師學歷最低的是一個南大的博士,我們要理解老師們不同的風格與講法,大學更多的自學,實在聽不懂就自己回去下功夫慢慢看吧。課堂上總是有狠人,就當作教授是給他們講的吧。。。


tyh176525797


在大學教書十幾年,做過督導,聽過上百人的課,應該有發言權。

照著念ppt或教材的老師有沒有呢?有。多嗎?很少。

毫無疑問,這是不稱職的表現,也是不負責任的。

為什麼沒人管?有人管,現在大學都有督導。我所在的高校,學校學院都有督導,督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聽課。學院領導也有聽課任務。個別學生意見較大的老師,督導和領導都要去聽課。

有人管,有效果嗎?有效果,不過不大。如果原本負責的老師,根本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不夠負責的老師,只是督導或領導聽課提意見是沒多大用處的。

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根子除不了,什麼法子都是治標不治本。這個問題可以寫n本專著來分析討論。簡單來說是兩個字:體制或制度。只有從制度上保證了老師只要上好課就可以體面的生活,不好好上課就沒課上、沒法評職稱就可以解決了。

現在的體制是上課掙不了多少錢,對評職稱沒多少幫助,學院到學校到教育部都不能真正重視大學教學(口頭上沒有不重視的,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很多老師不願意上課,有些課找人上課還要靠攤派,那這個問題就無解。

好消息是這兩年,重視教學的聲音比以前大了,至少我所在的學校這兩年教學工作的報酬在上漲。啥時候好好上課的老師在評職稱的時候能和好好做科研的老師一樣理直氣壯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向前000000


分學科和專業,理科板書量還是大的,人文類不需要啥講解邏輯,放ppt的多


萃萃87277639


何止大學課,研究生課老師念稿子的以前也見過,無恥無敵。現在好點了吧,畢竟條件好了些。有無責任心是根源。


手機用戶4642373700


就這足夠你們學了一一用不著太費勁!🤔


盲人國國王獨眼龍


上課時使用ppt輔助教學和只讀ppt是兩個概念,在電腦普及的當下,應該說每個老師都會使用ppt這種手段來輔助教學,可以更加直觀的講解知識,好的ppt不只可以演示原理、分析概念邏輯還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但是ppt只是一種工具,用的好壞關鍵還在於使用它的人,如果一位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只是讀ppt上的內容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說明,那麼這樣無疑是浪費了ppt這樣好的工具,這樣的老師也絕不會是一位合格稱職的老師。


nkfreefly


大學生不是學出來的,一所大學好壞不是由一兩個教授決定的,再牛的大學也有幾個水平一般般的教授,但高水平的大學自有他的高水平因素,學生只要在其中接受文化薰淘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