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學時,覺得數學難嗎?

紅豆相思小包子


起初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學。只會說不會寫。說得出,寫不出來。

那個時候對數學沒什麼感覺。那個時候好像識字也很差。是在三年的時候,找到了學習的竅門。然後覺得數學賊簡單。課本上的例題自己基本都能看懂。

其實數學可以這麼說,跟玩遊戲一樣。當你熟悉了遊戲規則不管遊戲怎麼更新你都能玩的開心。在你沒有掌握遊戲規則前,你玩著都會很累。遊戲需要充人民幣,數學需要你充時間去琢磨一些知識點。

很多人讀書不喜歡去琢磨為什麼,喜歡背公式。那學起來是會越來越難。因為公式在逐漸疊加。

如果要問數學難不難,就看你有沒有花時間去理解你接觸到的每一個新的知識點。還是選擇背公式。如果是前者,你會覺得很簡單,如果是後者,你會覺得很難。接觸但很多學生都是套用公式,非常遺憾,這種學習方法真的很糟糕。我認為套公式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機器。當然這種方法在應試教育真的很吃香。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會贊同這種學習方法。


江右易院王老師


我上學時覺得數學並不難,但很無聊,因為就是學一些不知所謂的公式和沒事找事的題目,所謂的難題就是把式子寫得無比複雜,需要顛來倒去很多步才能做出來。

後來才知道數學根本不是無聊的,而是非常美麗的,它展現了自然的規律和人的思維。反過來才知道是我的學校和我的老師太差了。

而告訴我這一切的是科普讀本和外國公開課。

如果你覺得學校裡的數學難,試試看跳出來看看這些東西,再回頭看學校的學習,也許就又簡單又有趣。


夏一非


這個要分階段了,感覺是從難到簡單再到難,然後到簡單,可能要跟自己學習態度等有關了。😂

一、小學

開始在村裡小學渡過,學校教育質量差,老師教的聽的半懂不懂,回去有沒有時間學,那個時候回去的就是幫父母親幹農活,做到,割豬草等,晚飯結束後才會有時間作業,父母又沒時間教,感覺學習就是費力,哪裡學的進,反正感覺很難的那種,很怕學習,每次考試都是60分樣子,最多不超過70分,哪天能上70以上,就覺得很牛逼了,記得還考過59分,怕被回家揍,改了一個89分,結果被發現了,狠狠被揍了一頓。

二、初中

進去鎮初中,也是市排名靠前的初中,然後覺得自己應該努力了。

老師又比較有經驗,自己對數學就感興趣了,就鑽進數學裡去了,每次考90分以上,經常考滿分,感覺很有成就感,加上覺得老師對自己比較重視,同學也經常佩服我,於是就越加喜歡數學了。記得中考120分卷子考了118分,沒考的過同桌,他滿分。

三、高中

由於小學基礎差,進去高中後,還是被拖了後退,加上進高中的都是優秀同學,壓根沒法跟他們比,智商也被碾壓,老師教的進度又快,數學一下子感覺就難了起來,經常有題目怎麼弄也搞不懂,數學成績也只能在班裡排中等,那個時候簡直壓力山大,扛不住,差點自暴自棄。

四、大學

成績不怎麼樣,混入了很普通的大學,周圍同學跟我差不多,但是他們又不怎麼喜歡學習,而我們幾個又重新對數學感興趣,可能學的也比較簡單,對於微積分,感覺很簡單。

記得每次考試都是一半的時間就考完了,每次都90分以上,但是後來畢業後都還給老師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只要對這門課感興趣,加上老師的鼓勵,你又喜歡這個老師,對這個老師崇拜,那麼,這門課,你絕對是妥妥的學的很好的。



我是老三屆,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覺得小學的算術(那時不叫數學)比較難。當時追及應用題,工程應用題都在小學五年級算術課本里。水池注水問題真沒搞明白。現在這些類型題都不在小學數學教材裡了,統統劃為奧數。但是現在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材,快速烙餅,瓶蓋換啤酒最多算法也夠難的了。


老魚218591078


個人學習生涯而言,大學前學習,數學最容易,一切都是標準,一切都是“活搬軟套”。語文最難,絕大多數沒有標準,絕大多數都是“自我發揮”並看批卷老師認不認同你。

物理和數學差不多情況,化學生物地理得費點功夫,歷史與語文類似,英語就靠花功夫,政治答題有套路。


司馬昭之心路人豈能知


我可能天生就不是學理科的料,只要是跟數字沾邊的科目都不好,數學課對於我就像是聽天書一樣,到現在我也沒弄明白小學的行程追擊題是怎麼回事。我特別羨慕那些數學天才,老師講的他們會,老師沒講的他們也會,老師不會的他們還會……人家的腦回路是怎麼長的?


我心依舊9562


數學是最難的,因為它是一個整體,不像英語和語文。數學很講基礎,一個知識,套一個知識,他們是疊加關係,所以只要一個薄落點就會越來越聽不懂,越來越沒興趣。


基礎英語奧數跟著學


數學最簡單了,不用背誦,每次數學老師做不到題喊我起來演示,被同學們羨慕的目光到現在我都記得


數學盟主


我非常欣慰的看到前面的回答。有人說容易,有人說難。不像一些網上甚至一些貌似嚴肅的書上說的,大家都覺得難,甚至是天書。非常高興。老數學教師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