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億股份預虧近6億!債務接連違約,股東20億分紅落袋


銀億股份預虧近6億!債務接連違約,股東20億分紅落袋


銀億股份(000981. SZ)麻煩不斷,寧波首富的日子也不好過。

業績“變臉” 由盈轉虧

4月25日盤後,銀億股份修正業績預告,公司原預計2018年實現淨利潤2億至4億元,現預計淨利潤虧損5.7億元至6.3億元。

銀億股份2017年同期淨利潤為16.01億元。

同時,進一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億元左右,現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0.3億元左右,並補提資產減值準備4億元左右。

根據銀億股份2018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銀億股份的商譽合計71.89億元。

業績修正進入年報發佈倒計時才遲遲披露,對此銀億股份表示,由於公司下屬一百多家境內外子公司,所涉審計範圍較廣,涉及的國內外函證底稿收集時間較長,且本次年度審計由境內外審計機構聯合開展審計工作,審計進程相對緩慢。

同時,公司兩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商譽減值測試均需要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從而影響了整體審計進度,方於近日形成審計報告初稿數據。

銀億股份強調,2018年業績預告修正已經過註冊會計師預審計,公司與註冊會計師對本次修正不存在分歧。

債務接連違約 強平被動減持

除了商譽減值,此前2018年底“15銀億01”債券已經違約,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3億元,且4只債券信用等級均由BBB下調至C。

“16銀億04”、“16銀億05”、“16銀億07”三隻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7億元、4億元、4億元,發行期均為5年,附第三年末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銀億股份或將在2019年面臨約15億元的償還壓力。

銀億股份還披露稱,公司作為被告的未決小額訴訟案件共計10筆,涉及金額4040萬元,未決小額訴訟案件共計10筆,涉及金額860萬元。

除了上市公司外,銀億股份控股股東由於與天弘基金存在債務糾紛,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遭到凍結。

3月18日晚間,銀億股份公告,銀億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7.16億股已被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7.78%。

同日披露,華鑫證券擬對公司第三大股東熊基凱質押的5107.9萬股進行違約處置。

此前,銀億控股和另一股東孔永林均因股票質押違約被天風證券起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銀億股份股權質押總量達29.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2.94%。公司持股比例超10%的主要股東中,股權質押比例均在85%以上。

除此之外,銀億股份亦面臨一次次的被動減持。

3月21日,銀億股份披露已有2072.70萬股發生被動減持,金額達8700.67萬元,且仍有1955.29萬股預計將在未來2個多月內面臨被動減持風險。

此次被動減持正是大股東因高比例質押引發強平危機的結果。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銀億股份總負債額240.86億元,資產負債率57.84%,其中流動負債179.45億元,非流動負債61.4億元。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銀億股份同期貨幣資金僅為12.27億元,同比減少70.35%。

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19日,銀億股份現金分紅高達28.20億元,其前四大股東都同屬一致行動人,而其實控人都是熊續強,約有20億元進入熊氏關聯企業。

大手筆收購 轉型艱難

銀億股份不順的地方還有,重組。

2011年,銀億集團房地產板塊借殼“ST蘭光”成功上市後,更名為銀億股份。2014年起,銀億股份作為資本平臺連續開展大手筆海內外併購。

2014年-2016年,銀億股份共完成14筆收購,獲得寧波昊聖、恆瑞置業、濟州悅海堂、南京潤昇諮詢、富田置業、慈溪恆康投、紹興盛創投資、添泰置業等公司控股權。

2014年3月,熊續強旗下的銀億控股通過收購控制了康強電子(002119. SZ)19.72%股權,並通過持續增持,獲得康強電子控制權;2016年4月,銀億系又出資8.5億元獲得河池化工(000953. SZ)控制權。

2016年起,銀億股份決定由原來單一的房地產業務變為“房地產+高端製造”雙主業格局。

2016年3月,出資28.45億元併購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氣囊生產商ARC集團;2017年6月,出資79.91億元收購全球知名變速器製造商邦奇公司。

受轉型+併購影響,2018年上半年銀億股份股價上漲近30%。

2018年8月28日,銀億股份擬作價15.83億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五洲億泰以及銀億控股持有的寧波艾禮富100%股權,注入傳感器資產,並即日起停牌。

而後重組並未有實質性進展,停牌89日後,2018年11月20日銀億股份被深交所強制復牌。

2019年2月,銀億股份籌備了近半年的資產重組,終因債券違約、資金困難而宣佈終止。

截至4月25日,銀億股份報收4.07元/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