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每年的三月廿二,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前往雷州市楊家鎮趁圩。不過,說是圩,卻沒有一條街道,沒有一間民房。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據記載,該圩存來已久,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井尾坡每年農曆三月廿二日遊“婆母”。何謂“陰陽圩”,坊間解釋是陰間的鬼和陽間的人共趁一個圩。話說康熙年間,有一屠戶在農曆三月廿二日一大早挑豬肉到坡上賣,剛開檔就有一人急匆匆過來買肉,要七斤七兩,不多也不少。畢竟是開張頭一單大生意,屠戶即揮刀斬下一大塊,一稱剛好是七斤七兩。屠戶頓生疑竇,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細聽那人的聲音有點怪異,陰氣很重。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這天生意卻空前的好,天剛亮豬肉全部賣光。待回到家裡清點錢時,揀出那人付的一枚銅錢,很輕,扔到水裡,居然浮在水面。屠戶“啊”的一聲,大驚失色。眾人忙問何故。屠戶便將早上奇遇告訴了鄉親。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認為那夜裡買豬肉的人是陰間的鬼。自此,陰間的鬼也來趁圩的故事不脛而走,又經不斷渲染,使井尾坡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陰陽圩”由此得名。

雷州有個“陰陽圩”,至今每年一次

而今,每年的三月廿二,從四面八方的人或騎摩托車,或開著手扶機和小四輪貨車,裝滿各式各樣的竹木製品。九點鐘開始,坡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擺賣的大至竹床,小至水煙筒。恰如竹器大展銷。一些商販利用這個機會在坡上搭起帳篷,賣起了鴨子飯、鴨毑粽等小吃,更多的是竹器交易。

每年一逢,即使在“文革”中也未中斷,只是少了“婆母”巡遊。“婆母”巡遊至1979年才恢復,最鼎盛時坐轎達80多頂,舞獅隊伍40多支,彩車幾十輛,人數達3萬多人。

時近中午,各路遊神隊伍彙集井尾坡上。隊伍前面是四人抬著的坐轎“婆母”,後面是扛旗擎牌的青年男女,身著統一色彩的古裝。場面十分壯觀。鑼鼓聲、嗩吶聲響徹半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