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

自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火燒圓明園之時起到現在150餘年間,圓明園被劫、流失文物的拍賣在國外、尤其是英法兩國,一直都有,從未間斷。其間有些文物反覆多次拍賣,也有久藏深閨、偶然發現、突然亮相拍場者,其拍賣價格屢創新高,甚至博得某些品類拍賣的成交最高紀錄。例如眾所周知的圓明園生肖銅首系列,至少自1980年代至2009年的30年間,經歷了從百萬到千萬到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升級。尤其是2000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拍賣猴首、虎首、牛首銅像,對於圓明園流失文物拍賣開始成為輿論和公眾關注的焦點,而明確地、針鋒相對地反對拍賣流失文物,也成為上至政府、下至普通民眾的常態表達和一貫立場,震懾力量巨大、成效顯著,很多拍賣行也有撤拍流失文物、不再拍賣流失文物的表態和表現。

同時,在拍賣場上也從來不缺拿圓明園做噱頭興風作浪、渾水摸魚、沽名釣譽、投機取巧之輩。2018年3月7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將拍賣多件源自圓明園的流失文物,重點推薦的是一件“青銅虎鎣”,將於2018年4月11日拍賣,預估價12萬至20萬英鎊。另外還有一件商代青銅尊和一對清代(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香爐,預估價分別是4000—6000英鎊和3000—5000英鎊。它們據稱來自英國海軍陸戰隊上尉( Royal Marines Captain)Harry Lewis Evans (1831-1883) 的舊藏。拍賣行同時還披露了Harry Lewis Evans的信件,記述了1860年他在圓明園掠奪和縱火之事。信件並不是Harry Lewis Evans的手稿原件,而是其子Charles Lewis Evans (1875-1960)後來謄抄的。同時附以相關器物陳設在其家中的照片。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商代青銅尊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如何評價英國拍賣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關於這件“青銅虎鎣”,其蓋和流均有虎的造型,故名。根據牛津鑑定公司(Oxford Authentication Ltd)的X光檢測,其流與器身結合處有細微裂痕,已進行過專業修復;對把手和底足內陶土的熱釋光檢測,其燒造時間在2200至3500年前。故斷代為西周時期(公元前1027-公元前771)。拍賣行相關資料還顯示,被稱為鎣的同類器物,現存世只有六件,其中五件收藏於博物館、一件為私人收藏,這件“青銅虎鎣”為已知的第七件。

實際上,類似鎣的青銅器往往稱為盉,在博物館中是常見的類型,數量眾多。但這件“青銅虎鎣”,底足與常見盉的鼓足有明顯的不同。盉為盛水器,一般在祭祀時與青銅盤配套做淨手之用。另外,這件“青銅虎鎣”並非完整器,蓋部虎尾作環鈕,應有鏈與把手部的環鈕相連,防止蓋部在使用時掉落,但這件“青銅虎鎣”無鏈。

2018年3月28日,中國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就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拍賣“青銅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一事發表聲明:我們一貫反對並譴責買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希望有關機構遵守相關國際公約精神,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的感情,不買賣非法流失的文物,不以此類文物為名進行商業炒作。

聲明說的是“青銅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疑似一詞的背景是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正在核實有關情況。但用疑似定義,越讀越覺得有深意和內涵:不一定是圓明園流失文物,甚至不一定是文物;不要用圓明園做噱頭吸引眼球,免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適得其反。實際上,國家文物局的聲明已經決定了“青銅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在法律和流通層面的瑕疵,沒有人會買,至少中國不會有人買。雖然據報道稱拍賣行表示拍賣會如期舉行、不會撤拍,即便有人競買,也有可能會是假成交、事實上流拍罷了。這並非沒有先例。

2002年成立的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國寶工程公益基金),是專業從事流失文物調查研究和追索的公益組織,自成立起就旗幟鮮明地反對拍賣流失文物,尤其是反對拍賣行把圓明園當商標和噱頭進行感情綁架。據該機構總幹事牛憲鋒曾說,在十餘年間曾多次反對和抵制流失文物的拍賣,更因為政府的嚴正表態和輿論壓力,相關的流失文物拍賣均以撤拍或流拍收場。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更得不到臆想中暴利。至於2018年3月8日就得到坎特伯雷拍賣行拍賣“青銅虎鎣”的信息而未作表態的原因,關鍵在於看過拍賣行公佈的資料後對相關拍品沒有完全認可。牛憲鋒表示,這次將堅決支持、擁護國家文物局的立場、主張和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