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續前文

費雯麗:愛過方知情重

費雯麗:友誼地久天長

1765年4月26,Amy Lyon生於英格蘭柴郡(Cheshire),父親 Henry Lyon是個鐵匠,在她兩個月大時死去。她自小由母親帶去威爾士Hawarden獨自撫養長大,母親原名Mary Kidd。關於她12歲之前的經歷並不清楚,唯一確定的是她沒有經受正規教育。12歲時,她成為Honoratus Leigh Thomas(1769—1846)在Hawarden家中的女僕。當時Honoratus Leigh Thomas只有8歲,後來他成為軍醫,曾是1792年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出使中國、覲見乾隆帝的英國使團成員,1806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成員,這是後話。我想說的是,在Amy Lyon短暫的一生中,她在每個階段都對一些名人產生了不可忽略甚至難以估量的影響。

離開Honoratus Leigh Thomas家後,Amy Lyon到倫敦謀生,在望倫南岸(Blackfriars)Budd家做女僕。在那裡,她遇見一個一心想成為演員的女僕Jane Powell,她們一起排練了很多悲劇角色。同時,她也開始在德魯里巷皇家劇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該劇院始自1663年,是迄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劇院——工作,為很多女演員當女僕,包括當時最負盛名的女演員、詩人、戲劇家、小說家名流貴婦Mary Robinson(1757?—1800)——與Amy Lyon的母親同名。Mary Robinson被稱作英國薩芙“the English Sappho”——薩芙是古希臘第一位女詩人——Mary Robinson曾結婚,但產下一女後選擇離開丈夫和家庭而遠赴西西里,據說因為遭到一位女戀人的拒絕而心碎跳崖自盡。Mary Robinson還被稱作Perdita(珀迪塔,來源於拉丁語的“失落”),她因飾演Perdita而獲得此綽號。Perdita是莎士比亞戲劇The Winter's Tale(《冬天的故事》)的女主角,被父親西西里國王認為是皇后的私生女而遭拋棄,有時被貼上相愛但無法結婚的人的標籤。Mary Robinson雖成婚,但她是英王喬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第一個公開的情婦,當時他還未繼承王位,是威爾士王子。Amy Lyon後來的情事跟西西里也有關係,預告一下。八卦的有點多了,言歸正傳。

後來,Amy Lyon成為蘇格蘭“江湖醫生”James Graham(1745—1794)的模特和舞女。James Graham使用一張通電的床產生電磁震動並輔助音樂來達到不育夫妻的受孕效果,有時他也被認為性功能治療的先驅,當時有不少不育夫妻花高價接受他的療法,而Amy Lyon就是那個在治療中隨音樂起舞助興的人。扯的有點多,但我真沒有胡扯。

15歲時,Amy Lyo遇到了Harry Fetherstonhaugh爵士,受僱成為他家的女招待,為爵士和他的朋友在聚會時在餐桌上跳脫衣舞。Amy Lyon也一度成為Harry Fetherstonhaugh的情婦,但很快被拋棄。Amy Lyon結識了Harry Fetherstonhaugh的客人 Charles Francis Greville(1749—1809)——他的父親是伯爵和議員。也大約在那個時候,1781年6月底或7月初,Amy Lyon懷上了Harry Fetherstonhaugh的孩子,但這並不是Harry Fetherstonhaugh所希望的,孩子生下後取名Emma Carew,是個女孩,交由Blackburn夫婦收養。Amy Lyon遂成為Charles Francis Greville的情婦,並改名為Emma Hart。我們從此叫她愛瑪。Charles Francis Greville想為愛瑪畫一張畫像,請來了當時知名的肖像畫家George Romney(1734—1802)。George Romney一見愛瑪驚為天人,認為她機智、聰明、優雅,尤其是作為畫像模特,她漂亮至極。George Romney和其他藝術家以愛瑪為原型創作了多幅作品。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愛瑪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約1782—1784年

現藏於美國洛杉磯亨廷頓圖書館

Huntington Librar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Circe

喀耳刻,又稱瑟茜,希臘神話中住在艾尤島上的女巫。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約1782年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49.5 × 53.3 cm

現藏於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國立英國藝術美術館)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Circe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1782年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布面油畫,2401 × 1485mm

收藏於英格蘭沃德斯登莊園(Waddesdon Manor),該地曾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後捐贈給英國國家名勝古蹟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or Natural Beauty),但仍歸羅斯柴爾德基金會(Rothschild Foundation)管理。關於羅斯柴爾德,還是Google一下吧,很難下定義。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Bacchante

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18世紀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油畫

Philip Mould私人收藏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Cassandra

卡珊德拉,又譯卡桑德拉、卡珊卓,為希臘、羅馬神話中特洛伊(Troy)的公主,阿波羅(Apollo)的祭司。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18世紀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布面油畫,直徑63.5cm

2011年4月14日倫敦佳士得(Christie's)拍賣,成交價73250英鎊

不過,好景不長,1783年Charles Francis Greville因為財務問題需要找一個富家女成婚,他打算把愛瑪送往那不勒斯,他的姑父William Hamilton爵士(1730—1803)自1764年起在那裡擔任英國駐那不勒斯王國(意大利半島南部)大使。William Hamilton出身貴族,他的母親據說曾是威爾士王子的情婦,那個威爾士王子的兒子後來成為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38—1820),與William Hamilton同名不說,還一直稱William Hamilton為義兄。1758年,William Hamilton娶Catherine Barlow為妻。二人並無子嗣,1763年,Catherine Barlow的父親去世,她繼承了父親在威爾士的產業,這成為William Hamilton的一個穩定收入來源。1764年,William Hamilton去那不勒斯任大使,也從此成為一個考古學家和古董收藏家。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William Hamilton與前妻Catherine Barlow

在那不勒斯海濱Posillipo別墅

此地後被稱為愛瑪別墅

因為換了女主人

David Allan(1744—1796),1770年作

銅版油畫,45 × 57 cm

1782年Catherine Barlow去世,大使官邸沒有了女主人。恰在此時,Charles Francis Greville把愛瑪送來了。大使已聞愛瑪盛名,雖然她有不堪的過去,但因為George Romney等畫家的追捧,她儼然已是英倫第一美女。Charles Francis Greville揹著愛瑪和姑父William Hamilton達成協議,將愛瑪轉讓給姑父。愛瑪眼見回頭無望,也接受了成為William Hamilton情婦的現實。當時,愛瑪18歲,William Hamilton53歲,他的歲數幾乎是她的三倍,但她並不甘心如此。

這是在18世紀末的英國和和意大利,愛瑪獨樹一幟地跟藝術家合作創造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也是文藝復興以來藝術表現的一個不容忽略的手法,即用自身來表現藝術形象,因為古典的藝術形象自始都沒有一個具象的人物,都呈現為藝術家的想象,但從愛瑪開始,這些古典人物——尤其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神話傳說中的小眾人物——都有了一個可供藝術創作的模特,愛瑪是犧牲自己並奉獻自己的肢體詮釋付諸古典藝術形象的始作俑者,我權且稱之為表演姿態造型藝術——Attitudes or Mimoplastic art——我也不認為現在的中文語境對這個藝術形式有明確的定義。所以說的有點繞,實際上也很直接,比如什麼是雅典娜,我演一個造型讓你以我為模特繪畫或塑像。實際上,愛瑪的形象代表了那個時代藝術家對古典形象雅典娜的認知,她是一個從形象到表演最到位的模特,除了雅典娜,她可以演很多古典形象,並不惜自己的裸體。實際上,就藝術史而言,在愛瑪之後,這種藝術手法消失了100多年,直到20世紀才有了類似的標本,但表現形式不是寫實的,而是抽象的,愛瑪在藝術史上的角色至今無人取代。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愛瑪(Emma Hart)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約1785年

現藏於英國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Sibyl

古羅馬神諭者,被認為是神的化身,預言了耶穌的降臨、康斯坦丁大帝的崛起等等。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約1785年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布面油畫,73.7 × 59.7 cm

現藏於英國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費雯麗

請分析與上圖的相似性和不同點

劃重點,考試要考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Bacchante

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約1785年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油畫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Bacchante

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

Louise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1755—1842)繪,約1790年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布面油畫

現藏於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沃克藝術畫廊(Walker Art Galler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Magdalene

抹大拉的瑪麗亞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1792年之前繪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布面油畫,102.9 × 84.5 cm

1792年威爾士王子(後為英王喬治四世)收藏

2007年1月25日—26日紐約蘇富比(Sotheby's)歐洲經典藝術拍賣,成交價132000美元。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Titania with Puck and Changeling

仙后蒂泰妮霞與浦克和棄嬰

George Romney(1734—1802)繪,1793年繪

仙后模特為愛瑪(Emma Hart)

浦克是英國民間傳說中半夜出現的小精靈,專愛惡作劇。繪畫場景取自莎士比亞戲劇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夢》)。小淘氣浦克採一種花汁,拿來滴在仙后的眼睛裡,她醒來就會狂熱地愛上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動物。

紙本油畫,布面裝裱,27.3 × 35.7 cm

現收藏於美國華盛頓國會山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Ariadne,or Bacchante

阿里阿德涅(Ariadne)或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

以愛瑪(Emma Hart)為模特

Louise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1755—1842),1790年繪

油畫,私人收藏

阿里阿德涅(Ariadne)是古典神話中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的女兒,她的母親帕西法厄生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洛斯),幽禁在一座迷宮裡,並命令雅典人民每年進貢七對童男童女(當時的童男童女是指18歲以內的男孩女孩)餵養這個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發誓要為民除害,他領著童男童女上了克里特島,藉助阿里阿德涅給他的線球和魔刀,殺死這個怪物並沿著線順來路走出了迷宮。

這些畫作如同飛到天空化作永恆的星座

但似乎留給人世間一道咒語:一見鍾情的叛逆的愛情不被祝福,如果結合,只能帶來厄運。當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照亮大地,熟睡的那個人是幸福的,但當她醒來,所有人都背叛了她,只有曙光在溫暖和指引她,對於愛瑪,這縷曙光就是納爾遜。對於費雯麗,這縷曙光,其實不是她愛過的人,比如勞倫斯·奧利弗,而是我,在她過世50年後依然愛她的人。不過,愛瑪之於納爾遜,費雯麗之於我,都是一見鍾情的,叛逆的,帶來厄運的。但我們是曙光啊,沉睡的人啊,不要因為三秒幸福之後的懶惰而假睡了,我們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但不要因此錯過了第一縷喚醒你靈魂的曙光,如果你還以為那一見鍾情的,叛逆的,帶來厄運的是你我之間的關係,祈求你睡死過去吧,SB——莎士比亞。

愛瑪漂亮、迷人,非常幽默又溫和可親,她能歌善舞,對古董和藝術充滿熱情,甚至在賓客面前進行“表演姿態造型藝術”創作。在意大利和法國,愛瑪是個名人,她成為那不勒斯王后的朋友,王后的妹妹是法國王后(路易十六的妻子)。1791年,愛瑪與61歲的William Hamilton的結婚,他的歲數是她的兩倍。在婚姻登記時她使用了Amy Lyon的原名,但從此擁有了Lady Hamilton(漢密爾頓夫人)的頭銜。

1793年,愛瑪(漢密爾頓夫人)在那不勒斯遇到英國海軍艦長納爾遜(Horatio Nelson,1758—1805)。一見傾心,念念不忘。當時的背景是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歐洲國家組成反法聯盟。1783年1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英國決定對法國宣戰。那時,納爾遜正在地中海作戰,9月初前往那不勒斯王國請求援兵。經漢密爾頓大使的介紹,他認識了愛瑪。因為戰事,他必須立即回到前線,但對她,一見傾心,念念不忘。但愛瑪和納爾遜再次見面,是五年後。這五年間,納爾遜屢建戰功但也傷痕累累:他的右眼失明,右臂截肢,牙也被差不多被炸沒了。

1798年,拿破崙率法軍遠征埃及,8月2日,納爾遜指揮英國海軍擊敗法軍艦隊,取得尼羅河口海戰勝利,取得了在地中海的控制權,這令他成為英雄人物,在英國甚至整個歐洲名聲大震、榮譽等身。8月22日,納爾遜重返那不勒斯。據說,當愛瑪見到他時,帶著無限景仰衝到他懷裡,喊著:天啊,這是這真的嗎?然後便暈了過去。在那不勒斯,納爾遜住在漢密爾頓大使家中,愛瑪對他精心照料、無微不至,甚至舉辦了1800人參加的盛大聚會慶祝他四十歲生日。很快,愛瑪和納爾遜相愛了,她們的緋聞得到了愛瑪年邁的丈夫漢密爾頓大使的容忍甚至縱容,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他渴望退休。納爾遜在給妻子的信中熱情洋溢地寫到了愛瑪。是的,納爾遜早已經結婚了,雖然因為戰爭他們一直處於分離狀態。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Portrait of Horatio Nelson

納爾遜

John Francis Rigaud(1742—1810),繪於1781年

布面油畫,127 × 101.5 cm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Frances "Fanny" Nelson

納爾遜之妻

Daniel Orme(1766—1832),1798年繪

紙本水彩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1784年,26歲的納爾遜帶艦巡防北美和加勒比海群島,在英屬殖民地尼維斯島(Nevis),他遇到Frances "Fanny" Nisbet(1758—1831),她與納爾遜同歲。她家是尼維斯島上殖民勢力的掌權者,經營種植園,母親在她幼年去世,父親在她21歲時去世,她雖繼承了遺產,但大多用來還債。也就是在Fanny父親去世那年(1779年6月),她嫁給了31歲的醫生Josiah Nisbet。1781年,Josiah Nisbet夫婦移居英國,但不就Josiah Nisbet便患病而死,那時他們的孩子只有17個月大。1783年,Fanny帶幼子返回尼維斯島,跟舅舅住在一起。Fanny的舅舅那時擔任尼維斯島政務委員會主席,納爾遜常到他家做客,由此結識了Fanny,那時她依然年輕迷人,漂亮而敏感。1785年8月,納爾遜向Fanny求婚,Fanny答應了。但因為經濟原因,婚禮直到1787年3月才舉辦,證婚人是William Henry王子(後來的英王威廉四世),當時他在納爾遜的艦上服役。是的,你沒有看錯,納爾遜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一晃十年過去了,納爾遜總在打仗,Fanny與寡婦無異,可誰曾想,他竟然愛上了大使夫人,愛瑪。十年過去了,納爾遜終於重返英倫,但等待他的是什麼?

1800年,納爾遜被召回英國,漢密爾頓大使的請辭也獲批准,於是納爾遜、愛瑪、漢密爾頓三人一起回到英國,迎接納爾遜的是歡呼,流言蜚語也接踵而至。納爾遜的原配Fanny也深受其擾。她在1800年聖誕節向納爾遜下最後通牒,納爾遜回答說:I love you sincerely but I cannot forget my obligations to Lady Hamilton or speak of her otherwise than with affection and admiration.——像這樣一邊打臉一邊撒狗糧的話我一般是不翻譯的——自此二人再無交集。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Frances Nelson

納爾遜之妻

油畫,約1800年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納爾遜爵士

Lemuel Francis Abbott(1760—1802)

布面油畫,63.5 × 76.2 cm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Lord Nelson

納爾遜勳爵

John Hoppner(1758—1810),約1800年

76 × 63 cm

現藏於英國朴茨茅斯皇家海軍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he Royal Navy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Emma, Lady Hamilton

愛瑪,漢密爾頓夫人

佩戴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 award)

納爾遜最喜歡的肖像畫

紙本粉彩

Johann Heinrich Schmidt(1749—1829)繪,1800年

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當我有幸下載了高清大圖後看細節,靠,不輸拉斐爾啊,因為愛得深沉而純。

回到英國後,納爾遜與愛瑪、漢密爾頓公開住在一起,如此三人行確實是小報長盛不衰的話題。1801年1月,愛瑪為納爾遜生下女兒。他們希望安靜的新生活。1803年,漢密爾頓去世,當時愛瑪正懷著納爾遜的第二個孩子,但孩子出生後不久便夭折。愛瑪可以跟納爾遜結婚了,但納爾遜卻離不了婚。1805年10月21日,19世紀也是帆船時代最大規模海戰,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率英國海軍取得最輝煌一戰的勝利,但他也陣亡了。

英國為納爾遜舉辦國葬,特拉法加戰役廣場為他樹立雕像,但榮譽與不名譽的愛瑪和女兒無關。她很快陷入貧困,為躲債逃往法國加萊,酗酒殘喘,1815年1月49歲時因病而死,與漢密爾頓同樣的病因,可能在那不勒斯時就已經留下病根。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她的墓地因為戰爭早已蕩然無存,瑰麗奇幻的傳奇一生就此煙消雲散。她和納爾遜的女兒後來結婚,生了十個孩子,不乏以納爾遜名字取名者,但沒有愛瑪,因為她自始至終沒有公開承認她是愛瑪的女兒。

我沒有瞎編。以上都是史實。

1941年,愛瑪和納爾遜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作:忠魂鵑血離恨天),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主演,這是他們婚後主演的唯一一部電影。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婚前曾婚內出軌的橋段一如當初愛瑪和納爾遜的情景再現,兩人在表演上的投入不在話下。尤其出彩的是,費雯·麗扮演的愛瑪,年齡跨度40年,她一改既往衝動不羈的表演方式,狂熱而剋制來表現自尊、浪漫的感情,表現了一種愛情落袋為安的淡定與自由。可惜,在實際生活中,她沒有這樣的風捲雲舒。1960年,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弗結婚20年後離婚。在勞倫斯·奧利弗的自傳中,他提到了那些年兩人遇到的問題是費雯·麗的疾病。是的,費雯麗30出頭便得過肺結核,但即便咳血她也一直吸菸,同時她還患有狂躁型抑鬱症,不止一次精神崩潰,往往是因為表演時用情太深。我們愛他,不只因為她把最好的一面都留給了我們,更因為把最深的痛苦和折磨留給自己,在幕後刀口舔血並不惜傷害愛人。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漢密爾頓夫人》

與勞倫斯·奧利弗離婚後,陪伴費雯·麗的是約翰·梅里韋爾。約翰是費雯·麗的崇拜者,他比費雯·麗小十幾歲,在戲劇舞臺上曾和費雯合作出演《復仇天使》。他對費雯·麗,沒有因為她日漸老去而衰退,反而日久彌深、不離不棄。1967年7月7日,在外地演出的約翰在電話中感到費雯·麗虛弱無力,連夜趕回,看到費雯·麗正在熟睡,小貓瓊斯在一旁陪伴,實際佳人已然香消玉殞。約翰陪伴了費雯·麗的最後時光,費雯·麗陪伴著我們最美好的時光。約翰配得上一切讚美,我們也值得為自己點贊,這都是因為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生命更寬容,你的愛,我心最懂,穿越時空,與你相擁,真愛永恆,你是我心中永不消逝的彩虹。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關於電影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據說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十分喜歡,看了83次——我只看了兩次。當然有這部電影放映時正是二戰時期英國最艱難的時刻,曾經的為國陣亡的國家英雄納爾遜無疑會有心理暗示和精神升級的強大力量,尤其是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決戰時升起的旗語:每個士兵都要盡忠負責、接敵近戰。看的我是淚流滿面。該片映自敦刻爾克大潰敗後、倫敦被德軍空襲的大敵當前、生死一戰時刻,丘吉爾的心境更需要一種發自歷史榮譽的尊嚴感和使命感。

The Death of Nelson

納爾遜之死

Daniel Maclise(1811—1870),1860年前後繪

布面油畫,985cm × 3530cm

現藏於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沃克藝術畫廊(Walker Art Gallery)

請橫屏觀看

費雯麗:世界因你不同

畫面中心是納爾遜

據說在一次宴會上,丘吉爾遇到了費雯·麗,她的美貌和舉止令丘吉爾折服,以至於不敢上前打招呼,身邊的人說您是首相,完全可以跟她握手、交談。丘吉爾說,“不用了,這是上帝的傑作,我看看就可以了。" 丘吉爾知道費雯·麗喜歡畫畫,而他也有這個愛好,於是送給費雯·麗一副自己創作畫以表敬愛,這是他平生送人的唯一一幅畫。這幅畫,前兩天拍賣了!——牛憲鋒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