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上回說“丹桂夜來香,小小心傷”

正所謂“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到了宋代,蘇小小再次出現在有據可查的文本中,印證了她是唐代時人,而非南齊。

何薳《春渚紀聞》卷七《詩詞事略》有《司馬才仲遇蘇小》一篇。全文如下:

司馬才仲初在洛下,晝寢,夢一美姝牽帷而歌曰: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才仲愛其詞,因詢曲名,雲是《黃金縷》,且曰後日相見於錢塘江上。及才仲以東坡先生薦,應制舉中等,遂為錢塘幕官,其廨舍後,唐蘇小墓在焉。時秦少章為錢塘尉,為續其詞後雲:“斜插犀梳雲半吐。檀板輕籠,唱徹黃金縷。夢斷彩雲無覓處,夜涼明月生春渚。”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畫水輿艤泊河塘,柁工遽見才仲攜一麗人登舟,即前聲喏,繼而火起舟尾,狼忙走報,家已慟哭矣。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司馬才仲夢蘇小小》卷

《司馬才仲夢蘇小小》

劉元(1240——1324)繪

元代,14世紀早期

手卷,絹本設色

美國辛辛那提美術館

Cincinnati Art Museum

1948年入藏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司馬才仲夢蘇小小》細部

張耒《柯山集》卷四十四《書司馬槱事》也講了同樣的事:司馬槱,陝人……,制舉中第,調關中第一幕官。行次裡中,一日晝寐,恍惚間見一美婦人,衣裳甚古。入幌中執板歌曰:“家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歌闋而去。槱因續成一曲:“斜插犀梳雲半吐。檀板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雲行無去處。夢迴明月生春浦。”後易杭州幕官。或雲其官舍下乃蘇小墓,而槱竟卒於官。

司馬槱,字才仲,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從孫。元祐年間被蘇軾舉薦,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入第五等,賜同進士出身。司馬槱累遷河中府司理參軍,終知錢塘,卒於任。由此可見《司馬才仲遇蘇小》與《書司馬槱事》與史相符,並可互為印證。

何薳,字子遠,一作子楚,生於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卒,生平經歷未見於史。通觀《春渚紀聞》,所記極雜,遊歷甚廣,或與其父何去非有關。

何去非,字正通,生卒不詳,曾累舉進士不第。宋元豐五年(1082),何薳五歲,神宗命朝臣推舉碩學之士。何去非應召為中書舍人。經大臣曾鞏力薦,任為右班殿直武學教授。旋升為左侍禁武學教諭,受命校訂武經《孫子》、《吳子》等書,統稱《武經七書》。書成,升為博士。《武經七書》從此被定為武學官書。

何薳十二歲時,元祐四年(1089)正月,蘇軾上《舉何去非換文資狀》,向哲宗舉薦何去非,獲准,詔加何去非承奉郎。但何去非遂又被貶職出京,為徐州教授。當年蘇軾再上《進何去非〈備論〉狀》,將何去非所著《備論》一書,進呈哲宗,再次薦舉。後何去非改知富陽縣(今浙江富陽,當時屬杭州所轄),任內主持興築富陽石堤,以御錢塘江洪水,而利便交通。部使者將其政績上奏,復改何去非為通直郎、通判滄州。到任後,即撫卹流亡百姓,使之安居樂業。後改任為司農寺丞,但何去非力求外任,因改廬州通判。

《春渚紀聞》卷六為《東坡事實》。蓋因何薳父親何去非的仕途得益於蘇軾。此卷文章所引詩、文,多不見於蘇軾文集,多為佚篇,亦可見蘇何之往來交情。巧合的是,因為蘇軾,何去非與張耒的關係非同一般。張耒,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歿於政和四年(1114),與司馬槱、何去非年紀相仿,而且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三人的關係自然非同尋常。司馬槱、何去非是在同一時期得到了蘇軾的青睞和舉薦,而且司馬槱任職錢塘時,何去非在富陽做官,兩人是上下級的關係。可見何薳所記不虛。

《司馬才仲遇蘇小》雖以夢開篇,但司馬槱後來去錢塘做官卻是史實。其官舍後有一墳冢,為“唐蘇小墓”。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改“錢唐”為“錢塘”。唐代詩人並未記錄蘇小小墓碑上寫了什麼,但蘇小小若是南齊人,碑上斷然不會有“錢塘”字樣。但從唐代詩人在8世紀初後集中記敘蘇小小看,蘇小小是唐代人從宋代記錄的“唐蘇小墓”上得到了驗證。

白居易是新樂府的代表人物,他假託蘇小小作《錢塘蘇小小歌》這樣風格的作品的可能性極大。在《司馬才仲遇蘇小》的記敘中,有美婦人在司馬槱夢中唱了一曲《黃金縷》。《黃金縷》又作《蝶戀花》。唐代起方有此類教坊曲名,南朝時斷無此類唱詞。

司馬槱到錢塘任職時,秦少章為錢塘尉。張耒有《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寫的正是此事,他稱秦少章為“吾黨”。可見,司馬槱、秦少章、何去非皆蘇軾門下,休慼與共。據何薳所敘,秦少章續其詞。由此觀之,此《黃金縷》上闋作者可能是白居易,下闋作者則為秦少章。何薳虛實結合的描述,虛中有實,還原的則是蘇小小是唐人和歌伎的事實。司馬槱到杭州後見到蘇小小墓確有其事,這墓也是李賀所見所寫之墓,即唐代蘇小小的墓。

清代沈復 (1763—1825?)《浮生六記》卷四《浪遊記快》載:蘇小墓在西泠橋側。土人指示,初僅半丘黃土而已,乾隆庚子聖駕南巡,曾一詢及,甲辰春復舉南巡盛典,則蘇小墓已石築其墳,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書曰:“錢塘蘇小小之墓”。

由此可知,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後,在西泠橋側修建了蘇小小墓,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之前既已竣工,此前那裡只是半丘黃土而已。後來,墓上又建了墓亭。亭為六角攢尖式,亭柱為石質,無欄。此亭取名作:慕才亭,或恐源自清代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卷六《西泠韻跡》的小說描寫。後來陸續有楹聯題寫在亭柱上,共有十二幅,鐫刻時間不可考,茲錄於此:

花須柳眼渾無賴,落絮遊絲亦有情。

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

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紅顏本暫時。

千載芳名留古蹟,六朝韻事著西泠。

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

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

十載青衫頻弔古,一抔黃土永埋香。

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

亭前瞻柳色風情已矣 戶上寄萍蹤雪印依然。

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

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畫舫獨教芳冢佔西泠。

聯中多言:六朝,蓋唐宋元明清和民國是也。民國初年,蘇小小墓改為外包水泥的圓丘形。1965年,蘇小小墓被平(此前慕才亭已被毀),發現是一座空墳。1982年,蘇小小墓原址上重建四角亭。1988年,四角亭改建為清式的六角攢尖頂亭,沿用“慕才亭”之名。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蘇小小墓及慕才亭,攝於民國

2004年重修蘇小小墓,所依據的是民國老照片。亭柱上亦鐫刻楹聯,但均為當代書法家根據原有文字新寫。現蘇小小墓墓頂為鐵質,如覆大鍋,撫之鏗然有聲,大煞風景。可惜蘇小小千年芳魂,辜負文人騷客幾世才情。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西泠橋畔蘇小小墓,1920年,日本金丸健一攝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現在同角度對比圖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西泠橋畔蘇小小墓,民國,拍照時間不詳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現在同角度對比圖

【美人心跡】杭州西湖風月,蘇小小(下)

現在杭州西湖西泠橋西的蘇小小墓及慕才亭

餘秋雨其《西湖夢》曾寫道:與這種(群體性的文化人格)黯淡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歷代吟詠和憑弔蘇小小的,當然不乏輕薄文人,但內心厚實的飽學之士也多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度,一位妓女競如此尊貴地長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頗為深刻的。

蘇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個夢。她很重感情……

我也很重感情。今考蘇小小生平身世,併為之正名:蘇小小,約790—約810年,唐代錢塘(今杭州)人,歌伎,盛名一時,深受詩人仰慕而著於詩文,並因之廣為流傳,遂成傳奇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