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代料栽培黑木耳,主要有瓶栽和薄膜袋栽培兩種方法,目前生產中普遍採用的是薄膜袋栽培法。薄膜袋栽培木耳產量高,成本低,操作方便,適用於較大面積的生產。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1. 栽培袋製作

(1)裝袋 根據當地情況選用培養料,每100kg乾料加水在120L左右,含水量在60%左右。用17cm×33cm或15cm×33cm的聚丙烯袋裝料。裝料時,培養料應壓實,上下鬆緊一致,裝袋量約為袋高的3/5。裝好後用幹紗布擦去沾在袋上的培養料,套上頸圈(高3cm,直徑15cm),將袋口向下翻,袋口用一層中間打孔的塑料膜和3層報紙封口,用橡皮筋紮緊。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2)滅菌 將裝好料的袋豎直放於滅菌鍋內,按常規滅菌。常壓滅菌時要求溫度98~100℃,保持8h、高壓滅菌,壓力要求為1.5kg/cm2,保持1.5~2h。滅菌時,壓力上L的速度和滅菌後排氣的速度都要慢,以免薄膜袋脹大,導致破損。

(3)接種 在無菌操作條件下接入菌種,每袋接種量為5~10克,分散在培養料的表面,以加快發菌。菌種袋栽的條件是:菌絲髮育迅速,耳芽集中形成,子實體發育快,抗黴力強,菌齡以35~45天為宜。這樣的菌種生命力強,可以減少培養過程中雜菌的汙染幾率。

(4)菌絲培養 培養氣溫在22~25℃。培養室的光線應儘量接近黑暗,以防過早出現耳芽,消耗營養。空氣相對溼度為50%~70%,如相對溼度超過70%,菌袋易感染雜菌;低於50%時,培養料的水分蒸發快,致使料面變幹,影響菌絲生長。培養室內的空氣要通暢,每天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開門窗通風10~20分鐘。因袋壁薄,培養髮菌期間,袋不宜搬動,以防破損或振動而帶入雜菌。在22~25℃溫度條件下,培養40~45天菌絲可以長到袋底。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2. 栽培管理

(1)開洞 栽培袋菌絲長好之後,將薄膜袋移到出耳場地進行栽培。菌袋先在消毒水中浸泡一下,殺死薄膜袋錶面的雜菌。消毒水可用0.1%新潔爾滅,1500倍50%多菌靈等。在栽培袋周圍均勻地開洞,洞的直徑約1cm,兩洞之間的距離4~5cm,每袋開12~15個洞較為合適。開洞時注意不要損傷菌絲。開洞後菌袋排放在栽培架上,袋與袋之間相距10cm,以便出耳。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2)出耳期管理 塑料大棚栽培室,3~4月份用1層塑料薄膜和1層遮陽網蓋住,棚溫可以保持在15~20℃,正好滿足木耳出耳的條件。4月下旬如果棚溫偏高,則揭去塑料薄膜,用2層遮陽網覆蓋。耳芽形成期的管理,要以提高栽培室溼度為主,相對溼度保持在90%以上。在剛開洞的袋上覆蓋遮陽網(室內栽培可蓋薄膜),可防止袋口和洞口的菌絲失水。每天噴水1~2次,增加空氣溼度。水不要直接噴在袋上,以免洞口積水,損傷菌絲。還要留意通風,儘量使空氣保持新鮮。用薄膜將栽培袋蓋住,每天噴水後需抖動薄膜換氣,以防雜菌汙染耳孔。一般在開洞後7~12天,洞口即產生許多小黑點,並逐漸長大連接形成耳芽。用薄膜覆蓋的,此時應將薄膜去掉,增加噴水次數,每天噴水2~3次,並要加強通風換氣,確保栽培室有足夠的氧氣,滿足子實體迅速發育的需要,在適當的溫溼度條件下,耳芽形成後經2周栽培,耳片平展,子實體成熟即可採收。

木耳栽培,只有這麼種,它的產量才會蹭蹭漲!

(3)防止雜菌汙染 木耳的抗黴能力較一般菇類差,稍有差池就會導致木耳被黴菌侵染,因此要足夠重視整個栽培管理期間。第一步要用心管理,加強木耳本身的生命力;第二步要保證環境整潔,床架、地面要反覆沖洗,在床架田地面上隔3~5天噴灑1%~2%煤酚皂溶液;第三步,多通風,保證室內的空氣新鮮。要是部分地方發生雜菌,應當馬上挖掉,還要用飽和石灰水塗抹,防止黴菌的擴散和蔓延。

3. 採收:子實體生長到耳片平展的時候就代表已經成熟,不同位置栽培的子實體,成熟時間是不一樣的,因此要錯開採收。採收的時候將整隻木耳用手抓住,輕輕拉下,也可以用小刀削下,一定不能留耳根,防止腐爛發黴,影響下一次出耳。採收好了的耳片通常在日光下翻曬2~3天就可以曬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