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跟不上孩子的腦回路!小學生幹“代購” 還設VIP接受“入股”

“代購” 在成人的世界裡司空見慣,而近來,在本市有的學校小學生中間也有了 “代購” 這一 “行當” ,代購目標通常是家長不允許吃的零食。小學生代購者接受同學 “下單”,先收錢後 “發貨” ,去小賣店買回來的商品會加幾角錢或者幾元錢,還實行積分制,並設置普通會員和 VIP 會員,甚至接受同學入股。針對這一現象,記者採訪了家長、老師以及心理學者。

現象:小學生間“代購”零食 還有 VIP 會員

4月24 日是週三,市民劉女士在幫上小學六年級的兒子收拾書包時,發現了遺落在包裡的一些小零食,經過詳細詢問,劉女士得知,這些小零食竟是通過班裡同學“代購” 而來的。

劉女士的兒子小剛(化名)在甘井子區一所小學讀六年級。據小剛講述,班裡從六年級上學期開始有一位男同學發起“代購” 。該男同學代購的商品主要是零食,“因為他說過自己對各種零食的瞭解超乎常人。” 小剛說,起初代購的品種並不多,以小零食為主,到今年已經發展出了副店長,代購的商品也從各種小食品延伸到漫畫書、新奇的文具等,“一份代購單列成表格,有20多個品種,每個都有標價。”小剛說,相比去店裡直接購買,這些商品會有不同程度的加價,比如一袋類似於辣條的 “武漢熱乾麵”會加價 0.5 元錢,有些小零食加價一兩角錢,最多5角錢,而書籍和新奇文具代購價則會比自己去店裡買高出一兩元錢。

小剛說,這種 “代購” 發起後,都是悄然進行的。同學們通常趁課間提前一天 " 下單 " 並付賬,代購者根據 " 訂單 " 去購買,並於第二天“發貨” ,所謂的發貨其實就是送到訂貨同學手中。時間長了,漸漸發展出來一些 " 常客 ",於是,還實行了積分制,積分高的則成為 VIP 會員,享受一定的 " 折扣價 "。

據小剛的另一位同學小聰(化名)反映,班上兩位代購的 “店長”還接受“入股”,加入股份的同學能享受到“分紅”。發現代購“生意”紅火,小聰曾要求“入股”,最終未果。

學生:不少同學成“常客”,“求代購”有隱情

記者趕到小剛所在的學校附近觀察了一下,該學校周邊至少有四家文具店,店內同時有“熱門 ”零食在售。正趕上放學,有些穿著校服的學生在零食貨架附近流連。

距離校門不過十幾米的距離,為何孩子們自己不去購買零食,卻讓別人“代購” 呢?前述被採訪的學生小聰告訴記者,上了六年級,很多同學不再需要家長接送,自己可以上學放學,這樣便給代購者去“採購”的機會。而“求代購”的同學們之所以不會自己去買,多數是上學放學都有人接,沒辦法去買家長不允許吃的小零食。

另外,記者瞭解到,採用頭一天下單,第二天發貨的流程,則是“求代購”的學生可以在上學的課間就把零食吃掉,回到家,家長也並無察覺。小剛說,他經常能看到有的同學在課堂上偷偷吃零食,甚至有幾位同學私下傳遞零食吃。而有的同學則趁老師不注意,翻看買來的漫畫書。“感覺特別影響學習。”小剛說,自己曾一度心癢癢,也想成為一位“商人”,但並沒有零花錢,所以也沒有參與過買賣,但班裡的確有很多同學經常“求購”,因“代購”非常有市場。

家長:已跟不上孩子的腦回路 此時做生意時機不對

“ 學生‘代購’零食給其他同學,你怎麼看?” 記者在一個六年級的家長群裡發起了這一話題,立刻引發不少家長的熱議。

有的家長對做代購孩子的“財商”加以肯定。一位家長表示,聽孩子說班上有同學很會賺錢,“了不得,有頭腦。”這位家長如是評價。還有一位徐姓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有思想,有膽識,出發點大概是獵奇和表現自我。“感覺已經跟不上現在孩子的腦回路了。”一位家長表示,頭一回聽說小孩子中間有 “代購” ,很吃驚。

更多家長則持不提倡的態度。一位王姓家長說,孩子還應該以學習為重,小學階段便 “做生意”為時尚早,而且,這麼做肯定會影響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干擾正常的課堂秩序," 對不花錢的孩子來說誘惑太大。" 該王姓家長表現出隱隱的擔憂。一位家長則覺得,自己有必要收回給孩子的零用錢了,或者好好“查查賬”,瞭解孩子零錢的收支情況。

一位家長則私信給記者,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曾做過“代購” 。“在一次閒聊時,孩子透露自己正在做代購,並且認為自己憑勞動賺錢,沒有什麼不對的。”這位家長說自己家裡是做生意的,也從來不干預孩子有自己的“小金庫”,雖然知道孩子在外面花錢比較大手大腳,但她發現孩子竟然去發起“代購” 賺錢,認為這一苗頭不對,“一方面如果別的家長知道了,會認為我家孩子是騙錢,另外,他淨長外路精神頭,自己的學習也很受影響。”這位孩子媽媽便收回了財權,制止其代購的行為。

老師:應當作校園事件看待 小學生代購是“跑偏”了

記者採訪了一位小趙所在小學的高年級老師,該老師表示,並不瞭解學生之間有“代購” 的現象,但的確發現有學生偷帶零食。“學生還是應該明確自己在學校的任務,如果把心思都放在別的事情上,那麼肯定會分散精力,不能專心學業。”這位老師認為,學生 “代購” 這種現象應該當作校園事件來看待,而不是單純的一個學生的偶發行為。對於設置積分制、VIP 會員、入股等,該老師啞然失笑,在她看來,既然學生代購擁有不少“常客”,說明這件事對一個班級的很多人都產生了影響,必然會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應該用“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對學生們加以教育引導,扭轉類似的勢頭,避免整個事情 “跑偏”。

一位初中老師的個人觀點則是,這種 “代購” 至少應該講究誠信,不反對,但也不提倡。

心理學者:家長應引導孩子避免參與類似“代購” 事件

“兒童在成長中主要通過模仿來學習,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環境的薰陶和影響不可小覷,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的模仿往往難以明辨是非,出現兼收幷蓄的情況。”大連市心理學會理事、世紀學校心理老師孫文毓認為,成人商業社會里的運營模式,銷售方式方法,孩子在耳濡目染裡會不自覺地加以模仿,從心理的角度來看,譭譽參半的“代購” 事件裡,有積極的商業思維和所謂財商的色彩,但是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商業利益的追逐,金錢利潤帶來的沾沾自喜,演化成為孩子自我價值觀的目標之一,是不妥的。不利於孩子均衡和諧健康的心靈發展。

孫文毓說,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同樣會對孩子本應當集中在經營純潔同學關係、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積極鍛鍊身體學習技能的精力等方面造成衝擊。把單純的同學關係變成了顧客與主顧 關係,共同學習進步不求回報的同學關係裡因此摻雜了互相利用的利益關係。

孫文毓建議家長應當引導孩子避免參與類似事件中,一方面是經營類活動與小學階段年齡不符,不僅分散精力,更會衝擊價值觀念。另一方面,這種行為不利於互幫互助的同學友誼和合作意識培養,在商業活動中無形植入了斤斤計較的商業利益觀念。“”這個事件中,類似於孩子每幫父母做一個小事就要零花錢作為報酬一樣,讓孩子認為無論為別人做什麼都要用錢來衡量,哪怕這個是親人或者同學。“代購” 但孫文毓認為,家長對待此事,鼓勵或者訓斥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應在情感與道理的分析裡引導孩子走出這樣的“代購” 或者 “被代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