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計提增加致業績二度“變臉” 天廣中茂最高預虧4.9億

4月25日,天廣中茂再次進行業績修正,歸屬淨利潤將由盈轉虧,同比下降174%之180%,虧損區間為4.5億元至4.9億元。在消息面影響下,4月25日天廣中茂開盤後一路走低,並在午後跌停,收盤報2.77元/股。

據悉,此次業績修正為天廣中茂第二次修正,公司此前已於1月29日進行了第一次修正。天廣中茂表示,業績預告低於前次業績預告預計的區間,主要系商譽減值計提增加所致,公司 2015 年收購全資子公司資產減值跡象較為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4日,天廣中茂還發布公告顯示,由於提前確認相關收入導致了2016年、2017年報存在不實記載,對此違規信披行為,福建證監局下發了相關監管措施。

業績二度“變臉”

早在1月29日,天廣中茂就進行了第一次業績修正。此前根據公司在三季報中預計,2018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50.00%至-20.00%。而在第一次業績修正之後,公司預計歸屬淨利潤將同比變動幅度在-90%至-60%之間,盈利為6078.99萬元至2.43億元。

天廣中茂認為,業績預告出現差異的原因主要系對“國家地產調控”、“金融去槓桿”、“股市下跌”等系統風險估計不足,2017 年度以來公司將大部分公司債和銀行貸款投入中長期的園林工程 項目,加上報告期內部分銀行抽貸、斷貸,以及工程項目回款晚於預期等因素影,同時公司擬對 2015 年收購全資子公司時所形成的商譽進行計提減值。

不料此後天廣中茂業績變臉,受到商譽減值計提增加影響,業績由盈利轉為大幅虧損。

而就在此前一日,天廣中茂還因信披違規遭到監管部門下發監管決定書。

據查,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廣州中茂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2016 年提前確 認工程項目收入 4283.3 萬元,佔公司 2016 年合併報表收入總額的 1.77%,2017 年提前確認工程項目收入 1.3億元,佔公司 2017 年合併報表收入總額的 3.64%。上述行為導致公司 2016 年、2017 年年度報告存在不實記載,不符合信披相關規定。而福建證監局決定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

重組資產財務謎團

天廣中茂前身系“天廣消防”,公司於2010年11月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最初主營業務為消防產品等,公司於2015年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兩家公司,由單一消防主業拓展至消防、園林、食用菌三大主業。

在2015年末,天廣中茂當時分別以12億元、12.69億元收購中茂園林和中茂生物兩家公司,溢價率分別為90.83%、469.25%,由此產生了近13億元的商譽值。但同時,兩家子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業績承諾。

完成併購之後的天廣中茂一度實現了營業規模和淨利潤的快速增長,從2015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92億元、24.25億元、35.19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05億元、4.21億元、6.08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認為,在看似亮麗的數據背後,也存在讓人迷惑不解之處,比如對比2016年和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為4.21億元和6.10億元,經營現金流淨額分別為-3.86億元和-5.62億元,兩者並不匹配。

此外,自2015年天廣中茂收購中茂園林以來,天廣中茂就一直存在應收賬款高企的現象。2015年,公司應收賬款就達到了6.59億元,比期初增長136.31%。2016年,天廣中茂應收賬款再次增長至11.27萬元,比期初增長70.94%。2017年報顯示,公司應收賬款為15.56億元,比期初增長39.80%。

而在2018年上旬,天廣中茂的鉅額商譽合理性已經引發了深交所的問詢。

2018年前三季度,天廣中茂營業收入卻同比下降19.11%為20.9億元,歸屬淨利潤則為2.6億元,同比下降37.22%。而應收賬款則從期初的15.56億元繼續攀升至期末的20.56億元。

大股東深陷債務危機

天廣中茂的“危機”不止於此。

早在2018年,當時公司第二大股東邱茂國及其一致行動人邱茂期的部分股權面臨強制平倉風險,而後又被曝捲入民間借貸。截至目前,已是公司第一大股東的邱茂國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且部分被司法執行劃轉。而子公司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的部分銀行賬戶也已被凍結。

在重重困境下,2018年11月份,天廣中茂表示擬引入戰投深圳市東方盛來資管公司,並有意出讓控制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危機之下,公司希望將股權轉讓第三方東方盛,化解公司債務困境,並重獲投資者信任。

不過,從去年底至今,天廣中茂的問題仍在發酵。而東方盛來的助力,能否幫助天廣中茂能否化解困境,還需觀察。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