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新京報訊(記者 曹雁南)高玉樓與王嬌是大學校友,大學畢業後雙雙留在雲南昆明做設計師,結婚後有了可愛的寶寶。經常加班的工作讓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老人以及陪伴寶寶的成長。一個偶然的機會,高玉樓發現了短視頻平臺賣農產品的商機,從此他不僅自己成了著名的“芒果老鐵”,還帶領家鄉的貧困戶脫貧增收。高玉樓夫婦說,為了家人他們選擇回到農村,他們希望能儘快有自己的品牌更好地幫助鄉親們,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高玉樓打理自家的芒果樹。受訪者供圖

看了一條短視頻,他想回家賣芒果

王嬌和高玉樓是雲南麗江華坪縣一對普通的果農夫妻,王嬌30歲,高玉樓31歲,還有一個兩歲多的女兒“豆芽”。但在快手短視頻平臺上,他們可是大有名氣的“網紅家庭”,有著230餘萬的粉絲,一條文字狀態的點贊數平均在4000左右,視頻點贊更是條條過萬。

在新媒體時代投身拍攝短視頻,對王嬌和高玉樓夫婦來說幾乎是一件改變人生軌跡的事兒。在2016年以前,作為校友的王嬌和高玉樓大學畢業後都在昆明從事設計工作,他倆一個是3D動畫設計師,一個是裝修公司的設計師。

改變的契機出現在高玉樓新換的手機上。手機裡自帶了短視頻軟件,這讓高玉樓首次接觸到了這個領域。“一次下班時刷手機看見有人發切石榴的視頻,石榴籽顆顆都很紅很飽滿,非常吸引人。”一個僅有十幾秒的視頻,卻給高玉樓帶來很大的啟發。“評論裡很多人說想買,怎麼買?我一下覺得這是個商機 。”高玉樓的家鄉盛產芒果,自家也有果園。他當即想到,別人新媒體平臺上的銷售經驗,他或許可以複製。

隨後,為了更瞭解這個行業,他也看了不少相關果農的視頻、直播。“我還加了一些賣家的微信,看他們都是怎麼在朋友圈做生意的,學習了幾天,我覺得我也行。”可回家賣芒果的念頭卻遭到了妻子王嬌的強烈反對。在妻子看來,放棄工作回鄉務農,感覺簡直白讀了大學。王嬌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當時我的夢想就是能生活在城市不斷髮展,不想回到農村。”但最終因為高玉樓的父親生病,為了照顧家庭,夫妻倆協商後決定讓高玉樓先回家試試看。

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村民採摘芒果。受訪者供圖

很多網友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見芒果樹

這一試,就可再沒停下過。至今,高玉樓還能清楚記得2016年的6月20日那天的情形,那是他第一次在平臺上發出視頻介紹家鄉的芒果。他把芒果從完整到切開的過程錄下做了簡單的展示,卻一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僅第一天128元10斤裝的芒果就賣出了三箱,這讓他大受鼓舞。隨後,高玉樓開始嘗試直播的方式。因為家裡有著12畝的果園,果樹2000餘棵,很是壯觀,他很快就把鏡頭對準了這裡,帶領網友 “現場看貨”,讓網友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芒果生長、採摘的實地情況。“我們的芒果顏色有紅有紫,都是一斤多一個的分量,掛在樹上看起來非常誘人。而且,很多網友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見芒果樹,覺得很新鮮”。

高玉樓的家華坪縣位於川滇交界處,距離麗江市區兩百多公里,屬於典型的南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這裡從上世紀開始種植芒果,全縣芒果品種多達50餘種,是雲南最大的芒果生產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華坪縣的農業部門會定期組織大家免費學習種植相關知識,在果園裡現場指導大家如何修枝剪葉、施肥等,幫助果農科學種植。雖然高玉樓從小沒少和父母一起在果園幹活兒,但決心回鄉創業後,高玉樓還是去上了培訓班,“我想再系統地學習一下。”

培訓果然有用,高玉樓很快在短視頻平臺上打開了銷量,一個半月後每天已經能賣出30多箱,而到了當年8月中旬芒果成熟期時,數量甚至能達到近50箱,到年底時收入就已經達到20餘萬元,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底則又翻了一番。他的芒果視頻在平臺上火了起來,“那時候近1000多人看了視頻後要加我的微信買芒果,我根本忙不過來。”

老公當農民後優異的表現說服了妻子,很快王嬌也辭去了設計師的工作,夫妻倆一起投入到共同的芒果事業中。

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高玉樓拍視頻記錄日常生活。受訪者供圖

幫鄉親增收,5700斤蜂蜜兩天賣光

自己的生意上了軌道後,高玉樓也開始琢磨著幫幫大家。除了跟上門討教的果農分享直播平臺的賣貨經驗,他還主動給有困難的家庭做起了幫扶。因為芒果每年只有三個月的銷售期,空閒時間裡,高玉樓把目光投向了華坪縣的另一項特產——蜂蜜。今年春天,高玉樓和妻子去到了當地養蜂人張六哥的家裡,“我們到那之後發現六哥家情況確實很不好,他妻子患有疾病,兒子18歲那年去世了,家裡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兒,他是全家唯一的勞動力。”據高玉樓介紹,從1985年至今,張六哥養了30年蜂,一直靠此為生,但是一年辛苦到頭收幾千斤蜜,也只能掙兩萬多元。“他之前都是趕集去縣裡賣,或者等當地的蜂蜜企業上門收購,對方價格壓得很低。”

看到這樣的情況,高玉樓把張六哥情況用短視頻的方法紀錄下來,讓“老鐵”們一起幫幫他。果然,紀錄張六哥養蜂過程和家庭困難的視頻一經發出,大家反響熱烈,張六哥家的5700斤蜂蜜兩天就賣了個精光。“我們收六哥的蜂蜜,主要就是為了幫助他,所以價格給的也比企業收購時多了一倍多。”高玉樓說,他準備繼續長期幫助張六哥,“我們來負責售後等一切問題,讓他可以專心地養蜂,也更能保證蜂蜜質量。”

除了張六哥,高玉樓在自家芒果銷售之餘也開始幫助別的果農散戶們銷售芒果。“散戶相對於大果農來說是銷售季的弱勢群體。因為產量較小,一般需求量大的收購商不願意上門採購,覺得效率太低。我就主動聯繫,幫助他們在網絡上賣出去,讓他們更省心些。”算了算,高玉樓帶動了63家農戶銷售芒果,其中30戶為貧困戶,總的芒果銷售量超17萬斤,每戶增收1萬多元。這樣的成果,讓高玉樓和鄉親們特別高興。

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王嬌現在能每天陪著孩子成長。受訪者供圖

每天陪伴孩子成長,有時做菜有時釀果蜜

80多斤的芒果裝在揹簍裡,王嬌一個人扛起來就走,一點兒也不嬌氣,“天天干活,早都習慣啦。”王嬌說,此前她和老公在城市工作,為了生活,不得不把“豆芽”放在她外婆家,由於設計師的工作特別辛苦,就像網絡上說的“996”一樣經常加班,半個月才能見到孩子一面,每次和孩子視頻通話後都會偷偷哭泣。現在,能每天陪伴孩子的成長,王嬌已經深深喜歡上了鄉村生活,她覺得壓力小了很多,一年四季不僅有吃不完的新鮮水果與蔬菜,出門也不用擔心堵車,“和鄉親們一起幹活兒,有聊不完的天。”

王嬌和高玉樓:告別996,現在的生活是芒果加蜂蜜

果實套袋。受訪者供圖

如今高玉樓和王嬌都還在一線,和果農們一起幹活兒。“芒果已經開始結果了,現在才有紅棗這麼大。十多天後套袋,防止蚊蟲叮咬,7月份才真正到了成熟期。”

憑藉自己的勤勞與責任心,高玉樓成為了快手平臺的“幸福鄉村帶頭人”。這對他來說既是鼓勵,又是責任。“我和妻子將來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鄉親們脫貧增收,過上好日子。”為了這個目的,高玉樓如今正琢磨著想做自己的蜂蜜品牌。“我們家鄉的高山上氣溫相對較低,無法種植水果。老鄉們就只能靠養蜂為生,絕大多數人的年收入都在兩萬元以內。我們希望可以多幫助他們增產創收,幫助他們脫貧。”

平時,高玉樓會在平臺上發佈王嬌和女兒“豆芽”的生活視頻,有時是做菜有時是釀果蜜,視頻裡總有母女倆開心的笑臉。種種細節,讓網友們隔著屏幕也感受到了這個家庭的幸福。高玉樓說,他並不把短時頻僅僅當作發佈廣告的平臺,他是在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那種艱苦卻也甜蜜的生活。

新京報記者 曹雁南 編輯 張牽 校對 盧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