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明朝传统服饰,金发簪、绫巾,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你看过《锦衣卫》和《龙门飞甲》吗?这是400年前的服饰。2019年4月,在山东滨州博物馆,可以看到泰州出土的明朝服饰。明朝服饰是对传统服制进行创新性的恢复与回归。图为八宝孔雀补服。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自古以来,服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明朝服饰以其品种繁多,等级森严,制作精良。明朝中晚期的江南地区文化繁荣,人们的生活讲究。

据了解,泰州所有出土明代服饰的墓葬,都有共同特点:选用珍贵耐腐的楠木、柏木,精工制作棺椁,全用榫卯紧密接合,椁内放棺,棺外有椁,棺内外髹漆。

具体是怎样保存的呢?人去世以后擦洗全身,换上全套新的衣饰,外用包尸绸缎扎紧,塞进木棺中,棺内尸体下垫灯草,将木棺停放在少有人出入、环境较为稳定的堂屋里;安葬时棺椁间用桐油、石灰搅拌后填塞;椁外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全用石灰糯米拌和浇浆;在上层浇浆上再堆起高大的封土堆,使整个墓葬处于符合保护尸体条件的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这种尸体与服饰的防腐技术,已是相当高的水平,所以百年出土后依然不腐。

这是孔雀蓝釉香炉。

金发簪。雕琢纷而不繁,巧夺天工。

镶绿松石戒指。清代以前,绿松石又被称“甸子”。色泽淡雅,绚丽的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玉石,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历史。

银耳挖。

绸缎帽。

白玉瓶。

棉靴。

弓鞋。

云纹翘头鞋。你可以分清楚左右脚吗?

木篦,篦子的齿要比梳子密。理头发最忌讳起静电,牛羊角、黄杨木、树脂梳子防静电效果好。

铜镜。它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紫砂罐,它依然可以装茶叶。

绫巾是一种佩巾,既可佩戴在身上作装饰用,也可以擦手、脸和物品,男女通用。后来分工渐细:擦拭物品用的叫做“纷”,擦手拭面用的叫做“綐”。

明朝服饰,等级制度也表现在服饰上,影响深远,每一件文物都很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