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龍津橋,位於舒城縣城關鎮南門(原熙春門,編輯注:應為“迎薰門”

)外的南溪河上。南溪河又名鷗溪,古為縣河龍舒水(即今杭埠河)。杭埠河發源於大別山同安寨古井源,全程100多公里,流經舒城縣城南郊,河面寬闊,水流湍急。舊志記載:龍舒水“環抱縣治,故風光攸聚,人文鼎盛,連艟鉅艦直抵城煙”。它為東西航運帶來了方便,但也為南北交通增添了阻隔。舒城是廬州通往懷寧(今安慶)的必經之地。大約在南宋以後這裡就有渡口,後人為紀念北宋大畫家李公麟(安徽舒城人,字伯時,號龍眠)命名為“龍眠古渡”。渡口北岸有一個公麟巷,也是紀念這位大畫家的。華夏向有地以名人傳的風尚,“龍眠古渡”處修建了龍津橋,此橋當然也就名傳遐邇了。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南溪河(攝影 | 束文傑)

說到這座古橋,想到有件事值得一提。1994年前後,筆者在舒城縣文物管理所工作時,曾收到一封徵稿信,是當時的國家建設部和對外文委準備聯合編輯出版《中國古橋》大型畫冊,要我們文物部門提供關於“舒城南橋”的照片和資料。為了此事,我們訪問了有關人士,但得到是“不太清楚”的回答。但也有人說:“是不是南門外的龍津橋?” 根據這個提示,我們又查閱了清光緒三十二年續修《舒城縣誌》,其中對龍津橋的歷史沿革說:“明代有橋……明末毀於兵,河流改向七里河,橋遂廢”(卷之三《輿地志·山川》)。另外,在蕭仁丙的《重修舒城南門龍津橋碑記》中,也只有光緒年間重修龍津橋經過的記載。缺乏史料依據,龍津橋是否就是舒城南橋?一直不好認定。後來,我們在鄉下一個“老書箱”家中,無意間發現明萬曆七年《舒城縣誌》木刻本殘本,仔細翻閱,終於獲得了可靠資料,解決了這一懸案。萬曆志在其《輿地志》中記載:

“龍津橋即南橋”,後有夾註曰:“嘉慶中,知縣尤時雍在此處建石橋,後復傾圯。數年以來,素欲建橋而未有主者。萬曆中,知縣陳魁土始建”等文字。《舒城縣新建龍津橋記》為當時廬州太守葉逢春所撰,存錄於萬曆縣誌《藝文志》中。按葉氏所說:“橋鎖河流,狀之若龍,故以龍津橋名之”,至於後來所傳“因橋頭有水井兩口,如龍眼,故名之”系是附會。由此可見,南橋即龍津橋是確定無疑的了。龍津橋於明代萬曆七年,在南橋舊址上所建,原為十三垛平鋪石板橋,橋上能走車馬、行人,橋下能過木排、船隻,改變了原“龍眠古渡”渡河難狀況。後因明末清初戰亂,長期失修,毀於洪水,南北交通又重新靠船擺渡。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來源 | 萬曆《舒城縣誌》)

自古“龍眠古渡”就是官道必經之處,文書傳遞頻繁,商旅來往摩肩,擺渡船工深受其苦。據民間藝人方耀彬回憶,當時流傳著這樣兩首民謠。其一:“提起龍津橋,淚水兩大瓢。自從它塌倒,苦難受不了。擺渡挨官罵,還要對他笑。蠻官不講理,百姓苦難熬。”其二:“擺渡,擺渡,日子不好過。肩膀當馬凳,脊樑挨肚皮。遇到跑文書,翻臉就捱揍,再不修渡橋,船工就要跑。”擺渡船工和過渡群眾對此都十分無奈。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上世紀八十年代,龍津橋(來源 | 徐賢柱)

直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縣蕭仁丙主事,縣人集資仿明代形制重建龍津橋,歷時六年,始建成。雖然太平天國時期,陳玉成部將朱六為減輕城關水患,曾發動群眾治理,杭埠河主河道仍改走七里河,南溪河因之變窄,新建的石橋比原橋要短,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重建工程仍然艱鉅。且不說水下清基之難,空中架設之險,僅就鑿成一根長兩丈一尺(7米)、寬一尺二寸(0.4米)、厚一尺另二分(0.34米)的鋪橋面石條,一個石匠就需勞作八個月時間,加上運輸之苦,可想而知,僅就完成45根成品石條得付出多大的勞動!還有現在已無法統計的橋跺塊石和欄杆石材,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又是何等巨大!重新建造的龍津橋,為一花崗岩平鋪石板橋,總長一百二十丈(40米)、寬一丈二尺(4米)、六跺五孔。橋跺高兩丈四尺(8米),寬一丈六尺五寸(5.5米),東西直向排列,每跺伸延部分呈船首形,每跺之間平鋪七根石條,接頭處有斗拱依託,橋面兩旁石柱橫欄。橋的整體,設計合理,結構嚴緊,工藝精湛。船形橋跺,既能分洪排浪,又美觀大方,令人歎為觀止。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船形橋跺(攝影 | 束文傑)

宣統元年(1909),於橋之南建橋亭,飛簷翹角,彩繪碧瓦,額書“龍津橋”三個大字,飾以龍鳳呈祥、流雲花卉,氣勢非凡。亭內立石碑四塊,有邑人張大年所撰《重修龍津橋碑記》及捐資人姓名。橋亭毀於民國時期連年戰火,碑刻散失,在縣誌中還記錄了《重修龍津橋碑記》(見《續修舒城縣誌·藝文》)。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龍津橋(攝影 | 束文傑)

1982年,縣政府撥款對龍津橋進行了維修,並公佈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津橋像一位歷史老人,閱盡人間秋色。雖經百年滄桑,創傷累累,但仍不失為舒城古橋樑的標杆。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舒城人民在它的附近選址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啤酒廠,並以此命名為“安徽舒城龍津啤酒廠”,也許是得古橋之靈氣,“龍津品牌”一炮打響,為市場所歡迎。在企業改制中,“龍津啤酒”雖為“華潤”收購,但它為龍津集團開創了美好的前景。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在龍津啤酒廠前合影(來源 | 舒城微視)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龍津橋又以她深厚的文化蘊積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四方賓客,為遊人營造了展露才華的文化氛圍。聽不夠“南溪美,南溪美,頭枕青山腳踩翠。柳抱泉水龍津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民歌俚曲;看不贏“南來北往如拉線抽絲/冬去春來似飛雪揚花”

“春天花似雪/冬日雪似花”楹聯書法……龍津橋,雖說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橋,但它卻有著如此不平凡的經歷。時逢政通人和的今天,它將再展風采,創造新的輝煌!

安徽舒城:明代“南橋”今何在?悠悠南溪龍津橋!

古橋現狀(攝影 | 束文傑)

延伸閱讀

<strong>

<strong>


  • 作者:湯光升(原文刊載於《舒城文史資料》第五輯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