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留下遺言讓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有什麼特殊寓意?

Daenerys998


諸葛亮是忠義與智慧的化身,也是一位十分傳奇的人物。相傳,在諸葛亮臨終前,曾留下遺言:死後選派四名士卒抬著棺槨往南走,直至繩子斷開,便就地埋葬。這種為墓地選穴的方式,無疑是非常奇特的。那麼諸葛亮為何要這麼安排呢?

要理解這一問題,首先要從東漢末年極度猖獗的盜墓說起。

自黃巾軍起義開始,又經董卓作亂,各地群雄並起,諸侯逐鹿,戰亂迭起。由於社會的動盪,使得漢王朝的統治風雨飄搖,而不少人為了擴充軍隊,便開始盯上了墓葬裡的財寶。因漢代盛行厚葬,許多皇室和世家大族的墓地,都有大量金銀珠寶,而這些財富一旦被盜墓者盯上,那麼勢必會被洗劫一空。

相信大家都知道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文》中,曾怒指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來盜墓掘金。儘管此說有些誇張,但卻反映出當時一些軍閥的確曾靠盜墓來豢養軍隊。而諸葛亮所生活的時代,正好經歷這些慘不忍睹的景象。

古代為了防止墓葬被盜,也是耗費了巨大心力。然而,儘管如此,再堅固的防盜手段,也抵擋不住鍥而不捨的盜墓賊。所以,將墓葬的位置隱匿起來,也成為了一個頗為有效的防盜手段。不過,多數人為了便於子孫祭祀,還是會留下標誌,甚至建造享堂的。

顯然,諸葛亮的想法比較別緻,他生前未公開透露自己的墓葬位置,在臨終時有想出了這樣一個法子,讓四個士卒抬著自己的棺槨往南走,繩子斷了便就地埋葬。這一一來,除了拖棺而行的人,其他人都不清楚具體墓穴,也就保障了墓葬的安全。

可是,如果問題僅僅解釋到這裡,那麼就太過小兒科了。因為,這個傳說很可能是一個諸葛亮放出的“煙霧彈”,本就是為了迷惑別人的。

以蜀國丞相的身份,諸葛亮死後是不可能不大興土木,建立奢華墓葬的。可是,太過招搖,則會引人惦記,早晚是要被盜的。所以,墓穴肯定要相對隱秘。為了斷了盜墓賊的念想,諸葛亮特意立了這樣一份“假遺囑”,來迷惑世人。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還有另一個版本:那就是諸葛亮墓歷經一千餘年夜沒有找到,後人便發揮想象,給這位傳奇人物再次附會了引人入勝的故事。這個故事,便是開頭所講的,所謂以四人抬棺南行,繩斷則下葬。

總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墓葬的選址,肯定不會像傳說的那樣“草率”,他臨終前的那份遺囑,可信度並不高,更像是個煙霧彈。對於這個傳說,我們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且不可深信。或許,沒準哪一天,蜀地便發現諸葛亮的墓葬了!


夕陽下的晚楓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就是神話和智慧的化身,似乎他是無所不能的。

就連他死後,埋葬到哪裡,他都給規劃好了,甚至於是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好處,他都算的清清楚楚得了。

那麼諸葛亮死前,為什麼要求別人抬著他的棺材向南抬呢?又為什麼非要繩斷才可以下葬呢?其實這裡面是大有學問,我給大家來整理一下。

諸葛亮去世後,向後主劉禪稟報,說希望在自己去世後,能讓劉禪給自己安排四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讓他們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

至於走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諸葛亮也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回覆,那就是什麼時候,能把抬棺材的繩子給磨斷了,就是他的下葬之處。

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種奇葩的要求呢?

說實話所有的原因,都是盜墓惹的禍害。諸葛亮很怕自己去世後,會落一個死無全屍,所以他才這樣安排自己的葬事的,目的就是想死後落個全屍。

他斷定給他抬棺槨的人,肯定不會規規矩矩的,抬著他向南走,直到繩子磨斷,才把他下葬的。你還別說,到了他去世的時候,果然如他所料。

那四個抬棺槨的人,走著走著就很累了。

他們根本就沒有力氣再走了,所以,就有一個精明的人,說我們把繩子給剪斷,就這樣把他給埋了吧。

反正上面要問,我們就說繩子已經磨斷了。

等這幾個人埋葬好諸葛亮,回去之後,給劉禪稟報這件事去了。劉禪不相信,他有疑問,那麼粗的繩子,不抬個十天半月,怎麼可能這麼快就磨斷了呢?

劉禪找人,對他們四個嚴刑拷打,他們幾個終於認了。最後,因為他們犯了欺君之罪。劉禪只好把他們給處死了,其實這也是諸葛亮早就預料到了的事。

因為只有殺了這四個人,這個世上的人,才真正的不知道他到底埋葬在了那裡。所以,這樣也就沒有人能找到他的棺槨了。也就沒人能挖他的墓,毀他的屍了。

你說這樣的諸葛亮是不是很機智呢?

而事實上根據《三國志》的記錄,諸葛亮是埋在了漢中的安定山了,但是,由於諸葛亮的墓,至今沒有發現,所以,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埋在了那裡?

但是,至於題目中說的這種關於諸葛亮的下葬方式,絕對是後人杜撰的。是不可信的。


漢史趣聞


諸葛亮在中國的大名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但是,真正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個凡人,他也沒有那麼偉大。

他之所以能在中國,被後人廣為人知,全部是拜《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所賜。

羅貫中已經把他給妖魔化了,三國時期很多沒有發生的事情,或者是別人做的事情,都被羅貫中給安排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一場很有名的戰役,也就是赤壁戰爭。

在大家的印象裡,這個仗應該是諸葛亮打的,而且諸葛亮還借了東風。

但是,實際上這個仗是東吳的都督周瑜策劃實施的,從開始到結束,諸葛亮沒有貢獻一點力量了。

更不要說,他施法借東風到故事了。

還有草船借箭的故事,也不是諸葛亮的原創。只不過都被羅貫中給強加到諸葛亮的身上的了。

說實話若是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的話,他早就滅了曹操和孫權,統一三國了。實施上他沒有了。

所以,關於在他身上發生的很多傳說,我們的期待,也不要那麼大了。

正如題目上所說的,諸葛亮臨死前,留下遺言,讓四個人抬著他的棺槨一直向南走,直到繩子斷裂,就是他的下葬之地。

那這裡面又有什麼玄機呢?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再怎麼說也是一個手握大權的人,無論是蜀國內部,還是曹操,孫權那裡,可以說都有諸葛亮的仇人,而且還不在少數。

這些人巴不得抽了諸葛亮的筋,喝了諸葛亮的血呢。

諸葛亮若是去世之後,他的屍首肯定不能保全了。

為了保全自己的屍首,不被自己的敵人加以報復,他只好使用這個策略了。

我們說說這個策略高明在哪裡。

諸葛亮去世前,特意告訴劉禪,讓劉禪給他找四個大漢,抬著他的屍首,一直向南走。之所以向南走,是因為南邊,沒有諸葛亮的仇敵。

直到把繩子勒斷了,才是他的下葬之地。

他早就知道,四個人抬棺材若是想把繩子個勒斷了,那太難了。

所以,他斷定那四個抬棺的大漢,不會那麼老實,直到把繩子抬斷為止。

但是,若是他們不按照劉禪叮囑的執行的話,就犯了欺君之罪。

這樣的話,劉禪就會因為他們犯了欺君之罪,而把他們給殺掉。

經過後來的證明,那四個大漢果然把繩子給剪短了,回去之後,就被劉禪嚴刑拷打,逼出了真相,然後就被殺了頭。

這樣的話,就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到底是埋葬在哪裡了,因為直到真相的四個人,已經被劉禪給殺了。

你看諸葛亮是不是很高明呀。

其實這個也僅僅是一個故事,不是歷史事實,是後人根據諸葛亮的做事風格,想象出來的。

而事實上《三國志》上記錄,諸葛亮是埋葬在了漢中的定軍山。


史學達人


說到辯論,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始祖,那就是諸葛亮,先是大戰王司徒,再是大戰王朗 簡直就是妥妥的學霸啊!作為智慧與才能的化身, 諸葛亮的葬身地點更是撲朔迷離,但據說他死前留下了,這樣一句囑咐;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嗎?

有人說古代智者在臨死前都會有所感知 ,所以諸葛亮在死前就有了先知,留下這樣的話也是為了能塵歸塵土歸土, 生前太過聰慧 。死後自然要隨緣而葬了。

也有人說這是諸葛亮的高明, 這話絕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

四人抬棺, 往南走, 繩斷下葬, 潛在的是, 四人乃是最低級的葬禮。 一般小兵小將死後才會四人抬棺, 當時蜀軍交戰。 如果大搞葬禮必然會被發現, 但如果葬個小兵 。四人抬棺就可以掩人耳目啦!

再來這個, 往南走, 則是蜀軍北伐 ,往南就是回都城, 往家走啊。而最後的 ,繩斷下葬。 則因為古人觀星之術十分了得 ,諸葛亮害怕死後。司馬懿得知自己的下葬地點。

所以直接交給天來定, 但諸葛亮棺木下葬後 ,抬棺之人覺得太過辛苦。 於是就中途葬了,劉禪得知後大怒。 當即就把這四人殺了, 殺後才發覺忘記問了墓地。

因此一代臥龍諸葛亮的墓也就成了謎,但在歷史上, 三國本身就有薄葬風俗, 就連曹操 ,曹丕這樣一代帝王,也是一口薄棺, 甚至據稱曹操是穿補丁入葬 。

這也大大降低了盜墓的可能,古人的智慧真是妙不可言啊!


愛問愛答


首先澄清一下,《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妖魔化,很多的歷史事件(比如空城計、火燒上方谷)正史中不曾發生,今天只是就事論事,說說諸葛亮被妖魔化的精彩故事。相傳諸葛孔明乃是姜子牙轉世,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八卦,無所不通。病死五丈原後,留下遺言讓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此中寓意諸葛孔明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被司馬氏所滅,導演這出“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武侯墓,也就是諸葛亮墓在如今的陝西勉縣定軍山腳下,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進入墓區陵園,一片漢柏古松呈現在眼前,清幽、古樸。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墓前有一小亭,被稱作“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丞相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珠,枝繁葉茂,濃蔭如蓋,被稱作“護墓雙桂”。你可能會說,建造這麼好,那肯定就是諸葛亮的墓穴所在地了,其實不然,這是後人為紀念諸葛亮而建造的衣冠冢而已。



那麼諸葛亮真正的墓穴在哪兒呢?接著往下走,拋開真相!

一:山崩地裂

魏延夜闖營帳,踹滅了燈盞,諸葛亮知道自己陽壽將盡,在彌留之際,囑咐後主劉禪,在自己死後,將屍體入棺,派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劉禪對於這位給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遺言不敢不從,便吩咐四個關西壯漢抬棺往南走,這幾位壯漢將棺木抬到定軍山的時候,突然電閃雷鳴山崩地裂,大水順山而下形成泥石流,將抬棺四人與棺木一同掩埋,因此無人知道諸葛亮的棺木究竟埋在哪裡。


二:揣摩心思

還有一種關於四人抬棺往南走的傳說,同樣又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據說四人抬棺往南走的前三天相安無事,到了第四天的時候幾個人心裡開始有了小心思,他們開始議論紛紛,互相說這麼粗的繩子抬到什麼時候才能斷,於是就用刀子劃了幾下繩子,第五天的時候趕上天下大雨道路泥濘,幾個人越走越不耐煩,就故意顛簸,忽然繩子斷掉,幾個人就地將諸葛亮的棺木掩埋,回去覆命。當初諸葛亮囑咐劉禪如若抬棺之人七日之內覆命,回來後定斬不饒。就這樣,幾個人被斬,棺木也就下落不明瞭。


至此關於“抬棺往南走”之說已經結束,你可能會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早已經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被司馬氏所滅,而他和司馬氏交戰多年,蜀國滅亡司馬氏必然來挖他的墳墓,才導演這場“四人抬棺繩斷下葬”的戲劇,目的就是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其實不然,歷史皆為後人所著,世人又受《三國演義》侵害,而羅貫中又極力“捧劉貶曹”,因此人們想當然的將諸葛亮“妖魔化”,縱然諸葛孔明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人稱讚,但換個角度去想,“做好事不留名”豈不是太傻,故弄玄虛讓後人記住,僅此而已!



小小嬴政


歷史的味道我知道。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病逝在五丈原,三國第一璀璨之星就此隕落。諸葛亮去世前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他被葬在何處至今無從得知。而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唯一的線索也只有諸葛亮臨終時的那句遺言:讓四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下葬。這究竟有何寓意?

五丈原位於今天陝西省寶雞市,它的正南方向就是漢中,漢中是蜀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城池。那麼諸葛亮讓四人抬棺往南,根據他的推算,繩子斷的那一刻,估計已經到達了漢中,諸葛亮是想用他的靈魂守望蜀國這個要塞。所以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定軍山有後人為諸葛亮修的大墓。這種葬於定軍山的說法是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形下才會發生的。

但這終究是個謎,因為士兵會耍心機,繩子未必會有諸葛亮料定的那般堅固。也有人說,對於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這些因素他早已料到了。正是因為擔心有人會盜他的墓,所以他才故意這樣安排,要的就是這些捉摸不定的因素使得它的墓冢成謎。

第一種可能。繩子沒有做手腳,四個大漢偷懶。四個大漢抬了幾天後,就累得不行,索性將諸葛亮就地亂葬了。回去覆命後,就被劉禪殺死了。

第二種可能。四個大漢沒偷懶,在繩子上耍了心機,故意將繩子割開了一半,結果抬了幾天後繩子就斷了,繩斷下葬就這樣把諸葛亮葬了。回去覆命,還是被劉禪殺了。

第三種可能。四個大漢沒偷懶,也沒耍心機,就按諸葛亮的遺言去做。但諸葛亮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幾日後會下大雨。四個大漢在雨中抬著諸葛亮的棺木,但突發了山洪或是泥石流,將他們一起給掩埋了。

從五丈原到定軍山之路,突發的各種因素,可以斷定諸葛亮全想到了,他也正是藉助這些突發的因素使得他的歸宿成了一個永恆之謎。上述三種可能,你更傾向哪一種呢?


讀文學史詩


《諸葛亮死前最後遺言,四人抬棺繩斷下葬,劉禪知道原因後無地自容》:

公元234年,蜀漢已經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這幾年曹魏經過韜光養晦,國力已經大增,東吳又是聯而不合。值此危難之際,54歲的諸葛亮不得已繼續北伐,通過這種方式來耗費曹魏國力,畢竟蜀道這種天然關隘是必須利用的,而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是第六次出祁山。

諸葛亮這次的對手又是司馬懿,這個難纏的對手,數次使得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化為泡影。這一次也不例外,堅守不戰的司馬懿看準了蜀軍的短板,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逼迫蜀軍不戰而退。諸葛亮心急如焚,而且夜光天象還發現了自己大限將至。

北伐大業未成,諸葛亮難道就要隨先帝而去,可屆時又有什麼面目去面見先帝呢?諸葛亮只得使用七星燈這種方式來改天命,同時也是在拿自己賭蜀漢的國運。結局就是證明了蜀漢不得天命,諸葛亮實則逆天而行,諸葛亮就此即將隕落。

而死前諸葛亮將後事交代給了姜維,第一就是要防止魏延造反,第二就是如何撤兵,所以才有了死諸葛嚇死活仲達的傳奇。對於如何安葬自己,諸葛亮要求將自己下葬到定軍山,而且最後一句遺言就是安葬自己於定軍山,而且要四人抬棺向南走,繩斷即下葬,這一條令人不解的遺言十分令人驚奇,但是實行後的結果卻使得劉禪無地自容。

諸葛亮下這道遺命之後,四人抬棺抬到第四天才回來,但是當天便天下大雨,引發了泥石流。結果就是諸葛亮下葬之處成為了謎團,無論怎樣都找不到了。眾人方知諸葛亮用意,諸葛亮死前知道定軍山會爆發暴雨,所以才如此做,為的就是不讓眾人知道自己下葬之處,因為諸葛亮覺得自己北伐沒成功,實在是死後都無面目見世人。

而諸葛亮的隨葬品簡直是簡陋,還比不上一個普通官員的隨葬品。諸葛亮深知蜀國貧窮,不能為自己的葬禮耗費太多的國力,所以才會有如此考量。諸葛亮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最好詮釋。

<strong>


小司馬遷論史


《諸葛亮下葬之謎,最後的心理戰》

各位朋友肯定知道傳奇人物,諸葛亮,能力非凡出將入相,堪稱神話,不僅如此,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奇門八卦。

那麼如此傳奇的人物死後究竟下葬何處呢?

他既然懂天文地理奇門遁甲,他的墓穴必定是風水寶地啦!

其實諸葛亮的下葬位置,有明確記錄,就是在定軍山。那麼為何就是找不到咧?

原因很簡單,他不想死後被仇人所打擾。所以沒有立碑文,沒有修顯眼的墓地!

他的下葬方式也算奇特無比,關於此,說法很多,方式大同小異,只是細節不同而已!


第一種:據說諸葛亮臨終前交代是,自己要下葬定軍山。至於具體位置是哪裡,他會安排好,自己選點。

這些人就奇怪的問,人都死了還可以自己選?諸葛亮說,仙人自有妙計。

他的要求是,死後放入棺木中後,幾個人抬棺一直往定軍山方向走走,當抬到捆綁棺木繩索斷裂,棺木落地之處,就是最後葬身地。

蜀國君臣他死後遵守他意願,按他要求一律照辦。但進入定軍山不久繩索突然斷啦,這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諸葛亮所說,此處就是他葬身之處,於是就挖穴準備埋棺木。這時旁邊突然發生一聲巨響。原來是山崩,崩出一個口子剛好夠棺木下葬。

好吧,諸葛亮是神仙,奇人奇事自然不可用常人之心對待。奇門遁甲如此神奇,姑且我們就這樣相信吧

還有第二種說法是關於心理遊戲的,這個說法,我個人認為,比較符合實際!

諸葛亮同樣是要求死後葬在定軍山,也要求四人抬棺,不需要任何儀仗,就單單抬棺幾人,跟隨他下葬,要求是往定軍山走。

棺木繩索斷裂處就是下葬之處,抬棺之人不用管他即可歸去(這個事好奇怪誰埋他啊)我們繼續看。

其實古代抬棺繩索可不是隨便什麼東西哦,能說斷就斷的。

哪都是粗糙的大繩索,原來諸葛亮早算好,抬棺人心理,那就是沒有那麼好耐心,中途肯定會出妖蛾子,所以故意設套。

這也是諸葛亮過人之處,抬棺人開始安安心心走了三天,第一天心態都很好。第二天開始有小心思啦。到啦第三天,他們開始議論紛紛,互相說這麼粗的繩索抬到什麼時候才能斷啊?

於是就用小刀劃了幾下,這樣比較容易斷了。這是正常人的心理反映和做法!

到啦第四天的時候天下起大雨,求雨算雨對於上知天文的諸葛亮而言,不過雕蟲小技。

抬棺的人越走越不耐煩,於是就故意顛簸,繩索就真的斷裂了,畢竟大繩索被劃的跟小繩索大小。於是抬棺四個人一看,繩索都斷啦,就說明任務完成了,可以回去覆命啦。 於是興沖沖往回走。

可是諸葛亮臨死前就有跟屬下說好,如果抬棺之人七日之內就回來,必然有問題,直接處罰後面的不用管啦。

看見回來的四個人,再看看時間才四天,屬下當然明白有問題,於是下令吧四人關起來。並親自派人去沿途找尋棺木。(總不能讓諸葛武侯流落野外吧)

哪知道因為下大雨,出現多處泥石流塌方,諸葛亮的棺木居然找不到了!

就這樣,一代傳奇人物諸葛亮就如此下葬,沒有任何的碑文與墓穴留下!

這第二種說法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

第一,諸葛亮算準了抬棺之人的心理,他們必然不會按照要求完成任務。

第二,他算準了天氣和時間,以及大概的位置。

第三,他算準了,必然會有屬下去找她,然而他的願望就是不讓人找到他。

最後他成功的將自己安葬在一個,除啦抬棺者,沒人知道的地方,這個地方還因為他算準的下雨經歷了泥石流,最後棺木隨他心願,無影無蹤。

好吧,傳奇之人,總有傳奇之處,各位如果對,這個傳奇的說法有什麼想法可以說一下,其實我是,不太相信的。


阿斗不傻


給大家看一個不一樣的故事,相傳諸葛亮生前吩咐讓四名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跟隨蜀軍一起南撤,楊儀和姜維也就照辦了,數天後,大軍先行回到成都,而四名士兵剛好走到了定軍山腳下,一個個都在想這繩子什麼時候才斷啊?丞相吩咐要繩子斷的地方才可以下葬,說話間,繩子竟然真的斷了!於是他們趕緊挖坑,頓時天空烏雲密佈,地動山搖,隨著一聲巨響,山上的石土頃刻間垮塌下來,他們還沒回過神來就已經被石土掩埋,而諸葛亮的墓地也一直到現在都無人知曉,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都是諸葛亮的衣冠冢。

那麼諸葛亮為何要繩子斷了才下葬?有什麼寓意嗎?

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諸葛亮在棺材裡說,早知道我就說清楚一些,省的你們天天為了這個事情操心,先說說為什麼諸葛亮要求繩斷下葬?一是為了迷惑司馬懿,讓他找不到自己的墳墓,二是為了不被後人盜墓,要知道三國時期是盜墓風興起的時期,誰也不想死後還不得安寧。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只需要四個人抬呢?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撤退時總不能大張旗鼓吧,諸葛亮用最低配置,無非就是為了不引起曹魏的注意,再加上即使這四個人途中遇到別人,他們也不知道是諸葛亮的棺木,因為他們認為堂堂一國宰相,怎麼可能是這種操作?也太簡樸了吧!

所以說諸葛亮自己都不知道葬在什麼地方,別人還能知道嗎?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瞭解不一樣的有趣歷史】


羽評郡主


歷史上總有那麼一些人的陵墓是找不到的,就算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陵墓,大多數也只不過是衣冠冢罷了,因為很多人不願意讓其他的人找到,比如今天要說到的諸葛亮就是如此。每當提到諸葛亮,我們都會想起他打的那些勝仗,以及他出的那些謀略。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傳奇性人物,如果不是劉備請他出山,我們也就不會了解到諸葛亮這個人了。

據說,他在臨死之前還給自己用了一計,正是因為這一計,所有人都沒能夠找到他埋藏的在哪裡?他是在第六次北伐的時候死掉的,他前面經歷了五次北伐,而這一次卻支撐不下來了。畢竟諸葛亮年齡也已經大了,所以就算是那時候去世也是比較正常的。諸葛亮去世時是53歲,他臨死之前,讓他的那些下屬一定要把他埋葬在定軍山,但不要找一個很標誌的地方。

他希望那些士兵可以到達定軍山裡面,一直往南走,什麼時候揹著棺材的繩子斷了,就把他埋葬在哪裡。確實如此,在他下葬的時候,總共有四個士兵抬著他的棺材去了定軍山,可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可能是因為繩子的質量太好,也可能是因為這四個士兵太過勞累,沒有等到繩子斷,就把他埋葬在了定軍山的一個地方。畢竟,棺材還是很重的。

相傳,四個人在定軍山走了整整一天一晚,每個人都特別的累,可是繩子還沒有斷,所以這四個人就用刀把繩子給割斷了,隨便找了一個地方,把棺材埋在了那裡。然後,回去回稟了劉禪,劉禪當時還很不願意,並且處置了這四個人,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再也沒有人能夠知道這個棺材是埋在哪裡了?但是,每一個版本的說法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看過樑州記就能夠發現,並沒有定軍山這麼一說,劉禪是讓這四個士兵帶著諸葛亮的棺材一直走,選擇了往南的方向,直到繩子斷了之後才可以安葬。但是,這四個人走了很長時間繩子都沒有斷,他們就隨便找地方埋葬了。劉禪讓人去調查真相,一直到真相大白後,就把這四個人給殺了。

其實有人覺得這本來就是說好的,之所以會這樣做,就是不希望能夠讓人找到諸葛亮的墳墓。畢竟,諸葛亮之前得罪過很多人,如果讓別人找到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把他的墳墓給挖掘出來,這樣就沒有辦法安葬了。你們覺得,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