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又到週五了,按慣例我們還是來看看視頻放鬆一下(*^_^*)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報道君今天推送的微視頻裡,我們採訪了幾位研究中國問題的知名外國學者,他們講述了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變化的感受和分析。

歡迎點擊文內視頻觀看。

https://v.qq.com/x/page/d0509ail29b.html

歡迎點擊視頻

《時代的起點 重新再造一個新中國》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54門禮炮齊鳴28響。人民領袖毛澤東莊嚴宣佈:“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這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成為了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西方的中國研究專家們關注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英國知名專欄作家、前倫敦市副市長約翰·羅斯說到: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那就是在這一時期(1949年—1978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有了大幅增長。在毛澤東仍舊健在的27年裡,中國人均壽命年均增長一年多,每年都有所增加,這在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這讓人震驚。因此,改革開放前30年,不僅是關於中國民族獨立的這個老問題得到了解決,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


除去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外,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長久以來,似乎像中國那樣的國家都被(西方)視為無法進行工業化建設,無法與西方國家競爭等等。但是我們看到,自二十世紀中期,在1949年革命時期,也是亞洲許多地方結束殖民統治的時期,我們看到世界發生了變化,建立起了一種新的可能,即世界不一定為西方所主宰,西方只佔人類的一小部分。

“回顧過往,我們看到新的可能出現在二戰結束後的那段重要時期裡”,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學與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員、知名作家馬丁•雅克這樣說到: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中國的變革取得了成功,這意味著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可以從貧窮和落後走向經濟現代化,獲得新的生機活力。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新的歷史時期自然有新的社會面貌,新中國的變化全世界有目共睹。

新中國更強調婦女權利、新秩序建設、閒置工業產能開發,如“三線建設”。這些都有助於鄧小平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可以說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他這樣說:

視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研究兩個時代、兩個歷史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和後30年)的相關性,瞭解我們所做選擇的原因,而不應該僅僅因為身處其他意識形態而妄加批判。

歷史前行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歇,唯有客觀和理性,正視成就或是失敗,才能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