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從“風沙漫天”的貧困縣到“綠水青山”的“全國百強”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延安訊(劉偉 記者 程立忠)4月15日上午,記者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團走進吳起縣。綠樹抽枝,山花爛漫,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淡淡的花香。遠處湛藍的天空下群山吐綠,山坡上一棵棵芳香濃郁的桃花杏花爭奇鬥豔,讓人心曠神怡。春意盎然的吳起,興旺發展的產業,生態宜居的鄉村,幸福美滿的農民,構成了一副動人的畫卷,而這一抹抹春色,都來自於吳起縣實施退耕還林的成果,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山花爛漫、芳香濃郁的吳起縣一隅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退耕還林一隅

率先退耕還林 造就綠水青山

吳起縣位於延安市的西北部,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屬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地貌由“八川兩澗兩大山區”構成,總面積3791.5平方公里,人口近15萬,其中農業人口10.5萬。這裡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還是全國退耕還林示範縣。

原來的吳起縣漫山放牧,植被破壞嚴重,有時“風沙漫天”,生態環境惡劣,群眾廣種薄收,是有名的貧困縣。“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這就是當時吳起的真實寫照。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大吉溝公園退耕還林展覽館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大吉溝公園退耕還林展覽館講解員杭佳妮介紹退耕還林情況

日益惡劣的生態環境和尖銳的林牧矛盾,成為吳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1997年,吳起縣領導班子為解決該縣生態與群眾生存的矛盾,積極尋找和探索“雙贏”藥方。經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後認識到:廣種薄收,漫山放牧是導致吳起陷入長期貧困的主要原因;以封山禁牧為突破口,是改善生態、脫貧致富的唯一正確途徑;改良畜種,舍飼養蓄,是封禁退耕順利實施的基本保證。1998年,吳起縣率先進行退耕還林,該縣委縣政府做出了封山禁牧、大力發展舍飼養羊的決定,確立了以“封山退耕、植樹種草、舍飼養羊、林牧主導、強農富民”的開發戰略,以建設“集約高效型農業,保護效益型林業,商品致富型畜牧業”為結構特徵的生態型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關於封山綠化舍飼養羊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全縣整體封山禁牧,在黃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採訪團記者採訪吳起縣五穀城鎮村民趙丕貴

五穀城鎮馬崾峴流域,之前不僅植被遭破壞嚴重,而且土地尤為貧瘠,1984年實施封山育林,種草養蓄,很快恢復了生機,到1997年,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7.7%,人均產糧和純收入達到750公斤、1200元,較吳起縣平均水平分別高出475公斤、493元。該縣氣候條件最差的周灣、長城兩鄉鎮,1983年開始無定河流域綜合治理,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植被恢復迅速,自然災害明顯減少,為吳起率先實施退耕還林積累了經驗。

為了讓農民改變過去傳統的散養放牧方式,吳起縣首先改良羊的品種,改造養羊設施,發展小尾寒羊。讓百姓在退耕坡地上種植紫花苜蓿,做養羊飼料,就地解決了設施養羊的飼料問題。當年,全縣淘汰出欄土種山羊23.8萬隻。1999年,國務院提出“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十六字”方針後,該縣及時完善了工作思路,除人均留足2畝口糧田外,一次性將25度以上的155.5萬畝坡地退耕到位,按照“先禁牧退耕,後還林還草,先綠化荒山,後調整產業”的思路,幹部群眾頭頂烈日和風沙,在荒山和陡坡裡紮下根,種草植樹;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坡上還林還草。通過幾年努力,昔日荒山禿嶺均披上了綠裝。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所展示的“兄妹造林”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圖片所展示的是退耕還林前後對比圖

吳起縣馬湫溝村有10個村民小組,198戶904人,有退耕地9459.3畝,荒山確認面積4286畝,基本農田3200畝。原村主任趙志亮說:“我是退耕還林的參與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當時,政府開始封山禁牧,搞退耕還林,農民都不同意。因為村裡90%的農戶都養羊,養羊最少的也有50多隻,我當時是村主任,包括我內心也接受不了。”由於當時種的小米、蕎麥、洋芋及雜糧,一畝地一年純收入20多元,農民心裡也盼著能有更多的收入;“‘四個蹄子 一把刀’吃了樹苗啃了草,年年造林不見林”。趙志亮看到生態環境持續遭破壞的嚴重情況,而退耕的土地政府還給發補助,他就轉變觀念,並挨家挨戶地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帶頭把自己家的羊賣了,經過政府和村上慢慢地做思想工作,全村的羊都賣光了。隨後,全村人在退耕的地裡進行植樹造林。該村退耕之前人均16畝地,退耕後,政府把留下的4畝坡地推成平地,達到人均2畝口糧田。2001年政府一次性兌現了前3年的退耕還林糧食補助。“從1998年國家第一輪退耕還林每畝補助160元,到2007年國家出臺政策,把補貼再延續8年每畝補助90元。這樣收入有了保障,農民心裡也踏實了。政府給退耕還林戶的補貼比原先種糧強多了,村裡男人婆姨整天上山栽樹,老人小孩也搶著去。幾年後,滿山都變成綠色了,山上的灌喬木、桃樹、杏樹等都鬱鬱蔥蔥,綠樹成蔭,氣候發生了變化,年降水量也增加了。如今,馬湫溝村民的生活都比以前好多了,2018年村民山桃、山杏、沙棘戶均收入10000多元,外出務工和種糧食人均純收入已達到12000元。”趙志亮滿面笑容地說。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圖片所展示的是封山禁牧舍飼養畜第一人許志洲(左一)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展覽館圖片所展示的是時任吳起縣委書記郝彪(右二)在調研

象馬湫溝村一樣,吳起縣一批村子逐漸隨之效仿,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種草,舍飼圈養髮展小尾寒羊,不僅造就了吳起全縣的綠水青山,還使群眾獲得了經濟收益。

20年來,吳起縣累計退耕還林244.79萬畝,其中經國家確認面積190.67萬畝(退耕地99.28萬畝)。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71平方公里,治理度由1997年的39.7%提高到52.4%,林草覆蓋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土壤年侵蝕模數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萬噸下降到目前的0.5萬噸,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2017年的587.5mm。是全國退耕還林實施中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積最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縣,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的一面旗幟。先後被授予“全國退耕還林示範縣”、“全國造林先進縣”、“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全國退耕還林與扶貧開發結合試點示範縣”等榮譽。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吳起縣白豹鎮韓臺村民白治軍在蔬菜大棚介紹蔬菜生長情況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採訪團記者在白豹鎮韓臺村白治軍的蔬菜大棚裡進行採訪

發展林下經濟 實現脫貧致富

“退耕還林就是好,山青了,樹綠了,空氣也變好了,現在我們可以發展林下經濟。今年我散養柴雞1800只,種一個蔬菜大棚,又開一個柴火雞農家樂,2017年脫貧了,還被延安市政府評為‘脫貧之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吳起縣白豹鎮韓臺村村民白治軍笑盈盈地對記者說。

今年45歲的白治軍,因妻子張海豔患病,2008年做手術欠債20多萬元。他外出打工幾年,也沒賺下錢,2015年確定為貧困戶。憂愁之際,他發現別人養雞賺了錢,悉心考察了好幾回,決定回家發展。

2015年,白治軍從親朋好友處借了8萬元,開始散養柴雞,第一次買了800只小雞娃,因為他從沒養過雞,也沒有養雞技術與經驗,就到書店裡買回了幾本養雞的書來讀,但一時還弄不明白。這時候,韓臺村村支書孫佔軍給他幫了大忙,請來了縣上的畜牧技術員給他講課、指導,按時防疫,幫他解決了技術問題,渡過了難關。2016年7月,鎮政府投資6萬元,給他建了一個蔬菜大棚,讓他發展產業。白治軍在蔬菜大棚裡種植的黃瓜、油菜、韭菜、青椒等無公害蔬菜,這些疏菜不打農藥、不上化肥,可放心地吃,但不對外賣,都供自己的農家樂用。2017年5月,白治軍的“柴火雞農家樂”正式開業。農家燉土雞、雞蛋炒韭菜等農家菜吸引著眾多遊客。菜、蛋、雞等都是自產自銷,保證質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服務。這一年白治軍養雞5000只,賣雞、賣雞蛋收入近15萬元;他的農家樂營業額達到18萬元,純利潤10萬元。當年實現經營收入33萬元,純收入20多萬元。

“2018年雞賣了3000只,雞蛋都供給自己農家樂了,而且供不應求;農家樂每天平均營業額800多元,年毛利潤28萬多,年純收入有25萬元,家庭人均純收入6萬多元。”白治軍笑著說。

韓臺村距縣城26公里,共有173戶782人。主導產業是苗木,有90%的農戶都有苗木產業;村上還有一個養牛場共養牛20多頭,3個養豬場共養豬100頭。今年,村民預計收入200萬元以上,現在全村苗木價值近1000萬元。

吳起退耕還林開創的黃土高原“綠色革命”效應

本報記者採訪白豹鎮韓臺村書記孫佔軍

“在退耕還林之前,我們這裡山上沒有幾棵樹,土地貧瘠,山上光禿禿的,雨水很少,莊稼收成也不好。實行退耕還林後,每畝田地產量是原來的3倍,收入近1000元;政府還給退耕還林戶進行補助,村民心裡踏實了。現在山青了,樹綠了,空氣變好了,人們的生活條件都改善了,家家有產業,戶戶有收入,發展林下產業讓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白豹鎮韓臺村村支書孫佔軍說。

“村裡依託林下經濟,發展養殖、種植、農家樂,給農民帶來了的經濟收益,農民從生態環境改變中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都得益於退耕還林帶來的變化,綠水青山正在成為農民的‘金山銀山’。”白豹鎮韓臺村第一書記劉紅玉說。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改善了生態環境,遏制了水土流失,保育了土壤,減輕了水患,減弱了風沙,增加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與優化,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助跑器,強力地推動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吳起縣也依靠生態與能源有序發展,先後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 “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和“西部經濟發展強縣”, 去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