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42項舉措繪就山西國企國資改革路線圖

國資國企改革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處於極重要地位,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牽引性。4月25日,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就《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和《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進行了深入解讀。

國資國企改革怎麼改,改革將達成什麼目標?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推進?

兩個主要目標、八方面42項具體措施、四步走操作,山西國資國企改革今起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路線圖。

详解!42项举措绘就山西国企国资改革路线图

發佈會現場

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的兩個主要目標

一是實現“135”戰略目標:即“1”是保持國有企業持續穩健發展態勢,“3”是在優化資本佈局、加速混改、推行市場化契約化管理三個方面實現重大突破,“5”是在優化公司治理結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解決遺留問題、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加強國企黨建五個方面加強支撐。

二是主要經濟目標,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以上,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經濟增加值力爭增長12.5%以上。

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八方面42項具體措施

一是優化國有資本佈局。主要舉措:全國率先構建全省國有資本佈局結構統計監測體系,精準把握國有資本進退流轉方向;全國第二家制訂《國有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對省屬國企的“培育類”產業,進行動態管理,為新興產業發展留出空間;明確要求七家煤炭企業要選擇1-2個非煤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轉型主攻方向。

二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與央企和先進兄弟省市相比,山西省混改率並無明顯差距,但缺乏有影響力、震撼力的重大混改項目,特別是集團層面混改、煤炭國企混改相對滯後。主要舉措:拿出好企業、好資產、好項目進行混改,建立混改項目儲備庫,面向全球公開推介;太鋼等8家競爭性企業要在集團層面開展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出一批煤礦類子企業混改項目,允許民營企業控股;還要在創新性企業試點員工持股,符合條件的都可以開展,同步構建末位淘汰、股權退出等約束機制。

三是推行市場化契約化管理。主要舉措:市場化選人用人,在大地控股等新設公司集團層面,推進董事會市場化選聘經理層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在省屬國企各個層面,全面實行契約化管理。強化激勵,針對上市公司,推動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為主的股權激勵;針對非上市公司,優先支持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企業,開展靈活多樣的激勵;針對科技型企業,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同時,推進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改革。“一企一策”考核,進一步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公正性、導向性,建立考核指標聽證制度,指標既要“爭一流”,又要“補短板”,還要“強弱項”,實行“進二退一”。

四是優化治理結構。主要舉措:結合混改,推進國資監管要求進入國資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章程;制訂黨組織決策前置程序細化措施;力爭實現競爭性省屬國有獨資公司全部派出外部董事全覆蓋,探索向國有控股企業開展委派外部董事;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經驗;開展董事會向經理層擴大授權試點;探索派出監事制度改革。

五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主要舉措:持續清理應收賬款,同步清付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應付賬款;用兩年時間,健全國企內控體系,強化對重大風險問題的處理和追責問責;提前15天做好對大額到期債券的預警和評估;每個季度開展一次企業融資風險隱患全面排查,並開展滾動模擬壓力測試;在省屬國企開展同行業對標一流活動,運用“三個三”工作法提升管理水平;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率力爭再提升10個百分點。

六是繼續解決國企歷史遺留問題。主要舉措:市縣政府要將“三供一業”維修改造財政補助加快使用到位,研究解決國企職工福利性住房的產權問題,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推進社區服務產業化。重點啟動市縣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力爭全部完成256戶省屬“殭屍企業”出清任務。壓減法人要新增200戶,確保到2020年累計壓減1334戶以上,壓減率30%。盤活企業閒置半睡資產。

七是完善國資管理體制。重點舉措:進一步深化我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體制機制改革,完成省屬國企功能分類改革,進一步修訂完善國資委權責清單。建成國資監管大數據平臺、省屬國企陽光采購服務平臺,建立省屬國企合作商資信評價大數據庫。針對市縣國企改革進展相對滯後的問題,《方案》還提出市縣黨委政府要統籌設計國企改革方案,分類推進改革。對公益類企業可適當保留,積極開展混改,引入市場機制。對平臺類企業,要求其規範經營、防範風險,更好發揮作用。對競爭性企業全面開展混改,支持有競爭力的企業做強做大,允許國有資本退出;對名存實亡的企業要破產關閉、註銷出清。改革中要著力解決好債務處置和職工安置。省市縣都要研究制定好支持市縣國企改革相關政策。

八是加強黨建支撐。主要舉措:繼續將2019年確定為“國企黨建質量提升年”,創新涵蓋企業戰略決策、生產經營、選人用人、紀檢監察、企業文化等領域的“黨建+”模式。建立幹部“能上能下”機制。在省屬國企實施“百千萬”培訓工程。建立省屬國企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案例庫和精品黨課庫。“一企一品”創建一批國企黨建特色品牌。特別是要起草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容錯免責機制的具體實施意見。

省國資委副主任張宏永介紹,《方案》是今年對山西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規劃和操作手冊,對推動國企轉型及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經濟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山西國企實際,今年全省國有資本佈局的工作重點必須聚焦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對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性、牽引性、保障性作用,推動國有資本集中向能源革命方向進軍、向新興產業方向集結、在公共服務領域優化。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這“三個集中”,是今後一段時期山西國有資本優化配置的重要方向和基本遵循。

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步走”操作

第一部分“適用範圍”:《指引》適用於省屬企業和所屬二級及以下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吸收合併等多種方式,引入社會各類資本進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另有規定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部分“基本原則”:強調省屬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宜改必改,積極穩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依法依規,規範操作;完善制度,保護產權”。

第三部分“實施流程”:明確省屬企業實施混合所有改革應經過六個主要環節:提出混改申請、制訂混改方案、履行決策程序、開展審計評估、實施產權交易、辦理變更登記。

第四部分主要就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強黨的建設和領導、律師全程參與混改合法合規審核、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與防範、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資產減值準備和資產損失處理、行業資質變更、涉稅事項和國有產權轉讓及推動混改舉措落地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推動山西省屬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張宏永表示,由於山西國有資本體量巨大,而民營經濟發展不足,沒有相匹配的實力,參與集團層面的混改相對比較困難。對這一問題,山西正在努力尋求更有實力的省外民營企業參與山西國企混改。對於國有企業歷史包袱重、負債高、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山西將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逐步解決,改善省屬國企資產狀況、整體活力、體制機制,為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混改創造更好的條件。

採寫:田小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