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祁連山保護區“休養生息”:多動物種群 少人為擾動

甘肃祁连山保护区“休养生息”:多动物种群  少人为扰动

圖為祁連山景緻。(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圖為祁連山景緻。(資料圖)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5日電 (記者 徐雪 楊豔敏)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公室25日召開“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和綠色轉型發展”新聞發佈會對外通報稱,如今,祁連山張掖段恢復往日平靜,少了人為擾動,多了動物種群,一些多年難覓蹤影的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時有出現,生態修復治理區草木蔥蘢,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呈現出休養生息的良好景象。

甘肃祁连山保护区“休养生息”:多动物种群  少人为扰动

圖為祁連山下的草原。(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張掖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潤強介紹說,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面積198.72萬公頃,其中張掖段151.91萬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76.44%,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6.2%。張掖是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與修復的主戰場。

李潤強說,通過兩年多的持續整治,至目前,原國家環保部約談、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新聞媒體反映和全面自查清理出的179項具體問題全部完成現場整治任務,礦業權、水電站、旅遊設施項目分類退出工作也全部完成,整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

“探採礦項目全部關停退出,礦山環境全面治理恢復;水利水電項目全部整治規範,河道生態基流足額下洩;旅遊設施項目完成分類整治,保護區核心區農牧民全部搬遷;草原超載問題整治任務提前完成,祁連山保護區張掖段草原實現草畜平衡。”李潤強稱,針對祁連山草原生態局部退化問題,嚴格實行以草定畜,落實草原獎補資金與禁牧、減畜掛鉤政策,推行“牧區繁殖、農區育肥”發展模式,採取圍欄封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退牧還草、補播改良等措施,加快整治草原超載過牧問題,提前完成三年草原減畜20.62萬羊單位的任務,實現了草原草畜平衡目標。

張掖市發改委副主任張成琦說,該市採取一戶確定一名護林員、一戶培訓一名實用技能人員、一戶扶持一項持續增收項目、一戶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個一”措施,實施保護區核心區農牧民搬遷工程,至2017年底,核心區149戶484人已全部搬出並得到妥善安置,房屋、棚圈及附屬物全部拆除清理,搬遷拆除區域平整覆土復綠工作全面完成,核心區95.5萬畝草原實施禁牧,3.06萬頭只牲畜全部出售或轉移到保護區外舍飼養殖,實現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張掖段)內無農牧民生產生活的歷史性目標。

張成琦還說,同時,張掖市制定出臺每戶5至10萬元的三年期貸款貼息政策,引導扶持搬遷牧民開展種植、養殖、儲運、營銷、旅遊服務等經營活動。149戶搬遷農牧民中除老人小孩外有勞動力332人,已實現就業人數達282人,佔全部勞動力的85%,基本解決了搬遷後轉產就業問題。

此外,張掖市還不斷加快祁連山生態修復治理進程,有效實施重大生態項目;不斷健全完善祁連山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區外圍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有效改善全域生態環境質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