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中醫說“四十歲前多鍛鍊,五十歲後少鍛鍊,六十歲後不鍛鍊”,你怎麼看?

娛樂自在A


有句話叫做:生命在於運動。人生的任何一個年齡段,運動都非常重要,只不過是根據年齡的不同,運動的方式和強度不同。

2011年報告的一項大型健康研究表明,

所有成年人 - 包括老年人 - 每天只需15分鐘的中度心臟運動即可獲益。大約30分鐘是官方推薦,除了每週至少兩次肌肉強化活動或運動。


鍛鍊讓心臟充血和血液循環,從而建立耐力或“持久力”,是任何鍛鍊計劃的核心焦點。散步,徒步旅行,騎自行車和游泳,為老年人提供適度的適度鍛鍊; 所以,在花園裡工作,耙葉子和推割草機。平衡鍛鍊計劃還需要通過鍛鍊所有主要肌肉群來鍛鍊肌肉 - 做體力勞動,舉重和練習瑜伽或其他體重抵抗工作 - 以幫助抵消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損失。此外,伸展運動,保持靈活性和平衡運動有助於老年人保持活躍和無傷害。

規律性對於任何鍛鍊計劃的成功都很重要。每天或幾乎每天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是理想的,因為日常運動會迅速增加並有助於保持耐力。但是,如果不能進行每日散步或其他鍛鍊,那麼每週150分鐘的適度心臟抽動運動可以分開任何有效的方式。建立肌肉也需要重複和規律。每週至少兩次,老年人需要舉重,與阻力帶一起工作,做瑜伽或以其他方式專注於加強肌肉。

對於步行,騎自行車或其他適度的運動 - 嚴格到足以使其變得困難但不是不可能 - 老年人應該慢慢建立30分鐘的鍛鍊。如果一次30分鐘是不可能的,那麼兩次15分鐘的訓練或三次10分鐘的訓練都可以。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每週肌肉強化課程也應該是每個約30分鐘。但根據“柳葉刀”2011年的一份報告,即使是15分鐘的中度劇烈運動也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臺灣的一項大型健康研究顯示,大約有416,000人平均8年,發現只運動15分鐘的人每天將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14%,並將其預期壽命提高三年。

60歲及以上老年人指南

60歲或以上的成年人通常健康並且沒有限制其活動的健康狀況的成年人應該每天活躍。


你應該做:

  • 至少150分鐘 中等的有氧運動 ,例如騎自行車或每週行走和
  • 每週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練習,可以鍛鍊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要麼

  • 75分 劇烈的有氧運動 如跑步或每週單打網球比賽和
  • 每週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練習,可以鍛鍊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要麼

  • 每週混合中度和劇烈的有氧運動(例如,兩次30分鐘的跑步加上30分鐘的快走等同於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和
  • 每週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練習,可以鍛鍊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你也應該試著打破長時間的輕度活動,因為久坐的行為現在被認為是健康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無論你做多少運動。


有跌倒風險的老年人,如腿部不適,平衡能力差和一些疾病,應該每週至少2天進行鍛鍊,以改善平衡和協調。

例如瑜伽,太極拳和舞蹈。


如果您有其他更多關於運動損傷,疼痛康復等急慢性軟組織疼痛的問題,可以關注 醫享匯 微信公眾號,或者 添加作者微信:yixianghui666 我們為您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


醫享匯


本人男43歲,以前沒有健身基礎,身高1.66米,體重152斤,肚皮已經是一個皮球,18年9月開始健身,第一個月每天游泳1小時,從笫二月開始徙手力量訓練,俯臥撐從最初一口氣的lO個到現在40個,正握引體向上從2個到現在9到10個,平板支撐50秒到4分鐘,加上卷腹,懸垂舉腿,啞鈴,臂力器,體重下降到122斤了,腹部也有一點點輪廓了,但是還做不了站姿鍵腹輪,背部力量不夠。平常是週一做引體向上和啞鈴,週二懸垂舉腿加平板支撐,卷腹,臂力器,徒手深蹲,週三平板俯臥撐加垂直俯臥撐加原地跑步半小時,週四五六日再依此類推的訓練,沒有吃蛋白粉,肌酸,睪丸酮之類的,已經有一個月左右無法突破了,最近加大運動量,感覺身體又吃不消,腰疼,求哪位大神指點迷津,教一教我怎麼改善加大運動量就腰疼的毛病。


湖南一一東風


同樣是60歲的人,一個坐辦公室平時很少運動,一個是普通打工者,班後經常參加球賽和其它運動,兩個人站在一起你會發現,一個腰板挺直,神采飛揚!一個彎腰佗背,有氣無力。這就是運動與不運動的最大區別,在我的舊同事,有很多70至80歲的老人,一早去飲茶,然後去登白雲山,有時我在山頂公園見到他們,據瞭解他們從不坐纜車,每天從小路登上山頂。我認為,60歲後為了有好的身體,想長命百歲就一定要加強鍛鍊!別信那些專家的廢話,我還有半個月就步入70歲了,我每星期有3至4晚在戶外快步走1小時,回耒還要做30個俯臥撐,有人說我變態,都快70歲了,還每日上班,經常運動。正因為我變態,我才有今日的好身體,不知頭條的朋友會不會都認為我是變態佬?


車仔佬42104839


我就是這樣做的。

今年剛好六十歲了,身體沒有原則問題,就是膝蓋疼,牙齒有點問題。

年輕時就有晨練的習慣,主要形式時慢跑,四十歲以後改成了暴走,一直堅持到去年,膝蓋開始疼了以後就停下了。

今後就不準備刻意鍛鍊了,想增加一些愛好,意向是:游泳,騎車,加上原來的釣魚,摩旅,攝影。我想足夠了。

我認為年齡大了運動量過大對身體是不利的,特別是膝蓋,過度的使用膝蓋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老年人的腿一旦壞了,比眼睛,耳朵出毛病還要可怕。

60歲以後不運動並不是不動,是要避免過度運動,還是要堅持:能站著不坐著,能坐著不躺著,能走著不坐車,增加一些負荷較輕的興趣性質的活動還是很有必要的。


十月秋風寒


在這個問題上,呆牛有一些發言權。首先,我做過十年公園健康訪談,近距離接觸過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優秀健身者。比如天津有個老楊,今年94歲,每天跑步十來公里,曾經幾次做客央視《夕陽紅》。很少有人知道,30年前他是一個胃癌患者,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一。天津南翠屏公園有個81歲的劉大爺,每天跑步五公里,不認識他的人都以為這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還有天津的西沽公園,至少有十多位六十歲以上老人玩單雙槓比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玩的好。我在全國很多城市的公園也採訪過很多老年段的健身達人。其次,我做過十年的醫療,去過全國數百家醫院,見過無數的三高、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炎症、風溼免疫病、腰椎頸椎病的中老年患者。只要上前問一問,絕大多數都是平時不太喜歡運動的。再次,從慢病的發病原因來看,世衛組織明確指出,60%取決於生活方式,17%取決於環境因素,15%取決於生物遺傳,8%取決於醫療條件。所以,不論哪個年齡段,特別是中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快樂,必須重視飲食、運動和睡眠的平衡。如果各位讀者朋友還有疑問,歡迎到今日頭條閱讀呆牛的慢病預防日記。


呆牛的慢病預防日記


有的中醫說“四十歲前多鍛鍊,五十歲後少鍛鍊,六十歲後不鍛鍊”,你怎麼看?

聽中醫說的,以後發射衛星都可以不用火箭,老母豬就可以了。

世界上權威運動指南都有針對分年齡段人群的具體建議。

在現代社會,40~,50~,60~65歲年齡段都屬於成年人階段,年齡在65歲及以上才算是老年人。

像美國國民運動指南就有專門針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章節。

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運動指南

分為兩個部分:

與成年人相同的部分:

沒有運動受限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也應該跟一般成年人一樣,全天儘可能多的活動,少久坐。體力活動,有總比沒有好。少坐一些身體活動總比沒有好。那些少久坐的人,從事任何量的中等到劇烈運動,總能獲得健康好處。

如果想要獲得實質性的健康益處,老年人也應該跟成年人一樣,每週應該進行至少150分鐘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至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等價的中等強度和劇烈強度有氧運動的組合。全部活動最好儘可能均勻地分配在一週的時間內。

每週超過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育鍛煉,可以獲得額外的健康益處。


65歲及以上老年人也應該跟一般成年人一樣,還應該進行中等或更大強度的肌肉強化鍛鍊,並且每週有2天或更多天進行涉及所有主要肌群的鍛鍊,這樣可以獲得額外的健康好處。

僅適於老年人的指南:

根據老年人身體特點或可能的運動和受限狀況,

為了達標每週的體力活動,老年人應該進行多種組合的運動,包括耐力(有氧),力量(無氧),平衡和靈活性鍛鍊。

老年人應該確定適宜於他們的健身目標的體力活動水平。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應該向醫生了解他們的病情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他們安全地進行日常體力活動的能力。


當老年人由於慢性病而不能達到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時,他們應該在能力和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地進行運動。

老年人保持持續運動的好處

規律的體育活動的對整個生命過程中都有重要的健康意義,對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重要。

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通過規律的體育活動同樣可以實質性健康益處。

除了一般成年人可以獲得預防糖尿病、心血管健康、保持健康體重等好處外。

對於老年人來說,最大的好處首先在於,保持體育鍛煉,可以使得自己更容易地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包括吃飯,洗澡,上廁所,穿衣,上下床,以及遛彎。

——也就是是可以最大限度延長生活自理能力。這不僅對健康有好處,更可以使得自己獲得有尊嚴,和贏得讚譽,獲得更大的心裡滿足。

規律的體力活動,尤其是規律地進行多組合的運動,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老年人的跌倒,即使發生跌倒,也不大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我們知道,老年人容易發生跌倒,跌倒特別容易發生骨折。一旦發生骨折,如果不及時,或負擔不起手術,比如髖關節置換手,或不能獲得良好的照顧,長期臥床的老年人生活是很慘的,這時早死甚至都不算事壞事。

規律的體育活動還可以保持身體功能和活動能力,這有助於延長獨立生活的時間,並延遲重大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當然,老年人是一個年齡跨度和身體狀況差異很大的群體,大多數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或癌症等,這些病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儘管如此,身體活動對所有老年人都有顯著的健康好處。身體活動是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關鍵。

規律運動的其他好處還包括降低痴呆風險,改善生活質量,減少焦慮和抑鬱症狀。

此外,參加群體性體育活動可以提供參與社交和互動的機會。要知道,對於老年人來說,孤獨是最“致命性的疾病”。


掙脫枷鎖的囚徒


我是曉薇,曾於臨床工作,然感疾病預防勝於治療,顧後從事國家慢病非藥物生活方式干預課題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獲,關注我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可獲取更多健康資訊,如有助於您請點贊支持,有疑問可評論留言!

有的中醫說“四十歲前多鍛鍊,五十歲後少鍛鍊,六十歲後不鍛鍊”,這真的是中醫說的嗎?這是在黑中醫嗎?

中醫認為運動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凝神以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增強體質,而現代醫學也證實運動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等作用。

俗話講生命在於運動,無論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講健康的四大基石還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都提到了運動,動則不衰,無論什麼年紀都應該要運動,只是不可過量運動而已。

中醫認為運動應掌握意守、調息、動型的統一,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特色的運動養生方法,如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八段錦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建議每天應該6000步,要常做力所能及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步跑、游泳等。

當然隨著年紀的增加,我們應該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且要適度不宜過量,避免運動損傷及發生運動意外。


薇健康


這個說法有它的道理,但是也有觀念上的落伍。

有道理的是前兩句:40以前多鍛鍊,50以後少鍛鍊。

上邊這兩句按照現代的理論解釋的話,就是:

人的訓練量,需要和年齡,骨密度,肌肉含量,激素含量,代謝水平相結合。

人體在40歲以前,儘管是已經是度過了最健旺的年齡段

但是整體而言上述的那些要素,都還沒有衰減到一個閾值

在這個年紀多鍛鍊的話,對人生後半場是生命質量是有好處的

尤其需要抓緊的是從20歲左右,到35歲這段時間

這十幾年屬於發育期差不多結束了,更年期還沒有到來的年齡段

多訓練的話,其實就是在為老年生活積累健康值。

比方說用老年期比喻人生的冬季的話,年輕時候的訓練,就是在冬季來臨以前囤積的糧食和大白菜

你儲備的越多,年齡大了越是好過些

那麼在50歲以後,生理機能就有非常大的下滑了

而且,無論男性女性,在這個年紀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到來

從性格到身體狀態,都是一個階梯狀的下滑趨勢

此時減少訓練量,是對身體的變相保護措施

當然,有些人從年輕時候到50歲,一直不間斷的運動,那麼不需要減太多的量

下圖這位鄭州的老爺子,已經81歲了,他從21歲開始健身,現在還能臥推100kg

因此,訓練減量是因人而異的。

訓練有素的男士,甚至可以把更年期推遲到70歲左右

----------------------------------------------

落伍的一句話是:60歲以後不練。

因為中醫是一門古典醫學,很多理念是面向千百年之前的人。

那個時候沒有營養學一說,食物也比現在稀缺,人的平均壽命比較短

當時說:“人到七十古來稀”

那麼60歲基本就進入了耄耋之年,身體機能退化的厲害

當然是不適合訓練的。

而在現代則不同,我們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都達到了70歲以上,營養狀況也大大改善

在這種人體素質平均線上升的年代,60歲從事輕度的訓練不是錯的

一個身體健康的60歲人,可以每天從事一些快走,慢跑,游泳甚至輕度的徒手力量訓練。

而身體狀況欠佳的老人,也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不良體質。

同時,在60歲以後,由於肌肉量大約只是20歲時候的60%左右,反而要增強訓練,保留肌肉量,才能有健康的代謝水平。

這位是來自印度的健美老人馬諾哈爾,在自己的百歲生日上秀二頭肌。

這足以說明,健身是以年齡劃分界限的。

----------------------------------------

希望有幫到你。


虎山行不行


還好是有的中醫說,如果是全部中醫說就完蛋了,極個別的人說話,不要去相信他胡言亂語,並他個人的觀點看問題,不要當真。什麼四十歲多鍛鍊,五十歲少鍛鍊,六十歲不鍛鍊,四十歲的人是成家立業的人,身寬體胖的人,四十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還貸款買房子,還貸款,精神壓力重,負擔重,有時候還要加班加點的工作,平時工作忙,睡不好覺,身體亞健康,早上或者晚上需要抽空多運動,或者是週末兩天,通過運動提高免疫力,四十歲的人,通過運動可以減肥,通過運動可以有精神,五十歲的人基本上都是身寬體胖的人,大肚子,頭髮白了一半的人,體重超標的人,平時不注意飲食,吸菸,喝酒,打麻將打通宵,頸椎病,高血壓,脂肪肝,動脈硬化,這樣的人都是亞健康,所以說五十歲的人必須要多運動,最好的運動就是跑步,跑跑跑跑掉大肚子,跑跑跑跑掉卡路里。跑跑跑跑掉小毛病,跑出精神,跑出健康。再說說六十歲以上的人,人到老年,年老眼化,身寬體胖,彎腰駝背,小毛病常常有,大毛病369,退休工資不夠看病的醫藥費。人老先老腿跑跑更健康。生命在於運動,現在國外和國內80.90多歲還在參加馬拉松比賽,老年人賽是健康,賽的是精神,再來說說我本人吧,我今年已經65歲了,退休前幾年一直是高血壓,血粘度,脂肪肝,冠心病,體重超標。退休了開始跑步,開始慢慢跑幾公里,現在是天天跑十公里,週末跑半馬,並且我還參加馬拉松比賽成績很不錯。十公里比賽成績是40分鐘,半馬成績130,通過跑步三年,我現在身體每年體檢全部正常水平,高血壓血粘度脂肪肝,全部沒有了,通過跑步增強體質,增加了肺活量,提升了心肺功能。走路快了,精神面貌好了,特別是以前晚上失眠,睡眠質量不好,通過跑步現在我已經今非昔比了,吃飯香,睡覺香,這就是我的體會,所以說每個老年人更需要運動,從運動中取的收穫。從運動中得到健康,快樂,度過夕陽紅。











袁老師164034506


首先這位提問者可不可以表明這是哪一位名中醫說的話?如果不能說明這番話的來源,還是不要這麼傳播。因為這個說法應該還是錯誤的,第一個沒有科學依據,第二容易給大眾引起錯誤導向,容易讓老年人產生不在運動的想法。那麼,應該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呢?

首先明確態度,無論什麼年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都是有好處的。歐美的很多研究都已經證實,無論是體力活動的高低,有體力活動就比沒有體力活動對身體好,科學的、適量的體力活動更是長壽的重要因素。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活動的方式和運動量的確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哪一個七十歲的人和一個五十歲的人比較,保持身體健康的運動量和運動形式肯定不一樣,如果是跟年輕人比較那就更加不一樣了,這很好理解。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方式儘量柔和,不要過於激烈和過大。

美國心臟協會關於運動量的建議並沒有明確的區分年齡,而是規定在自己所在年齡段進行相應的中等強度運動,每天30分鐘,每星期5次就可以。這個中等強度運動不同年齡段達到的心率不同,但是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中等運動相對應的心率標準,注意以心率來衡量就可以了。

最後,張大夫提醒老年人注意鍛鍊身體很重要,注意方式和運動量,別產生運動傷害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