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氣別人,該怎麼辦?

統治者41


首先,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氣別人,說明他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用這種方式獲得過對方的妥協,這就是習慣產生的根源。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從現在起,不要再有第二次妥協。並且在孩子發脾氣傷害自己的時候,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雷霆大怒,不要嚎啕大哭,而是關上門,安安靜靜地陪伴他、明確而溫柔的告訴他,“你這樣做是錯的,你傷害自己讓父母很心疼,但是我們不會妥協,妥協就是害了你。我們會陪著你,一切都會過去的。爸爸媽媽非常愛你。人都有脾氣,這是正常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剋制壞情緒。“ 這樣做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又讓他明白父母的底線,同時還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再者,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氣別人,還有可能來自於家人的冷漠或者暴力對待。暴力不僅僅指肢體暴力,也包括語言暴力。冷漠不是說照顧到孩子的一日三餐、冷暖溫飽了,就不算是冷漠。冷漠,指的是當孩子有一些細微的情感渴求時,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關注。這種情況要比上一種情況更嚴重一些,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容易有暴力傾向,而且也不能與他人產生共情,嚴重影響與他人的溝通。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從自身開始反省,拿出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畢竟父母辛苦打拼,為的還是孩子,孩子才是這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而不僅僅是事業。但要注意是有效陪伴,不能說大家都在家就叫做陪伴,而是說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要出現;他不需要你的時候,你要給他安靜的私人空間。張弛有度,才能讓孩子既能感覺到被父母的關愛包圍,又有自有生長的灑脫。

最後,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導致孩子產生了這種行為習慣,都希望父母可以剋制好自己的情緒,儘量用平常心來對待。哪怕內心波濤洶湧,表面也要平淡如水,因為唯有你的情緒穩定,才能讓孩子感覺到安全。



檸檬樹錦繡


如果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氣別人,不管這個“別人”是誰,做家長的,都應該引起最大的重視而且給孩子最好的指引。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溫室裡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思想很容易偏激,有一點點不對就尋死覓活。父母除了哄還是哄,但是再怎麼樣,真正為了別人而傷害自己的應該也是年紀大些有了思想的孩子。我一個朋友的兒子,高二還在看動畫片,高三突然就談起了戀愛。然後不想讀書了,父母和老師傷透了心,他不為所動。但是,竟然因為那個女生不理他,有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手上割了兩條很深的傷口,他不想死,他只想讓那個女生心痛。

這是一個已經長大卻相當幼稚的男生。父母后來才知道。上大學以後,女生和他分手,他把自己已經癒合的傷口又生生的撕開。這次,父母知道了,父親脾氣暴躁,在電話裡又吼又罵。本來就傷心的孩子被罵得失去理智,從學校裡跑了……幸虧有母親的關心和開導,孩子最後回到學校,辦理了因病休學。在家人的陪伴下,現在這個孩子心理非常的健康。

如果我的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我一定會先了解他這樣做是什麼原因。問清楚了病因,才能對症下藥。他為什麼傷害自己,如果是為了別人,那那個人和他是什麼關係,他想氣那個人是想得到什麼。瞭解清楚後,我會陪著他,開導他,讓他淡忘那些不愉快的東西。父母千萬不要發脾氣。一般來說,有這種行為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有某方面的情感缺乏。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氣別人,其實也是想得到對方對自己的重視。

現在的孩子情感上都很脆弱,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獨生子女,留守兒童……現今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大環境讓大多數孩子都缺乏安全感,而這種缺乏也導致孩子們的心理特別的脆弱。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是合格的父母;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布衣484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不清楚樓主說的這個孩子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歲?!

一般孩子能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氣別人,說明這個孩子有一定的判斷和思維能力,這個孩子至少在5歲—12歲之間。

小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情緒和不滿,這種行為肯定是不恰當的,因為是以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為代價。

作為家長,絕對要在這種行為沒有形成長期習慣時,要去正確疏通,引導。否則,孩子長大後他(她)可能會有自虐甚至自殺傾向,到時候就悔之晚矣了。

無論多大的孩子,當發現他有傷害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立馬制止,具體可以這樣做:可以一把把正在傷害自己的孩子抱在懷裡,抱的時候儘量將兩手插到孩子腋下,讓他(她)兩手沒空懸空,孩子這時頂多用手抓,揪父母的頭髮耳朵等部位,父母勸慰他不要哭了,可以拍拍他的頭,肩膀,要承認孩子傷心的感受。等孩子冷靜後,再心平氣和的跟他(她)說,“打自己”是不對的,把自己打傷了要去醫院打針,吃藥,孩子一聽說要“打針”就怕了。所以要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切不可以“以暴制暴”懲罰和威脅“打孩子”。

孩子之所以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氣父母,多半都是大人太強勢太暴力孩子無力反駁造成的,所以,孩子做錯事後儘量少打罵他(她),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跟他講道理。

另外,還可以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從這種傷心的情緒中走出來,譬如,帶他(她)做做運動或者帶她玩喜歡的遊戲等,父母和孩子要建立新的情緒通道和信任。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AWhaZ


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氣別人,這就是家長平時對自己孩子的嬌慣,父母可以忍耐孩子的各種不是,然而,別人是不會忍的,父母缺少的教育這個誰會會還給孩子。

如果父母告訴孩子,那樣做不對,孩子是不會聽的,沒有經歷就不會長心。適當的讓孩子受點挫折和委屈,孩子的成長會快點。

如果孩子氣別人,碰上脾氣好一點人會忍讓,如果碰上脾氣暴躁或者厲害的人,就不會輕易忍讓了。別人對他的回擊和反應,會讓孩子感覺到是不對的,才會主動去改。


三城一郭


傷害自己氣別人,我們可以把這種行為看成自虐傾向,但這只是外在的表現,沒有無緣無故的行為,行為背後都有其自身的邏輯。我們首先不應該指責孩子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大部分原因來自父母。父母的職責做到了嗎?給孩子的關心夠了嗎?要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相關願望的一種載體,生活中要時刻注意給孩子一個自然的,有關愛和注意力的環境。不過,現在問題已經有不好的傾向了,現在還來得及,要逐步改善,消除孩子自虐行為產生的因素,還給我們一個活波開朗,陽光健康的孩子。孩子的內心是複雜的,也是很敏感脆弱的,有的小孩可能一氣之下,奪門而出,這時候不應該去批評或暴力相向,而是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去化解。有的家長把孩子成績當做頭等大事,時刻讓孩子感受到壓力的存在,雖然有的家長嘴上說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成長,可行為又讓感到成績是最重要的。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偶爾也知道,孩子的考試成績,但是孩子自己說的,我也很少問,如果不說,就不問,孩子願意說,就說,我覺得孩子成績也是孩子的隱私,他可以選擇說,如果考的好,父母就表揚;如果不好,父母知道了,鼓勵孩子,找出原因,繼續來。去除所謂的競爭排名不說,其實本質上,孩子能考及格,就是OK的,即使不及格,有如何了,也僅是說暫且在課本知識上學的不太如意罷了。


英語悟空之道


為什麼我感覺這個問法有些不合適?

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他應該並不是想氣誰,而是他實在沒有更好去跟你溝通。

如果有好的溝通渠道,何苦要傷害自己?

我們看到新聞上那些討不到薪的農民工以自殺相逼,工頭是不是可以說“這些人就知道氣我。”

氣你的不是孩子,而是你沒有辦法解決孩子和你之間的問題,孩子才出如此下策。


〔成雲心學〕創始人~函谷居士√


成雲社初心


對自虐傾向的孩子,只能藉助社會力量,和家庭成員,來進行心理疏導,平時多關心愛護他們,對他們不可疏忽大意。


聞紅陽


這個最好在小時第一次的時候就不要理會,否則養成習慣了很難收場。


安那11


先查原因,循序誘導,陳述利害關係,列舉事例,做長輩的應該做模範帶頭作用,絕不可用簡單粗暴方式,動之以情,繞之以理,慢慢用美好溫馨的方式融化之……


kenneth59785769


不說話抱著他,給他更多更多的愛,讓他感受到你給他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