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2

蘇聯時期的建設

1925年,工農紅軍和紅海軍炮兵管理總局認為“有必要在塞瓦斯托波爾建立海岸炮兵第26連,裝備2座炮塔4門52倍口徑的305毫米海岸炮”。 不過,立即執行該決定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時,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海岸炮兵第8連(原海岸炮兵第25連)裝甲炮塔安裝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列寧格勒金屬工廠已經完成了裝甲炮塔製造安裝工作的95%。這樣,由於海岸炮兵第26連裝甲炮塔的無法準備,將不得不等接下來的3年。何況此時蘇聯的軍事工業還無法同時無法完成2個類似裝甲炮塔的製造工作。

1928年3月9日在К.Е.伏羅希洛夫主持下的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會議決定:

“認為有必要完成在塞瓦斯托波爾的305毫米海岸炮陣地建設

1.計劃從本年度開始建設,經費來源於1927-1928年度海防建設費用

2.估計整個建造費用需要384.3萬盧布。

3.整個建設預計在3年內完成。”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2

1925年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一次會議

黑海艦隊革命軍事委員會1928年8月21日決定開始建立該連,也就在此時它獲得了一個新番號-海岸炮兵第30連。整個工程小組由黑海艦隊海岸防禦司令盧德里任組長,成員還包括陸上施工負責人採爾科維奇、黑海艦隊海岸炮兵司令切特維魯欣和觀察與通訊負責人葉爾馬科夫。儘管該海岸炮兵連的裝甲炮塔與火炮、相關設備與工程物資準備尚未開始啟動,指揮所項目也還開率建設,但革命軍事委員會依然將整個項目建設竣工日期定在了1932年1月1日。

整個炮兵連陣地混凝土工程由要塞防禦建設辦公室軍事工程師瓦西里科夫負責。不同於海岸炮兵第35連,採用了加固混凝土。不過由於缺少振動器和相關設備不能採用較硬的混凝土,因而有人建議使用250號水泥並加入30%本地礫石填料。這樣辛菲羅波爾水泥廠生產的水泥可以經庫爾茲夫斯科運河送抵梅肯茲耶夫車站,然後運到柳比莫夫斯科海灘,再與本地礫石填料共同攪拌,用於炮兵連陣地炮塔、工事、指揮所等的構築。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2

盧德里

到1930年9月1日,還未能完成鐵路和軌道起重機的安裝。炮兵連陣地頂層裝甲已經開始安裝,混凝土攪拌站也開始建設。列寧格勒金屬廠完成了裝甲炮塔的30%,伊熱爾斯基工廠開始炮塔與指揮所頂層的建造。 同年12月24日,要塞工程委員會主席採爾科維奇下令組建海岸炮兵第30連工程建設小組,由總工程師米特羅法諾夫任組長,成員還有軍事工程師科羅科爾採夫。

1931年秋副陸海軍人民委員加米涅夫視察了該連的建設情況。在1929-1930年的施工準備期中,除了鐵路軌道的恢復和設計外還設計建造了可以容納500名軍官和士兵的營房、俱樂部,炮兵陣地附近的高速公路、發射陣地、指揮部以及在城市北部港灣的發電站。由於裝甲炮塔安裝在一座小山丘上,這樣傳統的混凝土澆築方法顯得不適用。之後根據軍事工程師瓦西里科夫的建議,採用新的混凝土。與此同時,在軍事工程師索科洛夫指導下,繼續整個混凝土工程的設計和建設。

1931年,在原先1917年混凝土工程建設基地不遠處修建了混凝土攪拌站。攪拌站頂層及時供應水泥、沙子和石子,通過60米的傾斜天橋傳送到地面。地面6密度豎井同時有4個攪拌站,例如史密斯攪拌器可以每小時攪拌1立方米。料斗通過升降機傳送到15米高度的進料車,然後在傳送到攪拌器。攪拌器生產結束後的混凝土傳遞到0.5立方米的手推車。整個工廠產能每小時45立方米。

頂層和胸牆混凝土容量在800到2200立方米,大概每2個小時混凝土層增厚200毫米。1932年2月27日第一個炮塔混凝土工程開始建設,同年5月1日完成主體澆築。整個使用了22000立方米混凝土和2000噸鋼筋。同時在新的通道、炮臺頂層、通風管道外部等鋪設了混凝土。

與此同時,火炮單元也開始了指揮所的建設。在最初的方案中,指揮所配置在左炮塔,這個方案比較省力,因為利用了現成的指揮塔結構,這樣無需額外鋪設電纜,安裝火控與通信裝備。不過問題是基本與火炮處於同一直線,對於測距、無線電通信都有一定影響,而且火炮射擊產生的煙霧等也會妨礙指揮所內人員對目標的觀察。另外,也不符合裝甲炮塔整體生存力 的設計要求。因此,在1930年3月的 最終設計方案中,考慮在火炮東北650米高度39.8米的山丘上建設(筆者注:也是1917年設計方案中的陸上防禦支撐點)。同時,該位置與裝甲炮塔通過深達37米的地下隧道相連。為此,由於需要強化防護和安裝遠距離測距儀等,整個工程費用增加到60萬盧布。新的方案增強了整體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

1932年2月22日,蘇聯勞動國防委員會做出第128/55號“關於紅軍和紅海軍1932年建設”的決議 ,要求在1933年1月12日之前完成在塞瓦斯托波爾海岸炮兵第30連(裝備4門305毫米海岸炮)的建設。不過在之後1933年5月27日勞動國防委員第34號關於“國家海岸防禦現狀和發展”的決議中將竣工日期延遲到了1933年7月1日。當時的工作儘管按照時間表有大量積壓,但整體依然是顯著向前推進。由於許多零配件廠交貨不及時或者交貨不完整,使得裝甲炮塔的製造安裝以及炮彈的儲備明顯落後於計劃進程。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2

海岸炮兵第30連的МБ-2-12型305毫米海岸炮在建設中

1933年6月26日在參觀了該連建設情況後,紅軍總工程師Н.Н.佩廷做了如下彙報:

“我與紅軍工程管理局的一些專家一起對海岸炮兵第30連工程進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如下問題:

過去的一年到1933年6月1日,該連工程建設只完成22.%,這樣的進度做為軍事工程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這不能僅僅歸結於相關的軍事和技術裝備與設備晚到,而且黑海艦隊軍事委員會與項目工程委員會的工作也不令人滿意。 整個工作安排一再落後於原定時間表,艦隊軍事委員會也沒有調動一切資源。這需要黨和政府調動相關資源,通過專業的管理,在合理時間內確保該項工程的順利完成。

一些設備的延遲設備交付(例如衛生、技術、電氣裝備與設備,火炮和通訊設備等)會使整體工程建設進度有所影響,但很多工作不依賴於設備的到來時間,比如排水工程、土方挖掘、混凝土澆築等,這些工作都應該在7月1日之前完成。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如此勞動力密集的工作中卻缺乏對於現代化結合機械化設備的使用和現場管理。之前共有7臺可使用的鑽機,但在使用的只有2臺,其餘的或是閒置在倉庫或是等待維修;2臺攪拌機1年來基本沒有使用過。

施工設備-狀況糟糕。所有機器和設備都缺少必要的潤滑保養,對於拖拉機也沒有必要的維護。

技術指導與支持的工作完全不夠,工作開展並沒有適當的檢查。由於夜晚現場沒有工程技術人員,使得工程在夜晚基本沒有進行施工,以致工期延誤。對於已經完成的工程也沒有技術相關的技術驗收,而且對於技術人員和工人事先也沒有給予明確的指示。

項目工程缺乏安排。現場作者的組織者顯然沒有考慮過這樣混凝土工程的整天安排,諸如砂石、黃沙、水、水泥的堆放位置,卡車的行駛路線與調配方案等。

在施工工程中工作質量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一些混凝土的澆築存在間隙,部分需要鐵絲網覆蓋的地方有所遺漏。而混凝土的堆放、澆注和清理等也存在組織不夠合理的方面。由於粗心,在施工中標號第12區域的變壓器與之前設計有較大出入。

黨組織、工程負責人和工會領導沒有充分展開政治動員工作,也沒有在規定的施工時間內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勞動積極性。他們沒有充分展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也沒有發揮那些高勞動效率和高品質生產的布爾什維克們的作用。這些經過深入調查的情況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改進。黑海艦隊首席工程師維涅加拉同志、前政治部主任茲古洛夫同志和現任政治部主任同志很少去現場瞭解和指導工作情況。

由於之前工作的效率低下,顯然無法按照政府原先規定的期限在1933年7月1日之前完成,需要緊急向陸海軍人民委員會提出新的申請。就我看來,按照目前情況,工程比較可行的完成時間建議如下:

1.裝甲炮塔的安裝-完成時間

1)基礎施工工程 – 1933年7月22日

2)列寧格勒金屬工廠安裝工作 - 1933年8月15日

3)安裝與試運行-1933年9月15日

2.地面混凝土澆築

1)基本建築工程 - 1933年9月10日

2)安裝與掃尾 - 1933年10月1日

3)工程檢驗與調試- 1933年1月10日

3.地下混凝土澆築

1)基礎施工工程-1933年10月15日

2)設備安裝-1933年11月1日

3)工程檢驗與設備調試-1933年11月10日

同時採取措施,加快目前缺少的火炮和技術設備的運送。。。”

1934年5月,裝甲炮塔設備內部安裝完成後,對兩個炮塔的火炮進行了試射。根據試射的情況,需要另外6年對其進行不斷調試和修正 。1936年指揮塔的安裝進入了第二階段,主要是測距儀和火控系統,存在的問題是原先混凝土澆築預留的空間較小。之後,重新在巖壁上進行了鑽孔,隨後進行了安裝。安裝完成後,再進行混凝土覆蓋。整個海岸炮兵連在1940年完全投入使用。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2

50年代的塞瓦斯托波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