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主要設施介紹

海岸炮兵第30連陣地主要有下列設施:

-2座裝甲炮塔

-獨立的炮塔結構指揮所、火炮測距儀、主陣地和無線電站

-獨立的電站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海岸炮兵第30連指揮所

該連裝備了4門52倍口徑305毫米火炮。其中的3門火炮,編號142、145和158的都有武器管理局的標記CA,第4門火炮編號149的標記卻是MA。最後弄清原因是1934年試射時做的特殊標記。在有一些文章中提到,海岸炮兵第30連的火炮來源於1916年沉沒的“瑪麗女皇”號戰列艦,不過這並不符合事實。

海岸炮兵第30連和第35連裝備的МБ-2-12 型海岸炮與在喀琅施塔得要塞的紅山和伊諾炮臺基本都採用同樣的炮彈輸送結構。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輥道以代替一般的起重機和手推車,輥道由電動機進行驅動。炮彈都存放在地下彈藥庫,通過專門的傳輸機構運抵炮塔。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炮彈輸送機構

海岸炮炮管的更換或者火炮的維修採用75噸鐵路起重機。為了確保戰爭期間起重機被敵軍炮火擊中,也為其建造了掩體。

整個裝甲炮塔佔地長約130米,寬50米,有兩個裝甲門防護的出入口。其內部共有各種房間72間,主要有電站、鍋爐房、空氣壓縮站、宿舍、指揮所等。1個裝甲炮塔大概佔地3000平方米。所有設施的鋼筋混凝土拱形頂層厚度為3至4米,同時最外層塗有瀝青進行絕緣。

連的指揮所設立在炮塔東北650米地下38米深位置,外圍的混凝土層是16X15米,厚度3-5米。同時還有КБ-16裝甲防護艙,頂層裝甲厚度305毫米,其餘為406毫米厚度。指揮所共有4個觀察點以及光學指揮儀ПКБ(後來被ВБК-1代替)。距離指揮所50米有一個混凝土基座用於放置10米長的Б-19測距儀和蔡司公司的СТ-5型5米望遠鏡,裝甲防護層厚度30毫米。指揮所的地下部分是是位於地下37米深長度53米寬度5.5米的隧道,分別有指揮室、鍋爐房、燃料室、過濾裝置和宿舍等。在炮兵連的指揮室則裝備了一系列火控裝置和設備,例如測距儀、方位角度儀和自動指揮儀等。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海岸炮兵第30連的地下對講機

對於火炮射擊建立了6個外部觀察哨,分別位於Керменчик科爾梅奇科角、馬馬沙伊村附近、塞瓦斯托波爾北部原海岸炮兵第7連陣地附近、斯特列茨卡灣原先的Литер利特爾-А堡壘舊址、菲奧連特角和Кая-Баш卡爾-巴什山。每一個觀察哨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裝備了6米ДМ-6型光學測距儀和ГО型測距儀。夜晚則由兩個移動探照燈站3-15-4提供目標指示。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3-15-4型探照燈

通過垂直電動升降機及樓梯連接工事的地面和地下部分。

指揮所和炮塔有650米的地面道路相連。在道路上鋪設有下水道和排水管。在指揮所旁還有一個緊急出口。

變電站建立了在裝甲炮塔西南50米處,有獨立的混凝土結構保護。變電站站內的5幢建築有一條走廊相連,這些建築分別是高壓變電站6000V到400V、高壓變電站400V到220V,50千瓦柴油發電機組等。一些房間還有采光和通風的窗戶。變電站到炮塔之間的彎曲通道混凝土層厚度達到2-2.5米。變電站屬於塞瓦斯托波爾北部電網組成部分。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海岸炮兵第30連的中央電站

在火炮炮塔的內部另外還有一個變電站,採用兩個320千伏變壓器。它們通過兩條獨立的地下電纜給炮連陣地的高壓電網供電。

為了確保炮手們有自主電源供應,炮連陣地配備有由兩臺370千瓦的6БК-43柴油發電機和兩個旋轉變換器的發電站。火炮指揮室也有自己的柴油發電機組。柴油和其他油品分別存放在地下油庫。應急照明電源、通信和報警系統都使用高容量電池。

關於水源有兩個獨立來源,分別來自沒有保護措施的來自別爾別克河嘴的河水和有保護措施的炮塔所在位置地下水。為了保證供應,在炮塔內部有3個儲水池,其中的水經過過濾。為了確保該連在炮塔安裝、電站和升降設備的壓縮氣體使用,一共建設了2座壓縮空氣站。

該連的化學武器防護由8個ФП-100過濾裝置。空氣過濾採用兩條獨立線路。為了提高戰時使用性,裝置採用工字鋼製造。 為了維持室內的溫度和溼度,採用了蒸汽加熱系統,蒸汽來源於在地下的兩個鍋爐。

此外,陣地上安裝了高射機槍。一共安裝了4挺高射機槍,1挺ДШК和3挺М-4(即4管7.62毫米馬克沁高射機槍)。在機槍掩體後方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內有兩個固定的防空氣球裝置。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火炮控制手柄

該連陣地的陸上防禦由一棟六層的混凝土土地防禦由一棟六層的混凝土機槍掩體КП負責,在最上層安裝有7.62毫米馬克沁機槍,下層則是人員掩蔽室和彈藥庫,此外還有防步兵壕溝和鐵絲網。在通往連陣地的公路上設置了有小型護欄的石牆等障礙物。

該連與其他海岸炮兵連以及上級指揮部的聯繫通過無線電臺,主要使用了下述無線電設備:Шквал“暴風”、Бухта“海灣”、Рейд“突襲”、5АК-1型和6ПК型。此外,還有3部電話交換機。連內部的溝通通過自身電話網實現,重要事項採用電鈴傳遞信號以及通話管道傳遞到各作戰位置。

在和平時期,炮連官兵居住在兵營中。在戰時,他們則住在地下寢室,周圍還有配套的廁所、淋浴房等。在飲食方面,則有廚房;對於官兵的身體健康則有藥店、門診室,對於受傷人員來說還有1個包括X光機在內的手術室。

1934年該連陣地完成建設後,任命潘尼科夫為首任連長,之後是Е.П.頓涅茨(之後成為波羅的海艦隊海岸炮兵副主任,上校軍銜)。1937年11月,海軍大尉Г.А.亞歷山大被任命為該連連長。這樣在1941年6月22日偉大衛國戰爭爆發以前,海岸炮兵第30連已經成為了一支擁有強大防禦工事的具有高度戰鬥力的力量。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1941年海岸炮兵第30連連長亞歷山大 (左) 和指導員索羅維耶夫

附錄-1932年海岸炮兵第30連火炮陣地結構圖

А.左炮塔Б.右炮塔1.空氣過濾器 2.空氣過濾器 3.備用房 4.電站入口5.廚房 6.廁所 7.前廳8.通道9.海岸炮兵連指揮部 10.排氣扇11.鍋爐12.變壓器,13.寢室14.儲藏室15.排氣扇16.通道17.第一更衣室18.第二更衣室19.浴室 20.指揮室-可容納8人 21.出擊通道入口 22.門診室 23.護理室24.寢室-可容納22人25.給水站 26.鼓風機27.中央控制室 28.值班軍官寢室 29.鼓風機 30.機房 31.蓄電池室32.修理室 33.儀表室34.寢室35.儲藏室36.通信設備儲藏室37.電機儲藏室38.鼓風機 39.軍官寢室40.寢室41.鼓風機,42.備用房-最多可容納6人 43.寢室-可容納22人44.寢室-可容納38人 45.寢室? 46.廚房 47.地下彈藥庫48.彈藥庫 49.火炮操作室 50.火炮操作室 51.手榴彈儲藏室52.槍彈儲藏室53.彈藥庫54.彈藥庫 55.通道56.電話站57.寢室-可容納34人58.寢室-可容納34人 59.軍官寢室 60.地下彈藥庫 61.彈藥庫 62.火炮操作室 63.火炮操作室 64.儲藏室​​65.儲藏室66.儲藏室 67.儲藏室68.通道69.入口 70.入口,71.主通道 72.排煙裝置 73.排煙裝置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海岸炮兵第30連火炮陣地結構圖

紅色要塞柱石-海岸炮兵第30連史3

海岸炮兵第30連陣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