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兰,一个传奇人物

题记:吕玉兰,一个久违的名字,一个令当年多少年轻人羡慕、崇拜、敬佩,而又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她的传奇故事,引起了多少人的震惊和向往?今年三月是吕玉兰同志逝世15周年,写此篇以纪念我们心中的英雄.

此篇发表于2008年1月16日.

吕玉兰,一个传奇人物

文 / 江 雪

吕玉兰,一个久违的名字,一个令当年多少年轻人羡慕、崇拜、敬佩,而又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她的传奇故事,引起了多少人的震惊和向往?她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使的她的崇拜者成千上万,并不全是因为她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和中央委员,而是她生活的历练和人生沉浮给人很多启迪。她有追求事业和家庭生活的欢乐,也有着生活路上太多的苦涩。但不管怎样,吕玉兰就是吕玉兰,她的一生是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是始终艰苦创业的一生。她的一生带有很浓厚的传奇色彩。

近读吕玉兰的丈夫江山先生的人物传记《吕玉兰》,又一次把自己带到了过去的岁月。尽管自己当时还是一个不谙人情事故的孩子,但吕玉兰,是我的的崇拜者。就现在而言,她仍然是我的崇拜者。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始终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她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也应该是现在年轻党员干部的榜样。她也是用个人历史演绎了中国的那段历史,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吕玉兰》这本书无疑是人物传记,尽管是她的丈夫江山写就,但忠实于客观事实,除了对失去爱妻的极度悲伤和深切的怀念外,更多的是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给予吕玉兰伟大的人格应有的敬爱和褒奖,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河北省临西县的东留善固村的,而东留善固村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吕玉兰也是众人皆知。吕玉兰15岁高小毕业回乡务农,由于她积极肯干一心为公,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改变家乡面貌上,当年就当上了合作社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社长。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岁,担任了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25岁,荣获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26岁,任临西县常委、下堡寺公社书记。29岁,当选为中共九届中央委员。30岁,任临西县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31岁,任河北省委副书记。33岁,再次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37岁任河北省委书记,同年第三次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坚强的勤劳的吕玉兰干出来的,没有半点投机取巧。

40岁以后,吕玉兰又经历了宦海沉浮阶段,但她始终积极地面对现实,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思路,自查、自纠,深刻检查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始终坚信共产党对自己是公正的。尽管自己曾经受到诬陷甚至打击报复,思想上也痛苦过、犹豫徘徊过,但对社会主义道路对共产党正确领导的信心没有变。吕玉兰终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在本该年富力强的53岁,英年早逝,给她的家乡家人以及培养她的各级领导和崇拜她的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和伤痛。

今天,为什么又要写吕玉兰?一方面是因为看了人物传记《吕玉兰》,另一方面在我内心深处多年来她一直是我感佩之人。在70 年代,自己曾经两次见到吕玉兰。那时自己还是个少年。记得上高一时,学校组织我们去东留善固参观,因为我们县城离东留善固仅几十华里,所以学校决定我们各班组织骑自行车去。我们每个人都刚会骑自行车,就在一天的清晨全校出动了,每个人都骑着自行车,一路上都是骑车的学生队伍浩浩荡荡,非常壮观!几近中午,我们的队伍终于全部到达了东留善固村,先后参观了什么地方,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我们去,当然是想见一见我们心中的英雄吕玉兰了,可是据说她去开会了,我们有些沮丧。就在下午我们将要返回时,几辆汽车驶进了村,不知谁喊了一声:吕玉兰回来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所有的目光和脚步一下子朝着汽车的方向奔去。真是吕玉兰!只见她头戴白毛巾,中等个儿,有些黑红的圆脸,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年轻妇女形象,这是我第一次见吕玉兰。第二次好象是第二年,是在我们县委大院开大会,是请吕玉兰做报告,我和我父亲去的。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我们去时吕玉兰正在演讲,我和父亲在台下看,由于人头蹿动人山人海,毕竟那时个子还小的我还有些看不到,父亲还抱起我来举过父亲的头顶,让我真真切切地看清了吕玉兰,她,头裹白毛巾,还是那个形象,正在大声地讲话。从此,在心底深处就记下了吕玉兰这朴实而又特殊的形象,尽管两次都没有机会和吕玉兰对过话,但对当年的少年的我来说已经很高兴了。

今年的三月是吕玉兰同志逝世15周年,我想说的是,吕玉兰,是一代伟大妇女的优秀代表,是不可多得的党的优秀干部。她历经磨难矢志不改,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她竭尽全力,奉献了毕生精力。党不会忘记这样优秀的干部,人民不会忘记这样优秀的女儿,我们不会忘记心中的英雄——吕玉兰。

一代天骄——吕玉兰,精神永存。正如江山所言:“不死的玉兰精神!”

吕玉兰,一个传奇人物

吕玉兰,一个传奇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