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就在上個月(3月份),2019年新能源客車補貼新政策落地,整體補貼額度下調超過5成。退坡幅度巨大。業內人士表示,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面對2019年大幅度退坡帶來的壓力,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我們淺析之。

我們先來通過一組數據對比,看下2019年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坡幅度具體有多少。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從圖上可以看出,2019年整體補貼額度下調超過5成。以快充類和非快充純電動客車為例,同比降幅均在50%以上。同時,2019年補貼的技術門檻也相應提高。如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於0.19Wh/km·kg(2018年為0.21Wh/km·kg),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於135Wh/kg(2018年為115 Wh/kg)。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突破技術創新瓶頸 提升安全技術

技術主要體現在續航里程與安全性能上。現階段續航里程無法突破的都在通過國家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途徑來稍作彌補推進。如果在技術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將帶動新能源客車的普及應用。客車企業可以投入到新能源客車技術的研發中,如可以在車身輕量化和電池能量密度上下功夫,從而可以減輕動力電池的負荷,提高新能源客車的續航里程。

與此同時,對新能源客車而言,在補貼退坡後,提升安全技術是首要目標。對於電池滅火裝置、自動破玻逃生裝置、阻燃材料和滅火系統等客車安全配套裝置的研發力度要進一步加強。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宇通客車一直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宇通客車通過電池智能加熱技術、電機輕量化設計、高效電驅動技術、動力系統量身定製以及睿控4.0技術,提高了電池能量密度,實現整備質量和能耗的雙降低、續駛里程和運營效率的雙提升。

測試數據顯示,其自主研發的睿控技術,使得純電動客車可實現5年全生命週期較傳統車節約成本10%—65%,同時在防火、防水、防觸電的基礎上也實現了“3S+安全升級”。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另外,針對東北等低溫高寒地區,宇通專門推出了“宇通插電式高寒解決方案”和“宇通高寒純電動解決方案”,並採用“智能加熱+快速加熱+全方位保溫+增大電池可用容量”的方法,可全方位應對特殊的氣候環境,大大提高了新能源客車的安全性能,拓寬了市場的適應面。

採取市場倒推機制 尋求新能源客車成本和價格上的轉型

無論是百公里消耗還是保養,電動客車的使用成本要遠低於燃油車。但是躲不開的一個就是電池的損耗,如果將電池的損耗列入其中,可以在使用多少年,或者多少里程後對二手電池進行免費更換或是十分優惠的價格進行更新,這樣純電動客車就更具有很大的優勢。

通過市場競爭機制的調節,新能源客車的價格勢必會逐漸親民,與燃油車相比在購買價格上可以顯示出優勢,再配合使用成本的優勢就更具競爭力。

2019年補貼大幅度退坡後,新能源客車面對的市場價格壓力必然加大。因此,新能源客車企業必須要在成本上加以控制,最主要是加強對“三電”成本和營運成本的控制,必須採取市場倒推機制,來逐步降低新能源客車的製造成本。

加速氫燃料電池客車的技術研發和產品佈局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汽車及能源行業熱議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建設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等,種種跡象表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春天即將到來。中國科學院歐陽明高院士再次重申,當前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更適合商用車,而氫燃料電池客車將作為新能源新技術新應用的示範推廣“先頭部隊”。

後補貼時代已來,客車企業該如何應對?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解讀:為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推動公交車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目前財政部等部門正在研究支持燃料電池汽車和加快推廣新能源公交車的政策措施,將按程序報批後另行發佈。氫燃料電池客車是目前國家補貼唯一不退坡的新能源客車車型。

氫燃料商用車是氫燃料汽車推廣的“先頭部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客車會當仁不讓的充當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示範的“馬前卒”。因此,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客車也是應對2019年補貼新政的一個戰略舉措。

其實,對於中國客車行業而言,氫燃料電池客車早已不再陌生。氫燃料電池客車也逐步從技術開墾階段過渡到眾廠商競相追逐的“紅海市場”。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氫燃料電池客車未來的綜合優勢將會愈發明顯,我們相信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發展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