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銀行業: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為中小企業服務

區塊鏈+銀行業: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為中小企業服務


3月22日,全國跨境業務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被稱為最具創新力的興業銀行,此次作為該平臺的首批試點銀行,成功通過該平臺落地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業務。

區塊鏈技術作為當下的一種新興技術,在很多方面都對人類社會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次銀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全國跨境業務辦理困難的問題,對於人民來說是一大便利,對於銀行業自身來講也是免去了諸多不便。

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

區塊鏈+銀行業: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為中小企業服務


另外,全國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融資申請、銀行融資受理、融資審核和放款登記全流程服務,與銀行現有業務流程緊密契合的同時,實現報關單真實性、可用額度、使用狀態等要素在線核驗,極大提高了銀行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的精準性和融資業務辦理效率。

為什麼要推出這樣一個平臺呢?我們都知道近些年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出現了不少中小型企業。所謂的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

這些企業其自身規模較小,經營風險較高,所以融資較為困難。尤其是在我國境內,為了防範信貸資金風險,各大金融機構都採取了“抓大放小”的貸款措施,不少銀行都在不同程度提高了信貸的標準,而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抵押擔保不足,很難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因此只能轉身尋找跨境融資。

但跨境融資風險較高,很多中小企業對我國外匯管理政策瞭解不透徹,不懂提前諮詢而且自身消息閉塞,所以很容易會被騙子找到破綻,從而上當受騙。

現在,我國推出這樣一個平臺,就是為中小企業解決跨境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便中小企業能夠更好的發展。雖然現在還處於試點階段,但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該平臺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會服務於各地的中小企業,這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區塊鏈+銀行業

區塊鏈+銀行業: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為中小企業服務


區塊鏈技術最初是伴隨著比特幣出現在大眾眼中的,但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看到了區塊鏈自身的優勢,它不僅僅是比特幣的一種底層技術。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區塊鏈技術能夠為人們解決更多的問題,目前已在不少領域落地,所以現在“區塊鏈+”成為了一個熱詞。

在銀行業,跨境業務區塊鏈平臺即是“區塊鏈+”的一個例子,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目前區塊鏈在商業銀行的具體應用包括:

1.中國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區塊鏈電子錢包,實現精準扶貧;

2.中國建設銀行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還在雄安新區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賃住房平臺;

3.中國農業銀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

4.招商銀行首先實現了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這三大場景。

可見,現在我國銀行業也在努力追趕時代的步伐,“區塊鏈”已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在人們的努力下成為真真實實為大眾服務的一種應用科技。

而且,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區塊鏈在各行各業中都尋找著自己的應用價值,在不少人還認為區塊鏈最大作用就是炒幣時,有人已經開始用區塊鏈技術服務於各個企業,不管是銀行業還是商業、新聞業或是醫療領域,甚至是農業,都開始出現了區塊鏈的影子。

按照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的媒介補償理論,“任何一種後繼的媒介都是一種補救措施,都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補救和補償。換言之,人類的技術越來越完美。”

區塊鏈是通過分佈式賬本技術、智能合約和P2P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一套共識機制,形成了可記錄、可追溯、可確權、隱私保護等的技術約束力,並由時序交易串接起來的區塊鏈構成交易執行證據的載體。

這對於現在技術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抄襲現象、個人隱私受到威脅等等問題都有著彌補作用,所以可想而知,區塊鏈補償了以往技術上存在的缺陷,為人們解決了不少問題,理所當然就成為了行業的寵兒。

不過,儘管區塊鏈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不少便利,但處於發展階段的技術,都會存在不少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或許錯誤不可避免,但當這些錯誤都被改正後,區塊鏈技術作為大勢所趨會更加的發光發熱,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人們謀取更多的福利,這需要時間,更需要人們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