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從發現中子以來,我們對於原子能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將帶來又一次能源革命的“人造太陽”計劃!

我們知道,如果是由鈾、釷、鈈這種放射性的重元素原子核,自身裂解成其他輕元素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以鈾元素髮生的核裂變反應為例:235U+1n→137Ba+97Kr+2n。其中元素前面的數字不是“化學計量數”,而是質量數,U為鈾、Ba為鋇、Kr為氪、n為中子。原子彈爆炸的反應就是用1箇中子n,轟擊1個U原子核發生裂變,同時釋放出的2箇中子n再繼續轟擊其他的U原子核……以此類推形成鏈式反應,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稱為核裂變,如原子彈爆炸;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如果是由氫元素這種輕元素的原子核,相互結合成為原子質量更大的較重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中子,產生巨大的能量。還是以氫彈爆炸的原理為例(高科技都是應用在戰爭上的,這句話真是一點不差):D+T→He+n。其中D和T分別是氫元素的同位素“氘”和“氚”,He為氦元素,n依舊是中子,則稱為核聚變,如恆星持續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對核裂變的運用從原子彈的軍事運用再到核電站的民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核裂變雖然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但遠遠比不上核聚變,裂變堆的核燃料蘊藏極為有限,不僅產生強大的輻射,傷害人體,而且遺害千年的廢料也很難處理。核聚變的輻射則少得多,核聚變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秦山核電站

另外,地球上的海水中富含核聚變燃料氘和氚,如果每升海水中所蘊含的氘和氚發生完全的聚變反應,能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時釋放的能量。,根據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聚變能可供人類使用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氘氚聚變反應

而常見的核裂變反應原料鈾235儲量稀少。然而,雖然科學家利用核聚變原理,靠先爆發一顆核裂變原子彈而產生的高熱,來觸發核聚變起燃器。從而製造出氫彈。但是用原子彈引發核聚變只能引發氫彈爆炸,卻不適用於核聚變發電,因為電廠不需要一次驚人的爆炸力,而需要緩緩釋放的電能。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氫彈爆炸

如何利用核聚變為人工提供無窮無盡的能源,成為人類自發明火(化學能)、電(電能)後實現下一次文明飛躍的關鍵。這是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的實現。

這項轟轟烈烈的計劃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除了中國,還包括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一同參與了這項“人造太陽”計劃。可以說“人造太陽”計劃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國家和主要的亞洲國家,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之所以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是因為核聚變反應在宇宙中是普遍的現象。在太陽和許多恆星內部,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以上,都在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太陽每秒中放出的能量約為3.8×1026焦耳,到達地球的僅約為太陽每秒釋放能量的20億分之一,但對人類卻意義重大,因為我們地球上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能源均來源於太陽。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關於核聚變的“點火”問題,通過激光聚變反應實現“點火”並非新概念,早在1962到1964年間,就由前蘇聯的巴索夫、美國的J.M.Dawson和我國的王淦昌等分別獨立提出用高功率脈衝激光來實現激光聚變。

另外就是需要製造特殊的高溫高壓環境。與核裂變反應不同,核裂變的原子核質量較大,而且本身不穩定,所以只要常溫常壓的環境就能實現裂變反應。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而核聚變不一樣,以大自然最常見的核聚變反應——太陽來說,巨大的質量使其內部形成達2000億個大氣壓的超高壓力,再加上1500萬度的溫度,就可以把氫原子聚變成氦原子。可是換成人類在地球上來實現這個過程的話,由於這個超高壓條件完全無法達到,就只能在高溫上下功夫了,所以需要把溫度提高到上億度才行。

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張傑帶領團隊參與的神光II裝置,利用強激光模擬太陽耀斑中環頂x射線源和重聯噴流,經過7年的嘗試,實現了快點火激光聚變物理方案。在地球上製造“微型太陽 ”,在小實驗室重現“大宇宙”。可以說為中國的”人造太陽“計劃邁出了一大步,而張傑也因此獲得了激光聚變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愛德華·泰勒獎。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而除了神光II裝置,1億度的高溫需要用什麼材料才可以耐得住1億度的高溫,科學家們又研究出了磁約束裝置,利用強磁場可以約束帶電粒子的特性,讓它們碰不到容器,這樣就不會破壞儀器。電子脫離後,帶正電原子核群以及電子群就整體變成了中性,也就是等離子體。原子核在等離子體內部猛烈運動,互相的碰撞而產生的核聚變就像太陽裡發生的聚變一樣,這種裝置也稱作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張傑參與的神光II裝置利用強激光模擬太陽耀斑中環頂x射線源和重聯噴流獲得成功

我們國家在1994年底,等離子體所成功地建成我國第一臺大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HT-7,使我國進入超導託卡馬克研究階段,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EAST--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正式投入運行。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2018年11月12日,合肥製造“人造太陽”裝置的EAST更是首次完成等離子中心的一億度運行,而去年則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也是截至2016年2月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中國的超導裝置是最可能實現可控熱核聚變能應用的途徑之一,目前全球可控核聚變技術進展最快的是我國。2016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將這個裝置運行60秒時間,此時國外還處於圖紙階段。

不過,實現一億度到可控核聚變,其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其中還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子輻射,帶電的都會受磁場約束,那麼中子不帶電在磁場裡不受約束怎麼辦?換言之就是說,帶電粒子會受到約束,觸碰不到容易,然而不帶電中子在磁場裡卻不受控制。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高能量的中子碰撞儀器內部,儀器根本受不住,這樣聚變就沒辦法持續太長時間。這也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即使我們成功實現核聚變過程可控,而商業利用聚變能又是更高一層的要求。按照科學家的精確語言來描述,必須是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這個比例稱為Q值,自然是越大越好,成本花費越少,獲得能量越多,這筆買賣才是划算的。因為真正有用的可控核聚變必須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不幸的是,目前各國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它們的投入產出比即能量Q值,基本上還在0的水平,並不產生能量,只是做做基礎研究,個別裝置能產生些許能量,但是遠小於輸入的能量,Q還是在0和1之間徘徊,因此人類追求人造太陽的夢想之路是任重道遠的。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科學家對此表現十分樂觀,預測在2070年可以基本完成可控核聚變,進行發電。而到了22世紀,人類可以熟練的通過可控核聚變產生巨大能量,到時候海水可以提供億年的燃料,無成本無限用電也將不再是夢。

核聚變是恆星的能量源,人類如果可以實現核聚變可控,除了可以實現不竭無限的能源,從而保證地球可以更加生態化發展,也標誌著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又取得了新的進步。

流浪地球算什麼?我們要造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