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老師好》劇組成員

最近見到了一個老同學,一起聊起了電影《老師好》,就著一壺濁酒,暢聊半天,那些往事,一點點地撥開雲霧,彷彿一粒粒珍珠,灑落在地上。

我們約會在地鐵裡見面,我到達的早,他上地鐵後告訴我,還有20分鐘到。我說,“我們正好20年未見,一分鐘一年,你正好乘坐著時空列車,感受下時間和歲月的速度吧!”

一會他從地鐵裡出來,我一眼認出了他,緊緊擁抱住他,“哥們,乘坐歲月列車的感覺怎麼樣?”“一切彷彿就像在昨天,我在地鐵裡閉著眼睛,感受風從身邊呼嘯而過。一個個人,一件件事,就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中一晃而過。”

我們坐下開始聊天,雖然20年未見,但是聊起來毫無違合感,用家鄉話說著校園裡的青春往事,就像我們還在班級裡一起溫習功課那般親切。

青春可以療傷

在電影《老師好》裡面,苗老師給學生們講起他的青春故事,就像口琴裡蹦出來的那些優美的音符一般,靜靜地,平緩地,一點一滴散落出來,飄蕩在校園上空。

就在那個瞬間,我突然覺得,青春歲月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那就是它可以療傷。

《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老師好》裡的青年演員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也是人到中年的一種恍然大悟,或者回望年少的一種內心反省。

辛棄疾在詞裡寫道,“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們一起回憶起上學時候的往事,他喝了一口酒,緩緩說道,“真羨慕現在的青年人,有著揮霍不完的青春。”“何出此言?”“我們年輕的時候,不理解這種心境,現在理解了,卻不年輕了。”

年少輕狂的洛小乙,有著敢愛敢恨的性格,瀟灑的氣質,魯莽的性格,怕是很多年輕人心中的英雄。為什麼如此著迷?他是我們心裡想成為卻又不敢成為的那個人。

在電影《老師好》裡面,青年演員王廣源演活了這個角色,那種懵懵懂懂的青春,沸騰的熱血,使不完的力氣,著實讓人著迷。

我們聊起電影裡的一個個人物,就像我們班級中的一個個具體的人,大家有著不同的性格,身上有著不同的故事,卻在最好的時光相遇。想起他們,聊起我們,我們就有著說不完的話題,一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難得有這種靜心暢談的時刻,是一種休閒,一種回顧,一種梳理,也是一種療傷,一種內省,一種再出發。

穀倉效應的困境

英國作家吉蓮.邰蒂在《邊界》一書中提到“穀倉效應”這個詞,具體是指企業內部因為缺少溝通,部門間各自為政,只有垂直的指揮系統,沒有水平的協同機制,就像那一個個穀倉,各自擁有獨立的進出系統,卻缺少穀倉與穀倉之間的溝通互動。

我們在聊天中,突然提到了這個詞“穀倉效應”,由此想到了我們參加工作後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單位與家之間的三點一線,由於同學們散落五湖四海,再聚起來已經非常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每個個體,又何曾不像這一個個穀倉,每天在自己的有限區間內活動,缺少與不同個體之間的互動交流。

《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穀倉

在電影《老師好》裡面,如果說每個學生像一個個穀倉,那麼督促、推動著穀倉與穀倉之間交流的,就是老師。他像一個協同者,一個指揮者,用自己的全局視角,在打破每個人的邊界,促進大家敞開胸懷,加強協作,不再內向和保守,而是積極和開放。

我們在懷念青春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懷念這麼一種積極和自信的心理狀態,難道不是嗎?

但是,當我們來到社會,開啟職場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穀倉看起來是變弱了,因為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外界接觸,和社會交流,但是實際上,這個穀倉卻是變強了,逐漸變大了,慢慢地把我們包裹起來,不再與外界接觸,甚至開始恐懼和外界接觸,變得畫地為牢,有點固步自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在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當中,接觸到的都是有限的人,準確地說,是熟悉的人,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我們實際上是在一個非常有限的圈子裡面。那麼,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思考方式,都慢慢在定型,不再變化,甚至有點畏懼變化。

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是有一種期望的,類似於老師的這種角色,能夠幫助我們打破“穀倉效應”,消除信息壁壘,走向更加成熟,開放,包容。

《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老師好》劇組

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

在電影《老師好》裡面,畢業的時候,苗老師獨自離去,沒有和大家一起拍下全家福。那個時刻,大家的心裡也有著一絲悲傷,因為過了這個時刻,全班人再想聚齊,就變得非常困難。

我們畢業的時候,大家是共同唱著一首歌散場的,那就是《二十年後再相會》,裡面的歌詞現在還記得。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那時的天那時的地,那時祖國一定更美,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我們又聊起了這個故事,那時學校給我們錄了視頻,記錄下我們在教室學習,在操場鍛鍊,宿舍生活的場景,每個人在裡面許下對於未來的願望。視頻裡面的背景音樂就是這首歌,《二十年後再相會》。

《老師好》,再過20年,我們來相見!

青春不散場

如今,我們又見面了,如數家珍一般細細回味往事,百感交集,這是我們共同的青春,共同的記憶,也是我們最好的時光。

回到家後,我又找出了這個視頻,打開重溫了一遍,“那時的我,怎麼如此年輕?那時的他,怎麼如此青澀?”

闊別20年,如今再見面,就像老朋友,一開口就知道你還是你,依然沒有變。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