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爭議越火的“瑞幸模式”,到底值不值50億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成立不到2年,憑藉流星飛電般的擴張速度,瑞幸咖啡橫空出世,成長為一隻幾十億估值的獨角獸。

4月22日,原本就具有爭議的瑞幸咖啡,正式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IPO申請。擬登陸納斯達克,安永會計事務所擔任IPO審計,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為其聯合承銷商;金杜、競天公誠分別為其公司中國律師、券商中國律師;達維、佳利分別為其公司美國律師、券商美國律師;弗若斯特沙利文為其行業顧問。

速度之快,驚掉財務圈人的下巴,對此疑惑“難道規模大到,不用做密交(confidential filing)了?”事實上,瑞幸咖啡2月底完成密交,在正式提交IPO申請前,已經來回回答三輪SEC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本次擬融資額為1億美元。不過,這很可能只是用於計算註冊費用的初步登記額,實際IPO融資規模可能高於或低於這一水平。而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瑞幸咖啡可能尋求在下月進行的此次IPO中融資5億到8億美元,從而成為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的最大規模IPO。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瑞幸咖啡將通過此次IPO尋求40億到50億美元的估值。這是今年以來瑞幸咖啡第二筆融資。

此前,瑞幸咖啡在4月18日宣佈,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輪融資基礎上,額外獲得共計1.5億美元的新投資,其中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瑞幸咖啡投後估值29億美元。同時,貝萊德還是星巴克的主要投資人,是星巴克早期排名前三的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招股書披露,今年4月份,瑞幸咖啡與世界第三大糧食巨頭路易達孚達成合作,未來將在中國建設一家合資咖啡烘焙廠。同時,路易達孚承諾將在此次公開發行後,以公開招股的價格,購買價值5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

瑞幸咖啡成立僅有1年多的時間。2017年11月,作為神州優車高管的錢治亞卸任公司董事和COO,離職創業,併成立了瑞幸咖啡。2018年1月開始試運營,在小範圍取得成功後,逐步飛速擴張。2018年12月底,銷售了9000萬杯咖啡。在開店最快的2018年,三個月內就增長了884家店。

2019年3月底,完成全國28個城市2,370家門店的鋪設,累積了超過1680萬交易客戶。根據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報告,截至2018年底,從門店數量和銷售咖啡的杯數這兩個維度,瑞幸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

能夠獲得如此迅猛的擴張速度,源於瑞幸咖啡的老練打法。起初,瑞幸咖啡以星巴克的競爭對手出位,但主打外賣咖啡。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從數據看,瑞幸咖啡的主戰場是快取店。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快取店數量達到2193家,佔比91.3%。這些快取店的座位數量較少且通常位於對咖啡需求量大的地區,比如辦公樓、商業區和大學校園。這使得瑞幸咖啡在貼近目標客戶的同時,能夠以較低的租金和裝修成本迅速擴張。

同時瑞幸團隊複製了神州租車和神州專車的模式,簽下湯唯和張震兩大當紅明星,在分眾投放了大量樓宇廣告,在城市主流人群中實現集中引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消費者視野。

在線上,瑞幸咖啡採取了一系列互聯網獲客的打法。通過線上活動、推送優惠券以及用戶裂變等互聯網流量獲取方式,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形成了消費者心智固化。

伴隨瑞幸咖啡迅猛擴張的,是高企的成本與費用以及巨大的虧損,這也是瑞幸咖啡被質疑最多的地方。招股書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的營收為8.4億元,虧損為16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的成本與費用達10億元,同比增長了628%,虧損5.518億元(約8221.8萬美元)。

不過,從獲客量、獲客成本來看,瑞幸在2018年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平均月交易客戶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430萬人次,提升至2019年一季度的440萬人次。隨著規模經濟逐漸顯現,獲客成本從2018年的一季度人均103元,降至2019年一季度人均16.9元;促銷費用從15.8元降至6.9元。客戶復購率則高達54%。

瑞幸咖啡認為,中國咖啡市場的滲透率仍非常低,質量不穩定、價格昂貴和購買不便的行業痛點,阻礙了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發展。而瑞幸咖啡的模式精準解決了這些痛點,並已經開始成功推動中國大眾市場的咖啡消費浪潮。


越爭議越火的“瑞幸模式”,到底值不值50億


CFO小黑板(ID:icfoxiaoheiban)的財務精英群裡,有關瑞幸咖啡的話題,總會引來一波思想交鋒,這隻和拼多多一樣充滿爭議的獨角獸,大家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業界CFO老司機賴佑明判斷:千呼萬喚,瑞幸的招股書(F1)今天終於出來了,按照這個節奏,估計瑞幸計劃在4周後上市。

對於一家以“Our mission is to be part of everyone's everyday life, starting with coffee.”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開了超過2000家的店,變成了中國第二大的咖啡公司,這個成就驚人。

但從今天的反應,大眾的反應基本上是"愛恨分明"。喜歡的人認可他們走出了一條路,雖然不至於顛覆星巴克,但足以對咖啡的龍頭老大造成某種威脅。不喜歡他們的認為這種靠著資本和營銷手段成長起來的公司,一旦不再燒錢時,成長就會停頓。基本上認為這一類型的公司沒有價值。

當然,到底公司值不值40-50億美元估值, 每個人審美的眼光都不一樣。但有幾件事是肯定的:

1、個體經濟( Unit of Economy)。這是二級市場投資人肯定會問的問題。個體經濟就是每一個獲得的客戶將來繼續購買的毛利減掉獲客成本+維護成本。看起來瑞幸咖啡的獲客成本是繼續下降的,並且公司清楚的說覆購率是54% (計算的方式還有待商榷),但是由於公司目前沒有毛利,所以這個個體經濟沒法計算。估計這是公司在路演時會面對的最大挑戰。二級市場投資人必須有近乎宗教信仰般的信心,才能說服老闆去買這隻股票.

2、咖啡到最後還是一個品牌的生意。我喝過的咖啡除了Blue以外,從來沒有一種咖啡的味道是特別unique的。我也喝過瑞幸的咖啡,感覺也一般。


@某投資機構投資經理:瑞幸賣咖啡是切入點,然後獲取流量入口,關鍵在於它怎麼變現。看瑞幸的發展規劃,就目前階段來說,門店數量、客戶數量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到不開新店的時候,燒錢速度就下來了,只要它的折扣咖啡繼續折扣下去,客戶留存率、復購率都在。

拿瑞幸和星巴克對比是不對的,雖然他們碰瓷星巴克,但瑞幸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星巴克、太平洋、COSTA這樣的咖啡。和星巴克相比,瑞幸是輕資產模式,瑞幸咖啡只是流量的入口。如果是真的咖啡愛好者,確實可以選擇首衝、自磨、高端的專業的咖啡館,另外商超、便利店的瓶裝咖啡也都有很大的市場,但如瑞幸自己所說,它們本來的定位就是消費升級,原本去超市買5塊錢一瓶的瓶裝咖啡,現在用了1.8折,2.8折等折扣券去買了瑞幸咖啡,就是升級。

@投資機構財務總監:瑞幸看中的也許是外賣市場,但星巴克搞的是氛圍體驗,對標星巴克也可能是某種營銷手段包裝估值。瑞幸的重點市場我覺得還是定向在外賣這塊兒,所以它也沒有把星巴克特設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所有對標之說我都覺很像營銷手段。

@財務總監:我覺得星巴克代表了實體舊經濟,瑞幸代表了移動互聯網新經濟,往往新事物不讓人看好,就如當年諾基亞代表了舊時代功能手機,安卓國產手機代表了新時代智能手機,當時人們也認為國產不可能打敗諾基亞,諾基亞有錢、有資源、有技術、有管理,甚至財務管理精細化到令人吃驚的地步,但一樣沒用,這個世界上潮流和趨勢是核武器級別存在。

@知名諮詢公司項目經理:如果一個產品或服務無法解決用戶痛點(甚至本來就是偽需求),如果它的商業模式經不住考驗,沒有核心競爭力,在紅利消失、產品生命週期走到盡頭的時候,勢必會驗證出一個失敗的結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瑞幸聘請了一位名叫Reinout(雷努特)的老外擔任CFO,對此業界也有自己的看法。


越爭議越火的“瑞幸模式”,到底值不值50億


瑞幸咖啡CFO Reinout Hendrik Schakel

Reinout Hendrik Schakel自2019年1月開始擔任瑞幸咖啡的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戰略官。2016年至2018年,他在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企業及機構銀行部擔任執行董事。2008年至2016年,他先後擔任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部門的分析師、副總裁。2005年12月獲荷蘭伊拉斯謨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一位CFO表示,一般看到中國公司找老外擔任CFO,第一個反應是1、公司找老外對接資本市場;2、 一般老外對於業務、團隊和運營都不是很熟,職位為CFO,但本質上只是高端的IR,負責投資者關係。

另一位CFO調侃到,公司上市越來不需要CFO了,拼多多上市是也只有財務副總裁。從瑞幸CFO的年齡上看,叫CIRO更貼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