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南河頭村隸屬井陘縣微水鎮,自古是“古驛道南線”的重要節點。交通便利,現在307國道、綿河、石太鐵路穿村而過,將南河頭村分為西南河頭和東南河頭兩個自然村,村中最大的姓氏是“仇”,此外還有趙、王等姓氏。

在南河頭村上游不遠處的橫口村,綿河與甘淘河匯合成為一條河,繼續北流,而南河頭村位於兩河匯合後的最南頭,故名“南河頭”。

南河頭村距井陘縣城二公里,2018年底被列入井陘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啟動後,希望村裡的古廟和老民居能夠繼續保存。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南河頭“關帝閣”,創建年代無考,雍正四年、乾隆二十八年、嘉慶三年都重修過,道光二年為防水患遷到此地,後光緒九年、民國二十八年和公元一九八七年都有過重修。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閣樓正中有一匾額,上寫“同何神庥”,上款“敬南河頭關帝廟”,下款為“光緒廿六年大清統令劉光才十一月廿八日獻”。“何”古同“荷”,承擔、負荷的意思;“神庥”就是神靈庇佑的意思。庚子年(1900年),劉光才在井陘阻擊八國聯軍西犯,此匾為他駐紮在南河頭村時所題。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時任山西大同統令的劉光才率領“忠毅軍”,奉命在東天門(白石嶺,現秦皇古道景區內)駐紮,並修築了以東天門為中心,南至割髭嶺,北至固底的石牆工事(現被稱為“庚子長城”),準備迎擊西犯的八國聯軍。同年11月19日,數千名法國侵略軍趁霧偷襲東天門,經過激戰,清軍成功阻擊法軍,迫使他們退至獲鹿縣。12月9日,法軍又從馬村的老鴰巖向清軍發起攻擊,又被劉光才率領“忠毅軍”擊退。1901年三月左右,劉光才又在固關關隘打死打傷法、德聯軍1800多名,再次阻止了侵略軍的西進。為紀念這位愛國將領,後在東天門立了一塊“劉光才抗法碑”。

民國二十三年的《井陘縣誌料》中有幾段記載:

1、“庚子之役,聯軍駐紮獲鹿,屢次由老鴰巖出兵,窺伺白石嶺(清軍駐紮地),皆為清統領劉光才擊退。”

2、“清末庚子之役,聯軍由正定攻陷獲鹿,清廷命劉光才督軍到井陘堵御。光才駐紮白石嶺。分兵防守青石嶺、防口諸險隘。聯軍數由老鴰巖(縣境平望鄉南)出兵窺伺,皆被劉軍擊退,卒不得逞。”

3、“仙翁山在縣東北五十里段莊村。扼威州向西之路陘。清庚子之亂,劉光才派兵,於此山築石壘炮臺。遺蹟現仍存在。”

4、“清末庚子之役,統領劉光才奉旨督軍來陘,堵御陷攻獲鹿之聯軍,駐紮白石嶺嶺上,所築營壘,今尚存。”

5、“老鴰巖在縣境平望鄉南。清末庚子之役,聯軍攻陷獲鹿屢次由此巖出兵窺伺白石嶺;皆被劉光才軍擊退。”

關帝廟內還有一牌匾,上寫四個大家“乾坤正氣”,小字為“漢封關公關老爺漢壽亭侯;宋封義勇武安王、關夫子、武聖人;明封三界仗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盛明神、萬能神;清封協天大帝護國真君武財神、護法神;民封恩公、主公神位”。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關帝閣”的西側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關帝閣”向東看, 依次是307國道、綿河、石太鐵路。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關帝閣”上立有一座石碑,牆上嵌有三塊石碑,碑文如下:

1、道光二十二年新建碑記:{井邑城東廿十五里許,有鄉名南河頭,地面釰壟二山居臨綿甘二水*兩山*道峙有常二水之合流可溯綿出西域*陘城南而東,曰西河*,自南溝經*城**南河至橫之兩河口,二水合而俱北矣。南河頭之稱始以此。*特是*山而有利,*水亦多災。如本鄉之被水再三再四,已詳廟中之碑至戲臺之衝沒地基全無,賴眾等湊*作木,借本滋利,特籌*算者有年爰擇地抮大路之西運石構木累功成因,議勒石碣以傳世。餘即*村名而作序,以志之。

謹將捐*芳名開列抮左

名單略

劍綿散人序題

道光二十二年歲次庚寅上巳之吉合鄉公立} 上巳:三月初三。

碑文年代有疑問:

(1)、道光二十二年應該是1842年,是壬寅年,不是庚寅。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2)、“一九八八重修碑記”和“民國二十九年關帝廟上金妝碑記”中都有記載,是道光二年(1822年),為避免水患,關帝廟遷到此處新建。而此碑(新建碑記)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立,莫非是新建二十年後才立碑?還是“道光二十二年新建碑記”中新建得不是指關帝廟?

2、咸豐元年修路碑記:{從來倚山恆有利,傍水每多災,今井邑城東二十五里,有鄉曰長崗,其南有村佲名南河頭村,*有大路一條,原屬數道通衢,車馬行人往來不絕,誠要路也。不意於道光二十九年五六月間,大而施行,河*漲溢,將此路沖壞數十丈,使步向村走車從河行為不得已之事也。所以吾鄉目觀心傷。三十年春,募化四鄉君子與本村善人共捐資財,修順水石牆一堵。功已告竣,而車馬行人*可以無阻矣,是以誌銘。

捐資名單略

大清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季春月}

3、民國二十九年關帝廟上金妝碑記:{貽前碑序雲,自雍正四年重修,乾隆廿四年彼水沖壞,廿八年依基復建 ,延及五十九年。聖像廟宇俱隨波淪沒矣。水之泛漲較之往昔奚啻倍蓰迨。嘉慶三年復修,六年地址盡成河曲遷延至道光二年,水復楊波,幾番授累先人費神勞力,擇選地基,創修廟宇大路之西。咸豐三年,亦彼水淹迄。同治十一年,亦彼水漫及。光緒九年,河漲衝沒聖像*。湊資財金妝豎像。至民國廿八年,嗣逢賤*災患齊來,春造旱災,夏遇水災,秋逢蟲災。米貴**,鬥粟拾圓。大水將聖像淹沒,鄉民觸目傷心。糾合民眾通同公議,捐斂財資,豎像金妝。鄉民慷慨樂施。

捐錢物人名單略

民國二十九年歲次庚辰端月上旬}

4、一九八八重修碑記:{千秋忠義昭日月,萬代豐碑耀古今。關帝廟之建,距今二百餘載,依碑記雍正四年暨嘉慶六年,先人幾經勳勞,數次徙建。道光二年方擇基於此,欲免水淹。民國廿八年,通同共儀,捐斂財資,塑像精妝,令人可贊。延及公元一九五五年,宇聖俱善。五六年惜覆水漫,壁像殘存,六三年滂沱大雨,七日未息,泛水獗洗,聖像墮水。六六年嗣逢汎峰須臾,宇內泥沙淤積,經久覆洳。六八年,路基增高,舊址猶*,殘坦頹壁,脊破樑朽,失村落之雅。思改觀乃此輩之任。八六年秋末,經紀者不一而足,深思熟慮,擬閣樓而戾後患,村民濟濟,不約而同,同舟同濟,慷慨樂施,忣據綢繆,冰溧奚施。翌年五月竣工。耗次柒仟餘元。樓巍閣秀,顯村貌之和諧,欣杜舊憂。

趙方庭 仇保洲序題

捐錢、物、工,人單名略

一九八八年春

背後而還有“募捐標準”:為村民每人壹元柒角,廟蒼每人貳元柒角。}

“關帝閣”北側之古槐,樹齡2200年以上,為井陘古槐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樹後有塊石碑,石碑東側寫有“燕晉通衢秦皇古槐馳道神碑”,西側寫有“秦始皇帝轀輬車過井陘碑記”。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仇氏宗祠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現在成了商鋪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村內一所老窯洞,半邊已經坍塌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這間屋子的大門,已被坍塌的土石掩埋了一半。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屋子內部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村中有好多用綿河上游衝下來的的鵝卵石,砌成的石牆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南河頭這樣的老民宅,不多了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大門兩側的磚雕,一邊是石榴,代表多子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一邊的壽桃,代表長壽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石牆上還有還塊“拴馬石”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一戶人家的影壁牆下有個很粗的樹樁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影壁牆內側有四個大字“風花雪月”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大門上也有精美的石雕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這戶人家的大門有些特別,風格與其它不同。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井陘的一座古村落,有一棵樹齡2200多年的國槐,為井陘古樹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