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谈打击假冒伪劣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立刻开启了“部长通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部长通道”上就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事制度改革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9全国两会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谈打击假冒伪劣

2019年打击假冒伪劣的重点工作方向

2019全国两会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谈打击假冒伪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接受采访

关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张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今年有几项工作要重点做好:

1抓住重点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儿童、老年人用品等。

2依法严格监管和实行最严厉的惩罚。要在监管和惩罚方面创新一些制度,比如巨额惩罚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以及没收和全部销毁被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让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3加强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假冒伪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经过不懈努力、打持久战,逐步减少假冒伪劣,做到“天下少假”,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

2019全国两会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谈打击假冒伪劣

▲集中烧毁的假冒伪劣品

张茅介绍称,依法严格监管,实行最严厉的惩罚,需要在制度上创新,比如巨额赔偿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还有一项,就是要没收和全部销毁被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得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企业的准入方面,把企业准入的环节从7个变成4个,大大方便了企业的准入。去年每天新增企业1.84万户,其中80%是服务业,特别是科研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等新业态,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

在产品的准入方面,产品准入的许可由38类降到了24类,许可时间由60天降到9天,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较快进入市场。

2019全国两会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谈打击假冒伪劣

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方面,也简化了程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同时,商标审查周期,按照《商标法》规定,法定审查周期是9个月,2017年压缩到7个月,2018进一步压缩到6个月,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网 文字整理:打假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假么——专业打假,大量收集品牌假冒产品的线索,维护阳光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期待你的加入!赶紧私信我们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