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什麼錢寧願花十多萬買低端合資車,也不買國產車的人是什麼心態?

比亞迪設計總監


小馬侃車車,汽車知識趣又多。幫助頭條朋友們選車,算車,聊車。有汽車問題的朋友們,可以加我好友並邀請我回答。小馬肯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很多人都寧願花十多萬買個比較低配的合資車,也不願意花同樣的價格買一個高配的國產車。舉個例子,10萬出頭可以買到朗逸1.5升自然吸氣版本配置比較低的車型,也可以買到2.4升自然吸氣配置比較高的吉利博瑞,但是很少人會選擇吉利博瑞,吉利博越屬於中級車,大眾朗逸屬於緊湊級別。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怪現象呢,小馬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再打個比方,如果同樣是你買一個衣服,同樣是花600塊錢,你更願意買阿迪達斯或者耐克普通的,還是喜歡買安踏,361°比較高端的呢?如果是我,我應該還是會考慮耐克阿迪吧,你們說我愛面子就說吧,不過我感覺大部分人會和我是一樣的選擇。

合資品牌,尤其是德系日系現在品牌力度就是普遍比國產品牌要高一些。在中國這個比較愛面子的國度,汽車,並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更是一個社交符號,很多人就喜歡通過你的座駕來定義你的身份地位。所以沒有辦法,國產品牌的力度現在確實不夠,所以他們現在也想方設法地樹立自己的品牌,並打造屬於自己的高端品牌。比如說吉利的領克,長城的WEY等等,都是為了樹立更好的品牌高度。


而且買10萬元的車大部分都是家用,雖然國產品牌10萬元的中級車配置和排量都能達到合資品牌20萬級別,但是消費者卻只有10萬元的消費能力。例如2.4升自然吸氣這個排量,在20萬級別的車型中可能比較好賣,但是放在10萬級別的車型中反而不好賣了。因為買10萬級別車型的車主沒有這麼高的消費能力。

還是拿剛才說的這兩款車做比較,雖然2.4升自然吸氣版本的博越10萬出頭,但是2.4排量的油耗也是非常可觀的。如果你有能力消費20萬的車,你可能對油耗不太敏感,但是你只有消費10萬元級別轎車的能力,但是卻接受20萬級別車的油耗,很多人想想還是望而卻步的。所以吉利博越剛剛上市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這款車非常值,但是卻不怎麼敢買,主要原因就是感覺有點消費不起。而1.5升的朗逸用起來負擔就要小很多。如果國產品牌同價位和合資品牌排量相仿,性價比又沒有了,國人更不會買賬 ,所以一直惡性循環。


很多人都說國產品牌最近幾年發展的很好,配置非常到位,而且可靠程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基本上能夠和合資品牌持平了,唯一的缺陷就是油耗比較高,其實油耗高不高,要看和誰比,和同樣價位的合資品牌比,因為排量比較大,油耗當然要高一點。

綜上所述,品牌力度和油耗表現,我認為是制約國產品牌銷量的最大障礙。以上內容就是小馬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朋友們在下方評論區說說自己的看法。


小馬侃車車


買的致炫,也沒啥知名度的合資車,但是大街上都是這個車,省心。我剮蹭三次,還有一次高速路工地,油漆路和土路有高度差,至少一米多,直接下來,整體也沒受影響,我和媳婦不懂車,也不懂維護,就是開,一鍵啟停也沒關,感覺也挺好用。主要也省油,一個月固定800,一週加200左右油就可以了。工作的地方相對很遠,來回60裡地。像我剛有孩子,絕對不希望車再出狀況。你說日系脆皮?這是看運氣吧?我媳婦一次撞國產野馬,一次撞護欄,都是傷皮,對方倒是嚴重很多。


若水韓


這這這……10來萬買低端合資?那10來萬能買高端國產?別說買的人什麼心態,直接說10來萬合資跟國產區別,不是有答案了?簡單粗暴一點、先說國產吧!外觀炫酷,配置豐富,三大件不穩定,所以也就有了華而不實.——合資車、減配嚴重,配置簡陋,三大件比較穩定,所以也就有了省心一說。當然我只是說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選配也是存在的。

個人覺得,國產、合資都在國內生產,就不要用道德綁架去衡量愛國啥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 何必花自己的錢買別人喜歡的。


名人不説暗話


請不要說愛國不愛國,也不要把國產和愛國扯上關係,買國產車的人不一定就是愛國,買合資進口車的也不是定性為漢奸,關鍵是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資源供你生活使用,如果合資車和國產車的價格沒什麼區別的話,我相信所有的國產車廠早就都倒閉了,之所以國外品牌的車貴,不是因為他們質量更好,而是因為政府的關稅保護,利用價格差異保證國產汽車民族工業的生存空間,也就是說國產車還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然而這些年國產車企都做了什麼?是努力研發了高科技?還是單一模仿一線品牌的外觀和中控臺?可以冒昧的問一句,國產車的三大件有多少是自主研發創新的?即便有的話又有多少是達到領先水平的?不要談什麼拿來主義,軍工可以拿來主義,民用技術不可以,民用是技術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想想當年蘇聯是怎麼奔潰的,坦克飛機世界數量第一,但民用產品卻少的可憐,因為不注重民生,所以終究滅亡。


正義先鋒老五214


其實,要說面子合資車哪有國產車有面子,不是牌子的問題,很多人說買合資車,的是不懂車,但是買合資車很多都是總開車的老司機,而國產車最多的還是那些,年輕消費者,買自己第一輛車。顏值高,配置高(逼格高),個頭大,這開回去多又面子。你看看同價位飛度,這車這麼小,還啥配置沒有,開回去多掉價。不過也有些老司機選擇國產車,各人推薦買的國產車,5-6萬的國產轎車(安全配置齊全),油耗不太高。10以下的國產SUV,基本都是緊湊型的,空間很大,合資車基本都要18萬落地,至於故障率,其實合資車一樣有,只是概率低一點,但是是車就有可能出問題,售後到位這就沒問題。主要就是技術比較老,還有不建議買自動擋的國產車,變速箱很笨。反應慢


祖傳賣車張小黑


我買車主要考慮幾點:

第一:可靠性,一部車天天都在開,不容易出毛病就是省時省事省力的表現,雖然現在國產車質量也提升了非常多,但是合資的技術也同樣在升級。很多車好不好不是靠嘴巴說,開起來跑跑就知道是騾子還是馬。

第二:保值率,一部家用車又不是電動車,不可能說買就買說換就換,買個車上牌保險各種手續時間精力都要損耗十天半個月的,買了起碼也開個五年左右才會考慮換車,這時候保值率很重要。比如10萬買一部吉利開五年賣了最多值3萬多,你買個大眾或者豐田的卡羅拉開5年最少還能賣6萬吧。誰願意做虧本的事情。

第三:安全性,這講的不緊緊是車身結構,還有剎車,各種機械電子產品的穩定性,我以前就買過奇瑞開著開著經常給你直接扔路上了。

第四:車的品牌價值,一部好的車絕對能成就你的事業。你開著國產車跟一個開著奔馳的一起去跑同一個項目結果會一樣嗎?很多時候不是說我們中國人愛打腫臉充胖子,愛面子,外國人不也是這樣嗎?誰不想有一天能坐勞斯萊斯?

最重要的是買車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買適合自己的車就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只要自己開著開心就好。


為夢想啟航49


也沒啥心態不心態的,窮人家家的,掙幾個錢不容易啊,就想既然買個車就買個省心省錢,家裡又沒礦,誰敢瞎買國產車。買的起,你修的起嗎?今天這壞明天那毛病的,你耽誤的起嗎?

所謂的這配置那配置,最終看重的是啥?無非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那些電子原件各項配置算個球,去汽配城全配齊也就幾千塊錢。花幾千把這些零碎配齊了,再和國產高配來比比性價比,誰敢再說國產划算?要說開車,沒誰比的士司機更有發言權吧,我開十年才開10萬公里,人家五年開100萬公里。開個豐田花冠,60萬公里都只需要正常保養,奇瑞A5,30萬公里水箱換了5個。吉利金鋼,連十萬公里沒到開著路上跑門都透風,這是的士司機跟我聊的,別人故意來黑國產車嗎?

我鼓勵國產,希望國產發展進步,像家電,以前大家祟尚國外西門子松夏這些,現在我基本一水的買國產海爾海信康佳創唯等等。車就另說了,價格沒見優惠多少,質量是真差的遠。

國產汽車我沒買過,但國產摩托車買過。濟南輕騎,女士踏板,平時很愛惜,騎了四五年,別說發動機異響電瓶虧電嗽叭按鍵壞了尾燈不亮這些了,騎起來連車架都是松的。後來外地工作,花一千多買了人家一臺騎了十年的大陽本田踏板,有意思了,為什麼人家騎十年了我還願意花一千多塊買呢。因為一上車試騎,發動車的響聲沉穩,整體車架的紮實,騎行的舒適,立馬掏腰包買了。拿在手裡騎三四年,啥毛病沒有,被偷了。心痛的要命。可家裡那臺輕騎呢?200塊,已經當廢品賣了一年了。這就是質量差距!



用戶禿尾貓


沒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同樣都是十來萬的,就是個代步工具而已。如果國產車質量比合資車好,甚至不用好,能達到合資車的質量水平很多人都會買!但是大家自己說說,國產車水平咋樣?買了有幾個放心的?不能否認這幾年國產車進步很快,提升很大,但實事求是的講,跟合資車還是有差距。再說的明白點,現在的車幾大件質量都沒啥問題,關鍵是湊在一起,裝配完,調校完是不是好的?你去看成熟的設計,生產工藝造出的一批車油耗都相差不大,你再看國產車,同一批的車,這個人的油耗,那個人的油耗相差的太大了,為什麼?不要說開車習慣不同,我們都知道。關鍵人家合資車也不是就給一個人開的呀!我希望國產車企業也出幾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踏踏實實的做企業搞生產!!!


輪子154873973


比亞迪設計總監你這個問題就好像國產車一樣沒有內涵,國產車要是好的話誰會花大頭錢去買合資車的最低配乞丐版? 國產車毛病太多,合資車十年八年幾十萬公里沒毛病!這就是為什麼懂車的人都買合資車。

我的駕齡將近三十年開過的車也得有幾十種,對國產車真是越來越心寒!自主品牌國產車把精力都用到如何騙國家補貼了,再就是生產汽車外觀就是克隆外國進口車,只注重配置,不管發動機的好壞,自主品牌車和合資車剛買時一年半年沒什麼差距,等時間一長就能感覺出來了。


建造者82528424


十來萬的車,就是買菜代步車,講什麼面子?誰稀罕?這幾年寶馬,奧迪都爛大街了,拿幾萬的車講面子,有點自取其辱的感覺,買低端合資車省心,倒是真的。只要保養,不用去修。買個車,頭2年還有點癮,想開,過了這2年,能不開絕對不開,不是捨不得,一是鍛鍊身體,走走路好,二是出去找不到停車位,回來又找不到停車位。去年十二月加200元油,到現在還能跑80公里。根本就沒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