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徒步登泰山要经过几个天门?几重天?

小说:徒步登泰山要经过几个天门?几重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徒步登泰山要过三座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第一道门一天门是一座跨道式石牌坊,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山东巡抚李树德重建。 “一”是万物的起点,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石牌坊“一天门”三字为巡抚李树德题。

牌坊东侧有碑刻“天下奇观”,隆庆壬申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沁阳杨可大书。西侧有碑刻“盘路起工处,嘉靖三十四年岁次乙卯(1555)十一月塑吉;泰安州知州郑聚,总督顶庙工程登州府通判孙价书。

过了一天门不远就是“孔子登临处”,为三间四柱式石牌坊,由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此坊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建。

石坊旁边有一颗紫藤,虽然有些古老,但枝繁叶茂,枝叶已挡住了石坊的题额。传说这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石坊由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联语于1967年被凿毁,字迹已不清。

在泰山繁多的摩崖碑刻中,大部分是镌刻在登山盘道的两侧,其中一部分文字的立意,是把攀登泰山等同于人生的旅程,用阐释和激励向上的词汇,来借景说教或鼓励人们。孔子登临处坊的东侧有碑刻“登高必自”,系明嘉靖甲子年(1564)仲春之吉日,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书。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石碑的一侧,有清代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了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的盛况。

石坊西侧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系明隆庆四年(l570)张继红书,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

在石坊前台阶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天阶坊为双柱式石牌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天阶的意思是这里的登山台阶,就是登天的阶梯。石柱上有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天阶的后方是红门。红门因在它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当然,这门楼也是红色的。

它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

红门右侧紧邻碧霞庙还有一座“红门宫”,门柱上有楹联: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大门紧闭,里面应该和碧霞庙相通。

红门入口东墙,有一诗刻: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独倚乔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孤红莫恨荣华晚,众绿都成惨淡光。休上危桥云步迥,更高寒处更凄凉。经石峪看红叶诗,光绪辛丑九月既望,吴门石祖芬题。石祖芬(1844-?),清末江苏吴县人,字芷沅, 1894年以山东知府出任横滨理事。这诗有一些消沉,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悲凉的劝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