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中受到什麼啟發?

我的遠方無限遠


詩讀的多了,看見一隻大鳥飛過,你也會想到的是一雁若驚鴻,而不是,哇,這鳥飛的好快。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意思就是當你背熟了唐詩,哪怕自己不會作詩,也會有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筆墨書香,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文明的底蘊,只有學懂,學會了它,那麼你的人,甚至你的氣質,都會因為它而改變。

絕句.海棠謝

憶猶庭院海棠栽,沐月瓊花惹杏腮。

昔日青衫喬木瘦,玄華漸入夢添白。

絕句.月下思卿

殘花葉瘦墜青城,月飲思卿恨未逢。

欲慕天星拂曉日,鳳眸漸入雨綿聲。

絕句.青城思君

殘月依稀掩柳風,思君入夢嘆青城。

天星似水拂初曉,又惹秋波雨落聲。


子羽的文庫


啟發談不上吧,就隨便說說理解吧!歸根結底這就是“熟能生巧”。

其實,這世界絕大多數的技能都是“熟能生巧”的結果!鋼琴也好,書法也罷,開車、開飛機、射擊、滑雪......

一句話說的好“天才就是百分之99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天賦”。沒有之前99%的付出,即使你對某個領域天生擅長也很難出類拔萃,有了99%的努力即使你做的的一個完全不擅長的領域,也能成為專家。對,我個人認為所謂專家就是在某些領域缺乏天賦又長期堅持在那裡的人!比如你的鋼琴老師可以稱得上彈鋼琴的專家,卻不能叫“鋼琴小王子”!


達標者之書


漢語言本身就是極其博大精深的,而詩又是語言的精華。行文狀物都讓人體會到悅心的藝術美。讀的詩書多了,看到或聽到相應的景,相應的情,表達此景此情的語句總能適時的脫口而出。當你讀背的詩詞被你理解融會貫通的時候,自然就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你所遇到的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